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式太極拳打手行功的基本要領

  陳式太極拳,是太極拳流派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流派,目前學習的人佔大多數,想要將陳式太極拳學好,我們就需要掌握其中“打手行功”的相關要求,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簡述

  所謂打手行功,也就是太極拳鍛鍊的基本要領,想要掌握這些要領,就需要提高我們的認識。

  練拳時,始終保持心平氣和,始終“神舒鬆靜”,身體要中正自然,頭頂***百會穴***同下部會陰穴要保持垂直,胸部自然,臀部***長強穴***微微後翻,全身放鬆,呼吸自然,面部嚴肅,不喜不怒。

  要精神集中,用意指導動作,動作要輕鬆圓活,不可用拙力;動作要螺旋轉換,分清順、逆纏法和自轉公轉,反旋與正旋的配合。

  將“輕鬆圓活”掌握好了,更有助於我們對打手行功的學習。

  逐步做到各個關節和肌肉群都能一動無有不動,動作協調;動作要均勻連貫,綿綿不斷;姿勢和動作處處要求圓滿,不使有凹凸缺陷之病。

  頭要正直,虛虛上領;目光注視方向,不可偏低偏高;頸項鬆豎不僵硬,不軟塌;口脣要自然合閉,下頦微內收,舌尖自然輕抵上顎,使唾液的分泌加強;養成呼吸以鼻的衛生習慣,這樣能使練拳時喉頭不幹燥。

  基本要領1、含胸拔背

  肩要松下,肘要鬆沉,肘節微曲;腕部要靈活,不可硬,亦不可軟,指要舒展,胸要中正自然,亦即胸肌要放鬆,胸腔微內含,不凹凸。

  此外,太極拳講究動作的整體性,對於腿部和肩部也有明確的要求,

  兩腿要分虛實;虛非全然無力,實非全然佔煞。腰要鬆沉直豎中略有不塌之意,脊骨節節往下鬆沉,胯根要鬆開撐圓。腹部鬆靜自然。

  要鬆肩沉肘;以手領肘,以肘領肩,輕輕執行,目光前視,眼光要照顧上下兩旁;內勁只能貫到九分,神氣要貫到十分。

  肩與胯要保持垂直,肘與膝上下相應,手指尖與足趾尖上下相應;前手指尖與後手指尖遙相呼應,前足尖與後足尖遙相呼應,上下、左右、前後相呼應合住。

  外形上要求自然合住,神氣尤須先行合住,開則俱開,合則俱合。姿勢要求圓滿、中正、氣順、自然、纏綿、鬆靜,精神要蘊蓄。

  凡逢前手指尖上對鼻尖,下對足尖的姿勢,術語稱作“三尖對照”,任何姿勢,必須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術語稱作“外三合”。

  基本要領2、動作連貫

  每一姿勢的起承轉合,著著貫串,處處合住,其中主次先後,要細心體會,辯別清楚,尤其在動作中間不可有停頓之處。內外、上下、左右和前後要協調一致,不先不後,要做到“節節貫串”,“一氣呵成”。

  練拳時講究動作連貫,一個姿勢接著一個姿勢,氣定神閒,愈練愈鬆愈靜,緩緩執行,呼吸自然。練拳步驟,先哲有言:“物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如無深淺之別,先後之序,即是失卻根本,無論教者本領如何高強,學者定不能藝超於眾。

  故練陳式太極拳術之步驟有三層功夫:第一步,學時宜慢,慢不宜痴呆;第二步,習而後快,快不可錯亂;第三步,快後復緩,是為柔,柔久剛自在其中,是為剛柔相濟。教者必由是而教,學者亦必由是而學,則庶乎無差忒矣。

  練陳式太極拳術者,固愈慢愈柔者為佳,不宜用力帶氣,又必須知至何時可以換勁,及慢至何時可以速柔,至何時可以剛。此於教授之責攸關,宜從事解釋其發端而至於究竟,斷則實施於法,俾易知用途之次序,為入門之階梯。

  如能預定進度,因人施發,使學者精神煥發,自必易得門每徑,進步迅速。上述陳式太極拳練習步驟***三部功夫***的練法,為練氏拳家陳子明先生所寫。練陳式太極拳的“心法”,可以抽象概括為“鬆圓正靜舒勻輕穩”八個字。

  鬆是內外放鬆協調;正是中正不偏,無過不及;靜是摒除雜念,精神集中;舒是大不散慢,小不萎縮;勻是快慢均勻,緩急從心***初練時不論動作快慢,不失其“等速性”,謂之勻***;輕是舉動輕靈,不僵不滯;穩是虛實變化,處處沉穩。

  陳式太極拳架子分高中低三種。架勢的高低是根據練習者的體力條件和熟練程度來決定的,陳式太極拳運動量的大小,決定於架勢的高低快慢,高而快的練法運動量最小,低而慢的練法運動量大。

  運動量的增加要循序漸進,並根據進度情況及時加以調整。練整套拳時,在開頭確定了高、中、低的架勢以後,就要始終保持一個水平,不要忽高忽低,要螺旋地變換勢子。要求提高技術水平,對年青體力條件許可的人而言,應逐步提高運動量,不應滿足於高架勢的練法提高運動量的練法有兩種:

  一種是主要把胯根的高度放低,進步時小腿腿肚貼地,腳尖斜裡勾用足跟蹤檫地前進,身微下蹲而姿勢保持中正,不偷巧借力,如坐在凳子上一樣,穩穩當當。這樣腿力能特別增強。

  另一種練法是把拳套一次連續練習二遍、三遍、四遍以至十遍,這兩 種方法可以並用,也可以單用,因人而異,不可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