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式太極拳老架二路身法要領

  陳式太極拳老架二路由中國河南溫縣陳家溝陳氏第十四世祖陳長興,在祖傳太極拳的基礎上,精煉歸納編定而成。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簡述

  身法要領1、做到放鬆

  放鬆是練拳的主要要求,首先是肩襠放鬆,各關節放鬆,肌腱放鬆,周身放鬆,周身才能活而不僵。對放鬆精神未能領會時,不應先要求用丹田氣,應在練拳的長久日子裡找丹田之氣的來源,所以應先掌握練拳的要領。

  身法要領2、身軀端正

  練拳應注意身軀的軸心端正,不可拗身吊腰,前俯後仰,頭偏斜眼等不規現象。應頂勁上領,頸不硬。含胸塌腰合襠泛臀,周身放鬆,架子舒展寬大,神聚百合,精意貫一。

  身法要領3、臀泛合襠

  練拳要以腰為主宰,要臀泛合襠,襠圓膝曲,足尖內合,才可以達到襠前合臀部泛起,臀溝放開不可夾,為之提肛合襠。

  身法要領4、步法

  有勾、點、跨、著、趾。勾用於轉動時步法;點用於虛足;跨用於進退、左右進步;著用於前進時足未落實之前;趾用於變換足步時。另有:跳躍、擺掃分扣拍等靈活變化的步法。

  身法要領5、手法

  執行著內纏外纏的陰陽變換。手執行不要翻搖,足執行之旗,程序的斥兵。手形以掌、捏、拳、勾、掃等五種,總之為聽其動靜知其要義之作用。

  身法要領6、虛實變換

  執行有虛實,以左虛則右實,而右虛則左實,虛實變換非則一。足,虛則實、實則虛,虛實變換人未知。

  身法要領7、呼吸運用

  為氣之執行,氣為疏絡通經,調血理氣。呼吸為氣之新陳變換,為人生理之常規。在初練拳的人,應依原自然呼吸做拳術運動,不應要求呼吸與動作配合。在形體上應以外柔內剛、剛柔互劑之。

  身法要領8、周身相隨

  太極拳論曰:“習拳周身相隨,一動皆動,百骸無不動,勁於腰和肩,行於肢、動於腿、穩於足、領於頂、運於身、手於旗、窺於目,謂之一氣也。”曰周身相隨。

  身法要領9、意勁合一

  拳論述:“以意識之勁,意行形不止,為柔而外形內實。”要意勁合一,周身放鬆,活而不僵不拙,為之以意領勁,意勁合一。

  身法要領10、氣之執行

  氣為疏絡通經。肌筋之氣,在練拳時氣要上下相通,胸膜活動時要有適當運動,胸膜不可提高而不落、擴而不收,不然形成了提肩吸腹的不當運氣活動。

  身法要領11、眼目運用

  在練拳時要做到眼窺八方,目觸識意、辨明虛實、平視前方、靈活不致。

  在陳式太極拳老架二路中如何正確進行調息

  ***一***層次性原則

  我們要根據練習陳式太極拳老架二路的不同階段.採用不同層次的調息方法。

  在第一階段,即初學階段,這時應當主要採用自然調息法,要求做到順其自然,通過調節呼吸消除緊張.緩解壓九形體舒鬆自然。

  在這個階段練習者主要是仔細看師傅的示範動作.思考、記憶動作的要領、套路的結構等問題.這時還不能太注重呼吸,主要是不容易理解接受.而且很容易出偏差。

  儘管拳式動作的一開一合、一虛一實編排得很正確,合平一呼一吸的原則,可是在初練拳時,仍應強調動作與呼吸自然結合,不應拘泥執著.這樣才符合“氣以直養而無害“的要求。

  第二個層次即練拳達到動作比較規範、套路比較熟練的程度後.就要逐步採用逆式調息法.即腹式呼吸。此時要求隨著練拳動作的升、降、開、合,小腹有鬆有收.呼吸做到逐漸跟隨動作,配合動作,氣沉丹田,內氣執行。

  第三個層次即練拳達到動作相當規範、套路相當熟練後.就要求修習者在採用逆式調息法時,深入體會吐納與陳式太極拳老架二路每個動作的開合的密切配合。

  這個階段練拳時,不管是大開大合,還是急進急退,呼吸完全與動作合拍,這時呼也氣沉丹田、吸也氣沉丹田,內氣執行更充實。這時動作與呼吸的關係是主與從的關係,呼吸緊跟動作、配合動作,是腹肌運動的結果。

  腹肌運動加強了丹田氣,為力由脊發提供能源,這就是”腰為第一主宰,丹田為第一賓輔”,這就是虛其心,實其腹的表現。

  第四個層次,即修習者已經能將吐納與陳式太極拳老架二路的每個動作進行比較適當的聯動,此時,就要強化陳式太極拳老架二路的技擊意識,通過推手或切磋中訓練技擊。

  這個階段就要在逆式調息法的基礎上,靈活採用胸式調息法和技擊調息法。

  第五個層次,即練習陳式太極拳老架二路術爐火純青之階段,剛復歸柔,以意念變手,功夫已達出神入化,達到“煉神還虛”“煉虛還道”,進入空而不空,形神俱妙,天人合一,與道合真的境界,即可漸進而採用化境胎息法。

  ***二***靈活性原則

  調息在練習陳式太極拳老架二路中非常重要,但採用何種調息方法,則是非常靈活的。無論是陳、楊、吳、武、孫式太極拳,還是其他支系的太極拳,都強調調息的靈活自然。

  即練功時,呼吸的長短、呼吸的輕重,並非一成不變,必須根據現實的具體條件靈活而適當地加以運用,要根據陳式太極拳老架二路練習者的目的、練功程序,練功環境的不同而相應有所變化。

  比如在練習拳架的時候,出手為呼,收手為吸;升為吸,降為呼;提為吸,沉為呼;開為吸,合為呼;動步轉身及各式過渡的時候,為小呼吸。

  所謂小呼吸,即呼吸不長,不呼又吸,而含有稍停息之象。在推手時,按為呼,擠為呼,捋為吸,擁為吸,化為吸,被捋為自然小呼吸。

  這時小呼吸是求心靜,心靜則可視聽對方的行動,而不致有誤。如被擠被按至不能再吸時,則改為呼,使吸進之氣散於四肢。所以,呼至不能再呼時,改為吸,吸至不能再吸時。

  改為呼,呼與吸便可以迴圈變更。在大捋中的呼吸,閃為呼,靠為呼,按為呼,捋為吸,被靠為吸,被捋為小呼吸,轉身將按未按時,為小呼吸,其他動步未發勁時,也均為小呼吸。

  因求其靜而能視聽,並且有沾粘之勁。太極劍、刀、杆、散手等,其呼吸運用亦與練習拳架相同,即出手為呼、收手為吸,升為吸、降為呼,開為吸、合為呼等等。

  又比如在技擊時,因陳式太極拳老架二路技擊是要“因敵變化示神奇”,打拳快慢要因需求而不同,有時是先慢後快,有時快而復慢,有時連續發幾個快速動作。

  其中,動作與呼吸如何配合,只能做到呼吸頻率與動作頻率大體一致,很難做到絕對一致,但丹田呼吸與口鼻呼吸快慢一般還是要一致的。

  一個較慢的動作過程中,也可能要呼吸兩次,或一個長呼過程之中問加一次短吸,在技擊上為接勁。相反,有時在一呼之中連續完成兩個乃至多個發勁動作,如陳式

  陳式太極拳老架二路中的一些快速動作。總之,自然調息法、逆式調息法,胸式調息法,技擊調息法和化境胎息法這五種方法,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妙處。

  練習者應根據“有利於人體的平衡健康,有利於順利進入功態,有利於快速增長功力,有利於高效準確技擊”的四個標準,對調息方法做適當的變化,這才是科學的。

  ***三***意形相隨原則

  這裡所強調的,就是調息要與意念、動作緊密相隨,合成一體。調息既是練好太極內功方法,又是學好陳式太極拳老架二路架的重要因素,它對整體技術的提高和身心健康十分重要,正如歷代名 家反覆強調的“能呼吸然後能靈活”。

  練功者根據自身情況,正確選擇和運用調息方法、掌握調息要素、遵守調息的規律和 原則,明瞭調息的實質,並在此基礎上通過反覆實踐。

  把意念活動和呼吸或氣息的出入緊密地結合起來,把“擁、捋、擠、按、採、捌、肘、靠、進、退、顧、盼、定”等這些陳式太極拳老架二路的基本動作與呼吸或氣息結合起來,並使呼吸達到深細勻長、自然活潑的境地,也就是做到調息、調身、調心這三個陳式太極拳老架二路中的核心要素統一協調。

  比如練習”如封似閉“這一式。當第一動右捶回收變掌時,肢體方面要鬆屈,意念上是由實逐漸變虛,由於身體逐漸後坐,這時胸肋背部肌肉和骨節都相應地徐徐收縮,橫膈膜受其影響也呈收縮狀態,因此胸腔容積隨之增大,這時必然要吸氣。

  當第二動兩掌前按時,意念上是由虛逐漸變實,由於肢體逐漸向前伸張,胸脅腹背部肌肉和骨節都相應地舒緩,橫膈膜受其影響回覆到平時隆凸狀態,胸腔容積隨之減小,這時也就必然要呼氣。

  陳式太極拳老架二路中的其他招式也是這樣的。因此練陳式太極拳老架二路時,自始至終每個動作都要與呼吸有節奏地、自然地結合,使調息、調身、調心充分協調統一。

  ***四***自然適度性原則

  陳式太極拳老架二路調息的自然適度性原則,要求練習陳式太極拳老架二路時調整呼吸的活動要適中。

  調息不能過於執著,要純任自然,做到適中放鬆,鬆而不懈,這樣才能“運氣如九曲珠,無往不利”。

  也就是說,在放鬆達到一定程度的情況下,內勁才能“由腳而腿而腰,形於手指,達於四梢”。正如陳式太極拳老架二路家陳鑫說:“打拳以調養血氣,呼吸順其自然。

  調息綿綿,操固內守,注意玄關。輕輕執行,默默停止,惟以意思執行。”練習陳式太極拳老架二路最忌的是憋氣。

  如果練習者故意為了強調一種調息法,或者在動作的規範、要求、運動路線及造型上為了達到某種效果,而產生憋氣的狀態,這是非常不正確的;而且這會讓肺部氣體不能很好的交換,影響血液中血紅蛋白細胞的含氧量,氣血停滯,運轉不靈,導致全身動作受到影響。

  所以調息一定要適度而自然。正如古人云“勿助勿忘真火候,有候無意莫留停”,“太鬆精神散,太緊閉氣竅。必須不鬆不緊,不遲不早,不住為住,不好為好,不凝之凝,不照自照,此點火候甚微妙,眾生須當仔細料。

  不識此字不算修,修煉二字須忘了,多以煉字太著跡,一著跡便病根找”。在練習拳架的時候,要避免短促過急的調息方法,呼吸應以深長、自然、勻細為標準。

  短促過急的呼吸會讓氣不能下沉,而遊離於胸,易造成動作的洩勁與鬆弛,難以達到一氣呵成的技術要求。

  正如太極大師李雅軒所說:“在呼吸方面,務須深長,使呼吸趁著緩和的動作鼓盪,又要使緩和的動作,趁著呼吸的鼓盪開合,並須要做得自然而順隨,這才是正確的練法。穩靜安舒可以蓄神,呼吸深長可以養氣,久而久之,則神氣自能充實,身體健康也自然增進。”當然,這與在技擊時發勁是不同的。短促過急的呼吸,乃是練拳純熟後的自由變換,是為了技擊,才有閃電似的、爆發力強的、開合虛實突然變換的動作。

  因為沒有這種迅速變換的能力,在技擊上是一個缺點,不可能應付對方迅速的襲擊,也不可能迅速進攻和退卻,決勝於俄頃。正如王宗嶽主張 “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名家陳鑫主張“纏繞回旋,至疾至迅”。因此,就要通過調息來適應這一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