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陶藝教育的現狀

  陶藝的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體現。那麼,關於陶藝的教育,你瞭解多少呢?以下是有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陶藝教育的形式與型別

  1.院校陶藝教育

  在中國,最早由文字記載的,以辦學的方式推廣陶藝教育的,要算熊希齡1906年創辦的湖南瓷業學校,當時設國畫***裝飾***,軲轆***成型***,模型***模具***三科,實際上還是以技藝為主的中等專科學校,真正出現高等陶瓷藝術教育是在四十年代開始的,北京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就已經成立了陶瓷科,解放後,國立藝專改名為中央美術學院,在中央美院陶瓷科創立初期就集結了一大批傑出的陶藝教授,50年代中期,中國輕工業部成立了景德鎮陶瓷學院,為此拉開了國內院校陶藝教育的序幕。

  到了80年代末期,特別是90年代改革開放給院校的陶藝教育帶來了新的發展,吸收外國陶藝教育的經驗,結合中國陶瓷發展的情況,逐步建立起新的教學體系,在課程設定方面增加創造性思維和實踐能力的新內容,刪除部分不重要的課程,改進教學方法,使教學質量得到顯著提高,全國美術院校陸續開展設立了陶藝專業的系、科或者是工作室,他們都在吸收西方陶藝教育經驗的基礎上,結合中國陶藝教育的現狀,逐步建立了新的各具特色的教學方式。

  2000年以後,國家大力鼓勵技能教育的發展,陶瓷技能教育也在眾多的職業技術類學校得到廣泛的開展。

  隨著藝術類教育和素質教育在國內初級***幼兒園,小學,中學***教育體系的推行,陶藝教育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在2003年教育部頒發的<在有條件的地區和學校開展陶藝教育的指導意見>頒發後,國內形成了一個陶藝教育的發展熱潮,在江浙滬,北京,廣東,山東,湖北,江西等地有一大批的學校在校內開展了陶藝教育,並且結合地方文化編寫了校本課程。

  相對於各藝術類以及職業教育類院校的陶藝專業進行的專業陶藝教育來說,其它的陶藝教育則稱之為普通的陶藝教育。

  2.社會陶藝教育

  中國古代的陶瓷藝術教育和其它手工傳承方式一樣,是以師徒傳承的方式延續的。他延續著中華古老技藝的傳授方式,既父傳子,子傳孫,或者是作坊中師傅帶徒弟,世代接續完成的。這種方式是口傳心授為主,學習方式只注重操作,而非通過理論分析和方法的總結,要求學藝者在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實踐操作,這種陶藝教育的特點是建立者學習者“悟性”的基礎上,學藝者嚴格遵從師傅的傳藝方式、方法,要求技術上達到熟練,然後才會達到藝術創造的領域,這兩個不同性質的學習階段是相當不容易去跨越的。更多的人只是停留在掌握技術的階段,很難道跨到藝術創造的領域裡,沒有全面的、系統的從技術上升到藝術,從實踐上升到理論的教育,這是過去特定歷史造成的,難以避免。

  雖然這種比較原始的陶藝教育方式相對於現代陶瓷藝術教育是“不正規”的,但卻也是最簡單,最直接的技藝傳授,幾千年來這種不斷培養能工巧匠的教育方式,在歷史上對中國陶瓷藝術的發展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

  師傅帶徒弟的方式是最早社會陶藝教育的形式,目前社會陶藝教育的主戰場轉移到各種型別的博物館,美術管,畫廊,陶吧,工作室,以及一些社會培訓機構去實施,近幾年隨著文化產業的發展和文化消費需求的旺盛,社會陶藝教育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院校陶藝教育和社會陶藝教育

  1.兩者的區別與聯絡

  “院校陶藝教育”和“社會陶藝教育”它們是相對而言的。院校陶藝教育是在各級各類學校內所進行的藝術教育活動,主要是面對在校的各類學生;社會陶藝教育則是由博物館、美術館、畫廊和基金會、藝術中心、陶吧等社會機構組織所承擔和實施的教育。兩者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物件不同。前者只侷限於在院校的學生,後者則是包括學校學生在內的全社會大眾公民;就教育的方式和方法而言,前者不僅要提供精心構思,制定教育計劃、教育內容、課程安排、課程考核、教育評估等,而且還要考慮到不同的培養目標物件和受教育者的年齡層次。後者基本上不考慮這些內容,它並沒有過多的考慮受教育者的年齡、學習和接受程度去制定一個嚴謹系統的教學體系。就是依據個人喜好或者市場需求教授一些陶藝技法。

  2兩者並不夠完善,都存在問題

  雖然中國的院校陶藝教育已經走過了大半個世紀的歷程,但是始終沒有得到突破性的發展,多數的陶藝教育仍然是以技巧教育為主,追求“以技入道”“以理入道”,所謂匠人就是隻有技巧而沒有思想,更談不上創造性,這種人永遠註定沿著別人的路走,作為一個真正藝術家的素質和要求,需要思維的獨立性,要有創造意識和對學術不屈不撓的追求,因此,如何提升陶藝教育的品味,如何擺脫千年延續的師承教育模式以及如何引進和借鑑西方陶藝教育的先進經驗,是當前陶藝教育的重要問題。

  社會陶藝教育在國內的歷史雖然很長,但是師傅帶徒弟的傳承模式,更多的是為陶瓷手工業的發展而服務的,顯然已經不符合現今的對社會陶藝教育的需求,現今的社會陶藝教育是需要向大眾公民***包括在校的非專業學生群體***傳授一種陶瓷文化的概念及陶瓷文化的產生、發展、輝煌的過程,對現代陶藝的價值、審美標準做出正確的判定;最終通過陳列和展示受教育者的藝術作品,向社會展現出他們的教育成果。

  目前我國社會陶藝教育發展的狀況

  1展示面窄

  中國和美國一樣是陶瓷大國,眾多的博物館裡陶瓷收藏的數量眾多,近幾年博物館作為公共設施,都免費開放,吸引了一大批的觀眾來博物館參觀,但是相對於中國眾多的人口基數來說,能接觸到博物館陶瓷藏品的只是很小的一個比例。另外,我國大多數參觀博物館是靠自我意識或者為了滿足某種需求,而在國外更多的則是從小就組織集體參觀,為了培養一種欣賞美的能力。這樣可能就導致了一定的差距,使得中國大多數人並不知道如何去欣賞陶瓷的魅力。

  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促進了陶瓷收藏熱,也炒高了陶瓷藝術品的價格,這樣就導致了畫廊等藝術品經營機構主辦的陶瓷藝術品展覽變成了有錢人的專屬。

  2.教育方式過於單一

  國內的博物館、藝術館、畫廊以及社會陶吧、工作室都能夠不同程度的對社會開展陶藝教育,受制於從業者的素質,以及整個產業配套的不健全,導致這些機構開展的陶藝教育只能說是娛樂體驗式的教育,很難形成體系去傳播現代陶藝價值,對審美做出正確的判定,對於真正去學習陶藝的意義也發生了一定的扭曲。

  3.規模小,力量分散且薄弱

  現階段的社會陶藝教育雖然發展迅速,但是存在規模小,力量小且分散的問題。以各型別博物館為例,像首都博物館,山西博物館,安康歷史博物館,上海中華藝術宮等機構都開展了陶藝體驗教育的活動,向大眾傳播陶藝文化,但是受制於經費和體制,每個月的體驗人數都有限制,基本上是不超過300人。並且體驗形式單一,也無法給受眾提供作品陳列和展示的空間,輔導也不夠專業。

  另外的一些陶吧,少兒美術培訓機構也開設了陶藝體驗或者是課程,受制於專業的陶藝老師稀缺,裝置材料專業性過強,投入過大,普通受眾的接受程度還不夠,不能形成成熟的市場等問題,也是發展緩慢的原因。

  目前我國社會陶藝教育發展的制約

  1.材料和工具的不完善

  陶藝教育會涉及到陶藝材料和工具的運用,而目前市場使用的陶藝材料和工具基本和工業生產上用的無差別,像陶藝教育的初級階段,受眾還比較陌生,沒有能熟練掌握陶藝製作技能的時候,用工業生產的材料和工具比較難產生好的教學效果,導致學員的興趣點降低,難以持續。美國2億多人口,比較成熟的陶藝裝置及材料生產商就有87家,有一套比較完整的工具和陶藝材料供應鏈,滿足不同階段學員的需求,而國內的這樣的公司才不過7-8家,並且普遍規模偏小,研發實力不強,在現階段很難滿足國內的需求。

  2.市場的侷限性

  受制於產業配套的侷限,目前從事社會陶藝教育事業的群體生存基本是舉步艱難,除去博物館,美術館等國家供養的撥款單位不做評價,靠市場生存的主要是以陶吧,陶藝教室,工作室的形式出現,這樣型別的機構基本是自己投資,投資規模過百萬的都很少,以在10—30萬的為多,經營形式過於單一,盈利艱難是他們目前主要存在的難題。

  調查分析,國內社會陶藝教育的經營方式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投資者本身是陶藝家,主要靠的是工作室個人創作或者是接陶瓷訂單來創收,陶藝體驗或者社會陶藝教育為輔助。代表的有武漢的大旗,蘇州的一和。

  2、投資者受過簡單的陶藝培訓,靠低成本投入,主營收入靠消費者零散的陶藝體驗來維持,這種型別的陶吧基本會被逐步淘汰。但是此型別的陶吧逐漸在轉移主營重心,納入了餐飲,休閒等消費,比較典型的是處在長江邊的荊州古城的默陶會,營業面積有近千平方,據筆者向投資者瞭解,陶藝方面的收入僅佔總收入的15%,靠餐飲維持。還有深圳的瓷語咖啡,杭州的尚彩陶藝,上海的M50陶藝體驗等。

  3、美術培訓機構開設陶藝課程,盈利方向是美術培訓的收入,陶藝培訓按照課程體系來進行,目前主要還是內部招生為主,很難產生大的影響力。這種型別的機構收入很穩定。

  4、 功夫小瓷,功夫小瓷是專業從事少兒陶藝教育的品牌。是目前國內較為全面的少兒陶藝教育品牌,有針對少年兒童陶藝開發的裝置,材料,課程,他們針對投資者有單店加盟的服務,加盟商的主要靠銷售材料、裝置,以及提供陶藝的培訓服務為主開展業務,通過幾年的發展,目前加盟商的盈利模式逐漸清晰,盈利能力逐步增強。

  任何的行業要快速發展,必須靠市場良性發展來推動,國內的社會陶藝教育市場雖然發展了10多年,但仍處在萌芽階段,具體原因是:

  1、從業者實力不強,基本處在家庭作坊,或者是單兵作戰的狀態。

  2、消費者沒有覺醒,只是一部分小眾的消費者會產生主動消費。

  3、行業從業者的技能單一,沒有相應的專業經營人員。

  3.教學方式沒有提升

  中國幾千年的陶藝教學都是師傅傳承徒弟的方式進行,沒有就具體的陶藝技術做過系統的歸納和總結,將陶藝製作過程分解,變成一個個的要點,這樣受眾才能比較簡單的掌握。但遺憾的是,現階段,我們的院校陶藝教育都很難做到這一點,更別說,社會陶藝教育中能達到這樣的水準了。另外,教學過程中的趣味化缺乏也是一個重要的特點。

  4.政策的不完備

  陶吧等機構在目前中國的工商准入制度下,定義為商業行為,不能享受任何的稅收和優惠政策,如果要做社會陶藝教育型別的培訓工作,還會受到教育培訓類准入的限制,而這些都是目前現有的機構沒有辦法去解決的。

  另外,目前陶藝裝置最大的客戶群體是學校,而學校的採購方式以價格為主導,這樣導致了陶藝裝置的生產廠家無力做研發,一直致力於低價中標,這樣也嚴重阻礙了陶藝裝置更新換代和提高質量。

  解決問題的方式

  通過行業協會建立行業規則,包括教育教學的方向,裝置的質量標準,材料的質量標準,組織行業內的交流、互動,推動行業的良性發展。

  陶藝專業的院校以及師範類的院校通力合作,培訓社會陶藝教育以及非專業陶藝教育類的教師隊伍。

  加大針對陶藝愛好者開發出系列的產品,能滿足消費者便捷使用,同時便於教學。

  取得政府和社會專業人士的關注和支援。社會陶藝教育是一個新的行業,裡面涉及的配套產業都非常欠缺,需要更多社會力量的關注,大家集思廣益來發展這個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