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的中醫診斷及鍼灸治療

  甲亢是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的簡稱,現代醫學認為是因甲狀腺合成釋放過多的甲狀腺激素,而造成機體代謝亢進和交感神經興奮,進而出現心悸、出汗、進食和便次增多及體重下降等症狀,嚴重者可伴發突眼、眼瞼水腫、視力減退等症狀。西醫以臨床症狀結合T3、T4、FT3、FT4和TSH檢測未確診依據,當的T3、T4、FT3、FT4升高,伴TSH下降即可確診為甲狀腺功能亢進。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相關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甲亢的基本情況

  中醫中並無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的病名,臨床治療將其歸屬於“癭症”、“中消”、“怔忡”、“心悸”的範疇。中醫學認為,病人稟賦不足,潛在肝腎陰虛是內在或先天因素,而精神因素是誘因。以陰虛為本,氣、火、痰、瘀為標。因此臨床治療應遵循補陰為主,兼去氣、火、痰、瘀的治療原則。

  西醫對甲亢的治療方法主要有抗甲狀腺藥物治療***最為常用,患者易於接受***,放射碘治療和手術治療。

  而中醫則以藥物,針刺等保守治療為主。臨床所見多為西藥治療效果不顯,而不願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因而其病程較長,對藥物耐受較強,中藥治療效果不佳。對於此類患者針刺治療的優勢和效果尤為顯著。

  甲亢的鍼灸療法

  1.氣鬱痰阻

  ***1***診斷依據:頸前正中腫大,質軟不痛,頸部覺脹,胸悶、喜太息,或兼胸脅竄痛,病情受情緒影響明顯,苔薄白,脈弦。

  ***2***治療原則:化痰行氣解鬱

  ***3***方法:以中府、豐隆、太沖、肝俞為主穴,以雲門、章門、腎俞、三陰交、足三裡為配穴,強刺激瀉法。

  2.痰結血淤

  ***1***診斷依據:頸前腫塊按之質地較硬或有結節,腫塊經久不消,胸悶,納差,苔薄白或白膩,脈弦或澀。

  ***2***治療原則:理氣活血,化痰消癭

  ***3***方法:天突穴、風池穴、大杼穴、大椎穴、肺俞穴為主穴;三陰交、豐隆、足三裡為配穴,瀉法。

  3.肝火旺盛

  ***1***診斷依據:]頸前輕度或中度腫大,腫塊柔軟。煩熱,自汗,多食易飢,性情急躁易怒,面部烘熱,口苦,舌紅、苔黃,脈弦。

  ***2***治療原則:清肝瀉火

  ***3***方法:取大敦、太沖、間使、三陰交為主穴,配合陰郄、復溜、內關、合谷、曲池等穴位,瀉法

  4.心肝陰虛

  ***1***診斷依據:癭腫或大或小、質軟,起病較緩,心悸不寧,心煩少寐,易出汗,手指顫動,眼乾,目眩,倦怠乏力,舌質紅,舌體顫動,脈弦細數。

  ***2*** 治療原則 :滋養陰精,寧心柔肝

  ***3***方法:以肝俞、神門、少海、三陰交為主穴,配以合谷、復溜、太溪、照海,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