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最長的廊橋

  我國從古代開始就橋樑眾多,想知道我國古代廊橋中最長的是哪一座嗎?今天小編為你介紹。

  我國最長的古廊橋——西津橋

  簡介

  西津橋是位於中國浙江省永康市的一座始建於清代的石橋墩木結構重簷廊橋,南北走向,橫跨於永康江之上。現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

  西津橋 ***於1997年8月29日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浙江省永康市古麗鎮南苑路與西津路交叉路口。建於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重建,立有“西津橋重建碑誌”碑等8通。為石墩木廊橋,南北走向,跨永康江。全長166米,通闊4米,12墩13孔,兩端設踏跺。橋面建屋58間,重簷硬山頂。中5間為歇山頂亭閣。三架樑左右單步樑。橋南端又設“重修碑誌”等6通、亭閣1座。1988-***大修。

  西津橋墩高於岸,下可通航。石墩上架木樑,鋪木板,上建橋屋58間,中為亭閣,兩側重簷。單步樑,歇山頂,陰陽瓦,風雨莫及。兩邊施木壁窗櫺,供憑欄眺望。橋柱間設橋凳,供行人憩。西津橋獨特之處,還在於以強弓似的橋身直指上游。登橋縱觀,一望難盡。一反傳統的“河欲曲,橋務直”之說。這種“離經叛道”的新穎設計,確實為西津橋平添了許多風采。現為浙江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最初,西津橋址為浮橋,曰下浮橋,後廢。明弘治年間***1488年-1505年***設渡口,名曰“西津渡”。正德九年***1514年***曾修過一橋,後被洪水沖毀。

  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僧“知和”募建木橋。雍正初年***1723年後***,倡議捐建石橋,為屋覆之。乾隆初年***1736年後***,縣令張朱梅任上改木為石。嘉慶五年***1800年***,再次毀於洪水。 嘉慶十二年***1807年***年重修,建成石橋墩木結構的廊橋,長七十丈,寬一丈五尺,覆屋六十五間。此為現存西津橋之主體。 咸豐六年***1856年***,橋身得到修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