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夜無知的故事

  暮夜無知”原指夜裡做的事情,沒有人知道。後人用來比喻暗中賄賂。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

  楊震是東漢時華陰人,以教授學生為生,由於正直、博學,人稱“關西孔子”。

  五十多歲楊震被逼不過,只得出來做官。他去東萊出任太守,路過山東昌邑時,他以前推薦的秀才王密,正好擔任昌邑縣令。王密夜晚抱著十斤的黃金來要送給楊震。楊震說:“我深知你的為人,為何你對我卻一無所知?” 王密說:“放心吧,三更半夜的,沒人知道這件事。” 楊震說:“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怎麼能說沒有人知?”王密很羞愧。

  他在太尉任內,中常侍李閏為了他哥哥升職,通過漢安帝的舅舅耿室和後兄閻顯先後向楊震說情,都被楊震謝絕了。原來李閏又請國舅耿寶向楊震推薦,耿寶對楊震說:“李常侍現在是皇上眼前紅人,希望對他哥哥能從優提拔,而且這也是皇上的意思”。楊震說:“既然是聖旨,請出示尚書府的文書,這樣才有根據。”耿寶被駁得啞口無言。

  楊震雖然坐了高官,可是他的子女還吃著家常飯菜、出門沒有車坐。有人勸他要為子孫後代考慮考慮。楊震說:“讓後世知道他們都是清白人家的子孫,這個遺產不是很豐厚嗎?”

  “暮夜無知”原指夜裡做的事情,沒有人知道。後人用來比喻暗中賄賂。

  ***出自《後漢書?楊震列傳》***

  暮夜無知的意思是:“暮夜無知”原指夜裡做的事情,沒有人知道。後人用來比喻暗中賄賂。

 

  相關人物介紹:

  楊震***?-124年***,字伯起。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東***人。東漢時期名臣。從其父楊寶研習《歐陽尚書》,師從於太常桓鬱。他通曉經籍、博覽群書,被眾儒生稱讚為:"關西孔子楊伯起。"不應州郡禮命數十年,至五十歲時,才開始步入仕途。被大鄧騭徵辟,又舉茂才,歷荊州刺史、東萊太守。

  元初四年***117年***,入朝為太僕,遷太常。永寧元年***120年***,升為司徒。延光二年***123年***,代劉愷為太尉。任內因正直不屈權貴,又屢次上疏直言時政之弊,為中常侍樊豐等所忌恨。延光三年***124年***,被罷免。又被遣返回鄉,途中飲鴆而卒。順帝繼位,下詔平反。

  人物評價:

  眾儒生稱讚道:"關西孔子楊伯起。"

  劉保:"故太尉震,正直是與。"

  范曄《後漢書》:"①孔子稱'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誠以負荷之寄,不可以虛冒,崇高之位,憂重責深也。延、光之閒,震為上相,抗直方以臨權枉,先公道而後身名,可謂懷王臣之節,識所任之體矣。遂累葉載德,繼踵宰相。信哉,'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先世韋、平,方之蔑矣。"

  "②楊氏載德,仍世柱國。震畏四知,秉去三惑。賜亦無諱,彪誠匪忒。修雖才子,渝我淳則。"

  劉祁:"及桓、靈之世,朝政淆亂,奸臣擅權,士風激厲,以敢為敢言相尚,故爭樹名節,袁安、楊震、李固、杜喬、陳蕃之徒抗於朝,郭泰、範滂、岑晊、張儉之徒議於野,國勢雖亡,而公議具存,猶能使亂臣賊子有所畏忌。"

  王應麟:"東漢三公,無出楊震、李固之右,而始進以鄧、樑,君子以為疵。"

  胡曾:"楊震幽魂下北邙,關西蹤跡遂荒涼。四知美譽留人世,應與乾坤共久長。"

  周曇:"為國推賢匪惠私,十金為報遽相危。無言暗室何人見,咫尺斯須已四知。"

  張維新:"灑酒松丘下,儼然見漢官。黃金一土苴,白日此胸肝。節峻華峰削,風清隴樹寒。爾名堪立懦,百代碣重刊。"

  陳祖實:"氣爽天清別有春,辭金臺上草蓁蓁。野花盡解楊公意,挺立東風不著塵。"

  蔡東藩:"楊震不受遺金,四知之言,可質天地;並欲清白傳子孫,卒能貽澤後人,休光四世。後之為子孫計者,何其薰心富貴,但知貽殃,未知貽德耶?而關西夫子楊伯起,卒以此傳矣。""拚死何如預見機,網羅陷入已難飛;夕陽亭下沉冤日,應悔當年不早歸!""惟震為關西名士,當知以道事君之義,合則留,不合則去,胡為乎刺刺不休,坐聽讒人之構陷,而未能自拔也?彼薛包黃憲周燮馮良諸人,則倜乎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