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趣味語文手抄報版面設計圖

  語文是一門集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統一的基礎性學科。做好語文手抄報,學好語文知識。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小學趣味語文手抄報的圖片欣賞

>

  小學趣味語文手抄報圖片1

  小學趣味語文手抄報圖片2

  小學趣味語文手抄報圖片3

  小學趣味語文手抄報圖片4

  小學趣味語文手抄報圖片5

  小學趣味語文手抄報的資料:成語故事

  【成語】: 濫竽充數

  【拼音】: làn yú chōng shù

  【解釋】: 濫:失實的,假的。不會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隊伍裡充數。比喻無本領的冒充有本領,次貨冒充好貨。

  【成語故事】:

  濫竽充數這則成語的濫是失實,與真實不符,引申為矇混的意思;竽是一種簧管樂器;充數是湊數。指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混在行家裡充數,或是以次充好,有時也用作自謙之辭。

  這個成語來源於《韓非子.內儲說上》,齊宣王使人吹竿,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潛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戰國時期,齊宣王非常喜歡聽人吹竽,而且喜歡許多人一起合奏給他聽,所以齊宣王派人到處蒐羅能吹善奏的樂工,組成了一支三百人的吹竽樂隊。而那些被挑選入宮的樂師,受到了特別優厚的待遇。

  當時,有一個遊手好閒、不務正業的浪蕩子弟,名叫南郭。他聽說齊宣王有這種嗜好,就一心想混進那個樂隊,便設法求見宣王,向他吹噓自己是一名了不起的樂師,博得了宣王的歡心,把他編入了吹竽的樂師班裡。可笑的是,這位南郭先生根本不會吹竽。每當樂隊給齊宣王吹奏的時候,他就混在隊伍裡,學著別的樂工的樣子,搖頭晃腦,東搖西擺,裝模做樣地在那兒吹奏。因為他學得維妙維肖,又由於是幾百人在一起吹奏,齊宣王也聽不出誰會誰不會。就這樣,南郭混了好幾年,不但沒有露出一絲破綻,而且還和別的樂工一樣領到一份優厚的賞賜,過著舒適的生活。

  後來,齊宣王死了,他兒子齊潛王繼位,潛王同樣愛聽吹竽。只有一點不同,他不喜歡合奏,而喜歡樂師門一個個單獨吹給他聽。

  南郭先生聽到這個訊息後,嚇得渾身冒汗,整天提心吊膽的。心想,這回要露出馬腳來了,丟飯碗是小事,要是落個欺君犯上的罪名,連腦袋也保不住了。所以,趁潛王還沒叫他演奏,就趕緊溜走了。

  小學趣味語文手抄報的內容:小故事大道理

  兔子的膽小是出了名的,經常受到的驚嚇總是像石頭一樣壓在它們的心上。

  有一次,眾多兔子聚集在一起,為自己的膽小無能而難過,悲嘆自己的生活中充滿了危險和恐懼。

  它們越談越傷心,就好像已經有許多不幸發生在自己身上,而這也就是它們之所以成為兔子的原因。到了這種地步,負面的想像便無止境地湧現出來。它們怨嘆自己天生不幸,既沒有力氣和翅膀,也沒有牙齒,日子只能在東怕西怕中度過,就連想要拋棄一切大睡一覺,也有什麼都聽得見的長耳朵的阻擾,赤紅的眼睛也就變得更加鮮紅了。

  它們覺得自己的這種生活是毫無意義的,這又成了它們自我厭惡的根源。它們都覺得,與其一生心驚膽戰,還不如一死了之好。

  於是,它們一致決定從山崖上跳下去了結自己的生命,結束一切煩惱。就這樣決定了,於是它們一齊奔向山崖,想要投河自盡。這時,一些青蛙正圍在湖邊蹲著,聽到急促的腳步聲,如臨大敵,立刻跳到深水裡逃命去了。

  這是兔子每次到池塘邊都會看到的情景,但是今天,有一隻兔子突然明白了什麼,它大聲地說:“快停下來,我們不必嚇得去尋死尋活了,因為我們現在可以看見,還有比我們更膽小的動物呢!”

  這麼一說,兔子們的心情奇妙地豁然開朗起來了,好像有一股勇氣噴湧而出,於是它們歡天喜地回家去了。

  大道理:不要為我們現在的遭遇就埋怨命運的不公,實際上,世界上還有很多比我們更不幸的人,想想那些更不幸的人仍舊堅強地活著,我們又為什麼不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