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師賈平凹讀後感

  賈平凹是一位頗具爭議的當代作家,外界對他爭議很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以供大家閱讀。

  一

  作者一開始闡述了文章主人公孫博涵當作自己老師的原因,孔聖人說得好:“三人行,則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認為本文就是以此貫穿全文,並剖析自己,進而揭示社會的世俗和醜陋。以警示人們不要被俗念和利益隨驅動,而泯滅了人所應具備的良心。

  作者以孩子率真性格所做的四件事情貫穿全文,第一件事就是對自然環境的愛護。其中有一句小孩對老師折斷花的話:“花疼不疼?”這天真的一句成年人會把它當作笑話,一笑了之。而有心的成年人就會立刻糾正自己的行為。這種成年人不是沒有,也非鳳毛麟角只是不把它當做一件事罷了。作者正是揭示這種成年人為己所用,不管他人瓦上霜的惡劣行為。

  第二件事就是小孩聽到國歌就站立。我不管這件事是真是假,現實是有些成年人的愛國熱心已經被利慾薰心所取代。高官的、低官的以致平民百姓的不妄自菲薄了。簡而言之,愛國教育已是肌膚之痛。

  第三件事就是小孩不論是名人的字畫,還是字畫的名人一概不管,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這是我們成年人萬萬做不到的,因為一個人的成功與否,取決於他的“人脈”。因此,趨炎附勢已經成為了有的成年人的時尚。

  第四件事就是小孩敢於“大喊:‘不許打架,打架不是好孩子,不許打架。’”我不管打架人是什麼心理,只說圍觀的人首先不是勸架,而是拿出手機向電臺發簡訊報告新聞拿獎勵。打架還好說,哪家商店著了火也是如此,不知道還以為眾多的“雷鋒”湧現了。

  可見世俗之風正缺少曾出不窮的如同本文的作者,這樣的文人來鞭撻,來引導。我們這個社會才能夠有所想往。

  二

  每當我們直視這個滿目瘡痍的世界,總會感嘆路途的坎坷,人生的羈絆;在這個人人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世界上,有那麼多的不公。可是生活又迫使著我們不得不隨波逐流;隨著時代的墜落,人心也滿是煙塵了。賈平凹所寫的《我的老師》中,誰也不會料到“他真該做我的老師”中的“他”指的竟是一個三歲半的孩子,然而正是這個孩子,告訴他慈悲、尊重、無畏、坦率、正義、平平常常、坦坦然然……只有最純潔的童心,才能堪破一些我們看不到的東西。

  冰心寫過:萬千的天使,要起來歌頌孩子;小孩子!他細小的身軀裡,含著偉大的靈魂。小孩子們的一兩句直衝出來的話,不是幼稚,不是不懂事,而是最坦率的言語,最偉大的名言。我們沒有理由去拍拍他的頭,瀟灑地說聲“幼稚”;而是應該至誠地點點頭,至少保留一份尊重,一份對童心的愛護。——童心是多麼地寶貴呀,童言無忌的時代!因為不久它就會湮滅了。確實作者說的沒錯,我們真的應該從小孩子身上反省自己。小孩子怎會沒有資格當我們的老師呢?賈平凹先生一定會珍重地告訴你,我們才真的沒有資格自以為是。

  記得在我的童心絲毫沒有受玷染的時代,媽媽帶我去她朋友家玩。她們是曾經的同學,分別數載再次重逢,第一句寒暄的話便是——“你的面板保養得好好呀!”“哪裡,哪裡,幾年沒見,你的身材還是那麼好!”……而此時我卻旁逸斜出地飛出一句:“阿姨,你好醜啊,臉上好多豆豆。”語驚四座,阿姨倒是沒有什麼反應,媽媽卻陰沉著臉,回家時教訓了我一頓:“你怎麼能那樣說話!”語氣嚴厲得讓我發顫。這是世界給我的第一個可怕印象,儘管我知道母親也是迫於無奈。

  這篇文章的主人公並不只是孫浩涵,他只是代表著一顆純潔的童心;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我們每個人。我似乎聽到了賈平凹攜著“孫老師”的手在向並未懂得如何去懺悔的人們呼籲:多一點微笑,少一點虛假;多一份真誠,少一份紛擾——何必活得那麼勾心鬥角,入夜總為小事而睡不著;何必等到人心變涼才覺不妙。

  三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大文學家韓愈給“老師”所下的定義千古流傳。同樣是當代大文學家的賈平凹,為自己的老師立傳,看到這個題目,我們理理自己的“前理解”:作為一位大文學家的老師,那一定是位學富五車的飽學之士,有著崇高可敬的人格,可能長的還仙風道骨的,即使是作家懷念自己兒時的老師,那也一定位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如同秦漢大地般廣袤厚實的農民師傅。文章可能告訴我們一些治學之道,寫作之方,或者為人處事的千金方。這些便構成了我們的“期待視野”。

  可文章第一句,就讓我們閱讀“受挫”,所謂的“老師”,是一個三歲半的朋友的孩子。作家隨即便做出解釋“誰規定老師只能是以小認大?”然後再以多個例項,看似輕描淡寫卻身形兼備地為讀者描繪了這樣一個形象:他慈悲、無所畏懼、直奔事物本質、大義凜然、不自欺欺人。令人信服地承認,真該拜他為師。

  在這幾個例項中,作家其實處處都在用對比手法,以孫和周圍的成人世界的種種進行對比,這些又都是通過同處成人世界我的眼睛觀察到的,然後再以我的自省和反思,對孫的可貴言行進行點睛。這樣通過我,將兩個世界連結起來,突顯了差異與不同。

  除此之外,我在很多書裡看到孩子們的身影,他們用高貴的靈魂教導我,他們可以當我的老師——《愛的教育》教我用愛看待和珍惜身邊的一切;《小王子》教我保持永恆真純的心;《小公主》教我在苦難時像公主一樣仰起不屈的頭顱;《祕密花園》教我用一顆真心尋找幸福和快樂;《波麗安娜》的小主角波莉安娜是“烏雲上的一道金光”,她的名字被收錄在美國字典裡,含義是“極其樂觀”……

  回到現實中來,我在教育的過程中,一次次地發現孩子們身上閃光的東西,他們確實應該做我的老師。“人們只看到蒙娜麗莎的微笑,卻看不到達芬奇的痛苦。”這是一個孩子在隨筆上表達的思考——他學習透過現象看本質,他應該做我的老師。

  有一段時間,每次我下課,他都跟著我去辦公室,我還以為他要問我問題,沒想到他只是拿我的杯子去給我倒開水,讓我坐下休息——他懂得用細小而真實的行動表達關愛和感恩,他應該做我的老師。

  我生日,孩子送禮物,一盒大大的費羅列巧克力放在我桌上,很貴重的零食,不知道誰送的。很久後才知道是班上行為最不好、被我批評最多的女孩子送的。她曾經在隨筆上寫過:“我知道也許您不喜歡我,我表現太差了,但是你對我們的愛我知道。”因為她知道,所以她記住我的生日,並且默默送一份祝福,卻不肯留下自己的名字。而我在接受這份禮物的同時,也接受了一位學生說不出口的愛……

  作為語文老師,更要保持敏銳細膩的心靈,要看到孩子們的美麗。只有把他們當成自己的老師,我們才能更好地做他們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