書香伴我成長的作文

  閱讀,是一種享受——享受鳥語花香,輕風流水;享受歷練。 閱讀,是一種情懷——敞開心扉,親近自然,聆聽生命。 閱讀,是一種幸福——豐富了我的知識,陶冶了我的情操。 下面一起隨小編欣賞一下書香伴我成長範文吧!

  書香伴我成長範文篇一:

  還記得我們敬愛的周曾說過,“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愛讀書,卻沒敢說的那麼有氣魄;又記起古人“金榜題名”的榮耀,我愛讀書,卻沒敢想的那麼遠大;只是為了耳邊常回響的話語:“兒啊!好好讀書,學會了做人才會有出息啊!”

  從小,母親就要求我好好讀書。《三字經》是我的第一個夥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裡面沒有什麼豪言壯語,可那三字一組的小短句卻夠我受用一生。

  百善孝為先,鴉有反哺情,羊有跪乳恩。《木蘭詩》中的花木蘭,為了年邁的老父,不惜掩飾自己的女兒身,替餘從軍。今日的我們雖不能做的這般壯烈,也應在北風凜凜的寒冬為自己的父母端上一回洗腳水吧!也應在炎炎夏日為自己的父母捧上一杯涼開水吧!

  漸漸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的讀書視野越來越廣。我迷上

  了書中那刀光血影的古代,為那些為國捐軀的忠義之士所折服。想著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漢青”的骨氣,誦著屈原“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的詩句,讀著王勃“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壯美秋景,我感慨萬千。生於和平年代的我們,雖不能為國殺敵,雖不能感天動地,卻可以在內心深入呼籲我要為祖國的明天更努力的讀書。書賦予我最神聖的使命——愛與責任。

  當我開始懂得怎麼去愛一個人時,我就不可自拔的愛上《巴黎聖母院》中的那個醜陋的敲鐘人,為還滴水之恩,甘願為美麗的吉普賽女郎南出自己寶貴的生命。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愛的定義就是奉獻給予。

  十六七歲是一個多夢的年齡,我在書的海洋中幻想著自己的未來。池田大作說:“沒有思想的人生就像沒有舵的船。”人就應該追求自己的夢,因為夢想會在你的成功的道路上加油吶喊。簡愛曾經說過:“雖然我不美,又貧窮,但我們是平等的,就像我們死後都會經由墓地,平等的跪在上帝面前一樣。”這段感人的語言,就是她追求平等的夢,她永不停歇地追求,感染著我,催促著我追求自己的夢想,永不言棄。

  我記起巴金先生寫給侄兒李致的四句話:“讀書的時候用功讀書,玩耍的時候放心玩耍,說話要說真話,做人得做好人。”這四句時時鞭策我好好讀書,爭做好人,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

  我曾許諾母親好好讀書,好好做人。書教會我規矩,教會我忠義,更教會我奉獻、責任。在以後的成長道路上我會讓那充滿墨香的書如影子一樣永遠陪著我,我會讓書中那些充滿神聖的心靈如清泉一般流淌在我的胸膛。“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這座書山,我上定了,因為我愛讀書,我要成長!

  書香伴我成長範文篇二:

  清晨的縷縷陽光從我的髮絲筆直地傾瀉下來,我捧起書好似看到很久之前我滿手捧起的美好時光。

  想起年幼的時候,總喜愛捧著注音的童話故事。費力的拼讀著,眼神裡閃著無比耀人的明亮。我認為那翻開書時嶄新的墨香是那樣的迷人。翻開了,我就翻開了一個美麗的故事。裡面只有純潔的美好,所有的結局都是美麗的。無論多費力的讀完一本書,但在最後我都喜歡大聲的告訴母親:白雪公主和王子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陽光照耀得我的臉龐無比的快樂。那書香就陪伴著我進入每一個夢鄉。

  夢醒了,我已告別了做夢的年代。但那書香卻越加濃烈的陪伴著我的少年。我開始思考於夢想與現實。陽光依舊燦爛得炫目。我還是一樣熱愛讀書,從那白紙黑字中我開始學會分辨人間的是是非非,美惡善醜。我看著別人的故事,投入自己的情感,真切的感受著喜怒哀樂。雖然懵懂,但我依舊熱愛著那清新的墨水的香氣。那書本煽動時的香氣,使我陶醉。伴隨著那書香,我開始領悟人世間的美麗。那不僅僅是知識,還是真善美。

  時光不留分說的流走,我已經漸漸踏向成熟。夕陽的光彩籠罩著我的房間暖黃。我放下手中握得發熱的鋼筆。房間裡充滿著鋼筆水的味道。我依舊熱愛著讀書,成長的時光中我開始懂得了表達,我開始寫著我自己的故事,讓別人感受我的喜怒哀樂。我敘述著屬於我的青春的故事。夕陽如血,交織著雲朵,那古老的城牆內敲響了一陣晚鐘。伴隨著那陣陣書香。

  多少個年年歲歲,就那樣不經意的從我手中溜走,改變了許多的許多。但是不變的依舊是那對書的熱情。看著自己那成排成排的書櫃,我終於明白了。原來書教會我的不只是知識,還是做人,生活的道理。我閉上眼,最後一縷陽光那樣的燦爛,彷彿在對我微笑。

  書香伴我成長。

  書香伴我成長範文篇三:

  我有一個好朋友,在我成功時勸告我不要驕傲;在我受挫時鼓勵我不要放棄。它伴隨我成長,在我迷茫混亂的時候,為我點亮指引方向的燈塔。它就是我的朋友——書。

  我有一個小書櫃,上面有十幾本書。雖然只有十幾本,我卻總讀也讀不完,品也品不盡。因為書中包含人生哲理,是要我們連同生活,細細咀嚼的。

  “哦,滿分,全班第一呦!”放學了,我拿著卷子,歡呼著,飛一般地衝出教室。我考了滿分,心裡像吃了蜜一樣甜。“我要趕快把這件事告訴媽媽。”我暗自高興。

  我飛奔回家,見媽媽在廚房忙碌,便興沖沖地對媽媽說:”媽,媽,看,滿分,滿分,看。“我幾乎是蹦著說的。媽媽也很高興,拿著卷子看了一遍又一遍,我則在旁邊說老師怎樣誇獎我。回到房間,隨手拿起一本書,躺在床上,無意地翻到一頁,題目是《要成功,不要驕傲》馬上吸引了我。我仔仔細細地看了兩遍,深有感觸。我把書一合,回想內容,突然我恍悟:這只是一次小考試,一次小成功,並不能代表什麼。我不能驕傲,下次只能做的更好!

  我能保持冷靜的,客觀的思考,多虧了書籍,要不然在下次的考試中就會失利,也就不會真正明白“勝不驕,敗不餒。”的內涵。與書為友,我真幸運。

  書,不僅給我警醒,更給我以鼓勵。

  那次,發揮失常,成績極糟。我像一隻鬥敗的公雞,垂頭喪氣走進房間。又想起在書中尋找慰藉。在《智慧背囊》中,我找到了答案——在哪裡失敗就在哪裡爬起。仔細思考,終於恍然大悟信心倍增:不經歷失敗,哪裡得成功?不要被一時的挫折打倒。這一次的失敗算不了什麼,只要吸取教訓,下一次一定會成功!

  書是一位哲學家,與書為友,受益無窮!

  書香伴我成長範文篇四:

  與一本好書相遇,於是我看見了一瞬間的永恆。

  曾有一位頭纏白布,髮鬚皆白的老者,在遙遠的時空中這樣問道:“你是誰,讀者,百年之後讀著我的詩?”而他的文字及他寫下的詩篇,經歷了一段又一段紛亂的光陰,化為了睿智而又深沉的黑色,印在了充滿了卷墨之息的紙張中,流傳至今。

  泰戈爾所帶來的書香,伴我成長。

  懵懂年代,總喜歡趴在奶奶的膝間,聽她讀《飛鳥集》。短小的詩句充斥在淡淡的方言之中,我的心中總充滿了莫名的小快樂。還記得其中這樣的一句:“上帝的右手是慈愛的,但他的左手卻是嚴厲的。”我想那時幼小的自己的確不瞭解其間的含義,但想起的卻是奶奶撫著我的額頭哄我喝藥;捲起書本,怒叱我背書的種種,不由得也贊同泰戈爾的詩句。

  撫摸著那本自己讀不懂的《飛鳥集》,一年一年,直到自己也終於可以流暢的念給奶奶聽,我知道,我從泰戈爾的那323首小詩中,體會到的不僅僅是遊雲的清逸,繁星的滄桑,夜與光明的相錯交輝。他將真理與愛捏細了碾碎了揉進生活裡,將“圓滿的終結,終結於無盡”,在“無名的日子”留下了“感觸”,“纏繞心間,就像綠色苔蘚纏繞著老樹。”偶然抬首,便會看見書中真理神聖的氣息,縈迴在了我的成長之中,為我將要行走的路,指明瞭每一個方向。

  於是我開始覺得,自己長大了。

  長大後,忽然喜歡讀《新月集》,我相信自己經歷了足夠的滄桑,於是以一種遐想而來的客觀去體味那個本屬於我的天真的世界。隨那新月裡的孩子追逐偷走了睡眠的飛行者;遠遠的觀望只屬於孩子們的玩具;輕嗅那朵與母親玩笑的“瞻波伽”,卻心想著脫離一份幼稚,做一個頂天立地的人。可不絕於耳的,依舊是做錯了事、或是上了當後,母親哭笑不得的話語:“呵,幼稚的孩子。”每每此時,我又會困惑不解,究竟自己有沒有長大?

  而當我讀完了那四十個天真的故事後,驀然發覺心中纏繞不休的疑惑豁然開朗。忽然懂得,原來成長與長大截然不同。前者僅僅是生命歷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過程,而後者才是歷經世事之後的一次必然的成功。而自己,僅僅還走在正通往成功的路上,將天邊絢爛而又遙遠的彩虹錯當成了一次輝煌的成就。於是,伴隨著《新月集》中陽春與夢幻,我拋開了手中緊握的成功的幻影,想著那個遙遠的方向,義無反顧。

  原來啊,我還太小。

  直到如今再讀《吉檀***tan***迦利》,我開始思考“人類、生活、與宇宙”之間的關聯,而其間的“大陸天空、星星與河流、豎琴與音樂、旅行者與船伕”他們教給了我一切——那美與醜之中真理織成的永恆的銀河,及他所化為的世界黑暗裡的光明。《吉檀***tan***迦利》將世界分為了兩極,正如他所說的那般:“風暴徜徉***changyang***於無路的天空,船舶在無人跡的海上遇難,死亡遍佈周圍,孩子們卻在遊戲。”

  我閉上眼睛,靈魂漸漸看見了世界的真實,及那真實之上的希望。我開始懂得了解一個世界兩面的重要性,不再將夢幻與願望放在自己生活的頂端。身邊是淡淡的卷墨之息,混雜在我喜悅的心情裡,就像是——

  真正長大了的感覺。

  透過那薄薄的紙張,我在卷香中與羅賓德拉納德*泰戈爾相遇,如此流諸筆端的天籟伴我成長,將我生命中次次感悟的瞬間凝結成一個又一個永恆的記憶,於是我看見了——一瞬間的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