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梅的功效與禁忌

  烏梅,中藥名。為薔薇科植物梅Prunus mume***Sieb.***Sieb.etZuce.的乾燥近成熟果實。我國各地均有栽培,以長江流域以南各省最多。下面就由小編為大家介紹下烏梅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幫到大家哦。

  烏梅的功效和作用

  1、護肝保肝

  烏梅中含多種有機酸,它們能改善肝臟機能,有護肝保肝的作用。

  2、促進食慾

  烏梅中的酸性物質能夠剌激唾液腺、胃腺分泌消化液,從而促進食慾、幫助消化。

  3、殺菌抑菌

  烏梅能夠抑制多種致病菌,如痢疾桿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百日咳桿菌、腦膜炎雙球菌等。同時,烏梅還能增加膽汁的分泌,預防膽道感染和膽結石。

  4、防治便祕

  烏梅中富含兒茶酸,它能夠潤滑腸道,促進腸蠕動,有效防治便祕。

  5、抗老抗衰

  烏梅中的梅酸可軟化血管,延緩血管的老化、硬化,從而抗老抗衰。

  烏梅的禁忌

  有實邪者忌服。

  不可多食,否者會損齒、傷骨、蝕脾胃、令人發熱。

  忌與豬肉同食。

  菌痢、腸炎的初期忌食。

  婦女正常月經期以及孕婦產前產後忌食。

  烏梅的相關配伍

  1、治久咳不已:烏梅肉***微炒***、御米殼***去筋膜,蜜炒***。等分為末。每服二錢,睡時蜜湯調下。***《本草綱目》***

  2、治小兒頭瘡,積年不瘥:烏梅肉,燒灰細研,以生油調塗之。***《聖惠方》***

  3、治傷寒蛔厥及久痢:烏梅三百枚,細辛六兩,乾薑十兩,黃連十六兩,當歸四兩,附子六兩***炮,去皮***,蜀椒四兩***出汗***,桂枝***去皮***六兩,人蔘六兩,黃柏六兩。上十味,異搗篩,合治之,以苦酒漬烏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飯熟搗成泥,和藥令相得,內臼中,與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飲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傷寒論》烏梅丸***

  4、治咽喉腫痛:烏梅30g,雙花60g,雄黃12g。為末,蜜丸,每丸3g。每次含化1丸,徐徐嚥下,每日3次。***《全國中草藥新醫療法展覽會資料選編》***

  烏梅的生理特性

  小喬木,稀灌木,高4-10米;樹皮淺灰色或帶綠色,平滑;小枝綠色,光滑無毛。葉片卵形或橢圓形,長4-8釐米,寬2.5-5釐米,先端尾尖,基部寬楔形至圓形,葉邊常具小銳鋸齒,灰綠色,幼嫩時兩面被短柔毛,成長時逐漸脫落,或僅下面脈腋間具短柔毛;葉柄長1-2釐米,幼時具毛,老時脫落,常有腺體。花單生或有時2朵同生於1芽內,直徑2-2.5釐米,香味濃,先於葉開放;花梗短,長約1-3毫米,常無毛;花萼通常紅褐色,但有些品種的花萼為綠色或綠紫色;萼筒寬鐘形,無毛或有時被短柔毛;萼片卵形或近圓形,先端圓鈍;花瓣倒卵形,白色至粉紅色;雄蕊短或稍長於花瓣;子房密被柔毛,花柱短或稍長於雄蕊。果實近球形,直徑2-3釐米,黃色或綠白色,被柔毛,味酸;果肉與核貼上;核橢圓形,頂端圓形而有小突尖頭,基部漸狹成楔形,兩側微扁,腹稜稍鈍,腹面和背稜上均有明顯縱溝,表面具蜂窩狀孔穴。花期冬春季,果期5-6月***在華北果期延至7-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