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五年級閱讀方法

  課外閱讀是學生為興趣而主動獲取知識的一種學習手段,既可以為學生補充課外知識,也可以有效提高其語文成績,並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供大家參考。

  1

  一、默讀法

  默讀是語文學習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之一。默讀跟朗讀不一樣,朗讀講究“三到”,即眼到、嘴到、心到;默讀只講究“兩到”,即眼到、心到,默讀時只能用眼睛看,不能用手指著字一個一個讀,更不能讀出聲來。

  要求較高的默讀,要做到邊看邊思考,而且要有比較快的速度。邊看邊思考,就是要把每句話、每段話的意思看懂,讀完一段就想一想,這一段大意是什麼,最後把大意連起來,概括出全文的主要內容。

  二、移位法

  課外同步閱讀既是教學的一種補充,也是向縱深閱讀練習的一個過程。教師在選擇課外讀物給學生閱讀時,應該根據所教文章的特點有計劃、有目的地選擇,讓學生不知不覺地在移位中獲得知識。

  三、勾畫、摘錄法

  閱讀時一邊讀,一邊想,一邊勾畫,畫出本課生字詞,並註上音;畫出重點詞語和句子以及自己喜愛的詞句;畫出自己不懂的地方,並註上符號。通過閱讀,在課本上留下自己“鑽”過、“爬”過的痕跡。當然,閱讀時也要對必要的詞句等作適當的摘錄,如麗詞佳句、難詞難句、文章主旨等,逐步養成做筆記的好習慣。

  四、問題法

  讀書時帶著自己渴望解答的問題去讀,邊讀邊思考,達到基本上讀懂課文的目的。

  2

  1、瀏覽法。瀏覽法是指對一般不需要細緻瞭解的書籍,只是從總體上粗略掌握書中大概內容的一種閱讀方法。它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儘可能廣泛地瞭解資訊,有助於開闊視野,是博覽群書所常用的重要方法。

  瀏覽閱讀主要是重點注意文中的一些關鍵位置:一是篇名,包括文章的題目和書名,題目是文章的眼 睛,往往集中概括了全文的主要論點、主要論題或是主要內容等。通過研究題目,可以對文章或書籍有一個總體的認識。

  二是目錄、序言、提要、索引等,這些將會 幫助讀者對文章或書籍大體框架、基本思路有所瞭解。三是正文,這一部分瀏覽的關鍵主要是開頭、結尾以及中間各段落起首的中心句。將這些關鍵部分瀏覽完畢 後,會對文章或書籍形成總的印象,如果經回憶有不夠完整的地方,或有值得深究之處,可再作必要的重點補閱。

  2、掃讀法。掃讀法是指對文章內容一目數行、一目十行地掃瞄,以大容量獲取資訊的一種快速閱讀方法。

  掃讀法不像傳統閱讀方法那樣逐字逐句地來讀,而是將眼停的視域儘可能擴大,將幾行文字、一段文 字甚至整頁文字作為每次眼停的注視單位,在快速掃視中獲得對文章或書籍的總體印象、整體理解。這種方法最快可以由數行掃讀達到一頁一頁掃讀,逐頁掃讀的方 法又稱為面式閱讀法。

  由於擺脫了個別字句上的語意糾纏,這種方法不僅提高了閱讀速度,而且並不像有些人擔心的那樣會影響理解程度,很多時候甚至比逐字逐句 閱讀更能夠把握文章內容的精髓。

  掃讀法閱讀的速度非常快,但要熟練掌握這種方法必須經常專門訓練,比如經常做一些視力擴充套件訓練,在平時閱讀時要注意克服逐 字逐句閱讀的習慣,有意識地擴大每次眼停的視野範圍。利用舒爾特數字表等進行專門的視力擴充套件訓練,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3、跳讀法。跳讀法是指跳過一些無關緊要的部分而直取讀物的關鍵性內容的一種快速閱讀方法。

  跳讀與掃讀不同,掃讀是逐頁掃視,而跳讀則是有所取捨地跳躍式前進,只停留在那些最有價值的內 容上閱讀,其他次要內容則大段大段甚至整頁整頁地略過。所以,善於運用跳讀法閱讀,不但可以提高閱讀速度,而且能夠很快抓住關鍵,把握文章要旨。

  跳讀的具 體方法有多種:可以抓住標題、小標題、黑體字等關鍵處跳讀,這些往往都是文中主要內容、中心題旨所在;可以根據關鍵詞語的提示閱讀,有關鍵詞語的地方大都 是同閱讀者所關心的內容或問題聯絡最密切的;可以重點在篇章的開頭、結尾,文中段落的首句或尾句跳讀。

  這些常常是議論性文體的主要觀點或論據要點的所在; 可以沿著情節發展線索跳讀,如在記敘文體中情節之外的純景物、人物的大段靜態描寫可直接略過;可以根據語法結構的提示跳讀,通過結構詞語的幫助來把握書中 的思路,如“由此看來”、“總之”等就可提示讀者很快找到關鍵性的總結句。

  4、尋讀法。尋讀法是指為得到急需的有關資料,在眾多相關書籍資料中搜尋查詢的一種快速閱讀方法。

  尋讀法是日常工作和學習中經常使用的一種快速閱讀方法。我們在辭典中查閱某個字詞的意義或讀 音;在報紙上檢視當天的重要新聞;在電視報上了解想看的電視節目;在產品說明書中查訊某個故障的排除方法;在某本書中通過目錄提要尋找自己最感興趣的內 容;在寫作中搜集需要引用的有關資料等時,都會自覺不自覺地用到尋讀法。

  尋讀時,要在快速掃視書頁的過程中,能夠很快地對自己所要查詢的某些問題的細節如 人名、地名、事件、年代、概念術語等,作出識別判斷。這種快速篩選識別資訊的能力,需要在閱讀實踐中不斷鍛鍊提高。

  5、猜讀法。猜讀法是指在讀書讀文章時,以所瞭解的題目或已看的前文作為前提,對後面的內容預作猜想,然後將其與後文實際內容進行印證比較的一種閱讀方法。

  猜讀法使讀者角度轉換為作者,為作者設身處地地考慮作品內容的安排,這就使閱讀活動始終處於高 度活躍的積極思維狀態,有助於鍛鍊提高讀者的認識判斷能力、創造能力。隨著猜讀準確性的提高,讀者在閱讀中領會把握作品內容的時間就會大為減少,因而猜讀 的能力對提高快速閱讀能力也會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猜讀法最常見於情節類的作品閱讀中,如《老人與海》中在讀到桑提亞哥剛遇到鯊魚之時,讀者便可以猜想作 者會怎樣寫他與鯊魚的較量?最後結局會是如何?其他型別的作品,也可用猜讀法閱讀。讀議論性文體時,可以先由題目設想作者怎樣提出論點,採用哪些論據,用 什麼方法來具體論證。

  運用猜讀法時需要注意,猜讀要以原文的某些材料作依據,不能毫無依據地憑空亂想。猜想之後,要 在原文的相關處重點閱讀,將猜想與原文的內容進行對照,一致便說明自己較好地準確理解了作品,不一致則說明自己的理解或作者對內容的處理有問題。在不斷的 猜想、比較、總結中,猜讀能力會不斷提高,思維能力與創造能力也會得到很好鍛鍊。

  3

  一、講解指導

  帶有規律性、普遍性的閱讀方法,教師可通過講解,讓學生依法實踐。如:教師在課堂上引導高年級學生學習了某幾種閱讀方法後,在課外可利用適當時間為學生舉辦“怎樣進行課外閱讀”的講座,這樣能使學生在課內外閱讀中按照教師的講解去做。

  二、指示指導

  有些閱讀方法只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上適時稍加點撥,就能讓學生領會運用,教師可不再對學生進行詳細講解,只要作些提示就行了。如:教師在教《慈母情深》一文時,引導學生用擴充課題法初知課文的主要內容。

  學習課文時,只需教師提示,學生就能根據課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更完整地說出課文記敘的主要內容,明確作者為什麼要記敘這些內容,在此基礎上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歸納指導

  學生在閱讀中零星地學習了一些閱讀課文的方法後,教師要在恰當的時候指導他們歸納整理,使他們能將已學得的閱讀方法條理化、系統化。如學生從二年級起,在閱讀課文時就開始學習怎樣概括層意與段落大意,起先由教師教他們概括,以後通過啟發逐步讓學生試著自己說出層意和段意。

  感性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教師就可根據二年級學生實際,引導他們總結歸納。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大致有:摘用原句概括法、取主舍次概括法等。經常及時歸納,有助於學生獲得系統的閱讀課文的知識。

  四、示範指導

  在小學閱讀方法指導中,有些閱讀方法,不能只靠語言指導,必須由教師作出示範,才能使學生逐步由模仿效法做到掌握運用。例如,在朗讀時,有些課文中的語句學生不易表達它們的思想感情,教師在必要時就要進行範讀,讓學生學教師有表情地朗讀。

  通過教師一次一次範讀,讓學生不斷體會如何根據不同句子去把它們的語氣與感情讀出來,這樣就能使學生在教師的示範指導下,學會有表情地朗讀。

  五、矯正指導

  學生回答問題、作業、檢測中的某些錯誤,往往是由於閱讀方法不當而產生的。有的學生在閱讀習題後,往往沒有搞清已知條件中的關鍵詞語,就開始解答,結果把這道題解錯了;有些學生在閱讀中沒有掌握讀的方法,答題時沒有掌握題目涉及到的有關概念,結果也答錯了。

  這時,教師應糾正學生閱讀方法,讓學生知道自己在閱讀題目時態度與方法上的錯誤,且讓他們知道應當怎樣糾正自己的錯誤。

  六、交流指導

  在語文閱讀方法指導中,教師可經常適時地請一些閱讀方法用得較好的、學習效率較高的學生,向全班學生講講他們的閱讀方法,並讓全班學生討論如何學習他們的閱讀方法與認真閱讀的品質。

  4

  一、“讀、思、議、導”結合法

  閱讀教學不能僅限於現成的教材,那樣學生的閱讀量會太少,閱讀面太狹窄,學生的視野放不開。但教師可以利用現成的教材教會學生閱讀方法,讓學生利用課堂中學到的閱讀方法延伸到課外。

  在一般閱讀課文的教學中,應該力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按照讓學生“讀一讀”、“想一想”、“議一議”,最後由教師“點撥引導”的閱讀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就是讓學生先把課文“讀一讀”,在這一環節中讓學生能發現問題,做到整體感知課文所要表達的一個大概意思是什麼。

  然後讓學生“想一想”作者寫這些內容的目的是什麼;再“議一議”,不僅要找到以上問題的答案,還要“議一議”你對哪些問題或哪個句段、人物、環節感興趣,感興趣的原因是什麼?最後教師針對課堂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點撥、引導,使學生不僅能解決課文中的問題,而且有一個明確的閱讀思路,掌握了這種閱讀方法,學生對閱讀課文的理解會感覺輕鬆許多。

  以前那種教師滿堂講、滿堂問的注入式教學方法需要5課時才能解決的問題,現在只需1課時學生就能輕鬆駕馭。這樣學生自然而然就會感到閱讀量的不足,因此,他們的閱讀內容就會從課內拓展到課外,他們需要從課外讀物中獲得閱讀知識,汲取豐富的閱讀營養。

  我們連續10多年組織學生成立“圖書角”,讓學生把自己的閱讀範圍由課內擴充套件到課外,由教材拓展到圖書角、學校閱覽室以及圖書館、書店乃至網上閱讀等等。我特別鼓勵學生通過各種途徑多讀、多看、多想。

  例如在學習了《七顆鑽石》這篇童話故事之後同學們主動找來許多童話故事進行閱讀。《大灰狼》、《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等許多童話故事和故事集紛紛在同學們中傳閱。多年的教學實踐表明,這種教學方法不僅擴大了學生們的閱讀量,還大大拓寬了學生們的視野,更可喜的是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一個大幅度的提高。

  二、“讀、寫”結合法

  由讀到寫是學生閱讀能力的進一步提高和昇華。這裡說的寫,並不是說寫寫生字、寫寫課文,而是從大語文教學觀來考慮。

  從低年級閱讀教學中的寫句子,到中年級的寫片段,再到高年級的把人物、動物、活動、事件等寫具體,這並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語文教師耐心地、持之以恆地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培養他們養成勤於動手,勤於練筆的習慣,逐漸培養他們寫作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因此,興趣的激發是課堂教學的關鍵。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鑽研教材,以教材為突破口,找準聚集點,捕捉契機,依據學生特點,靈活變換角度,創設豐富的教學情景,並把學生引入情景,從而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萌發求知慾,吸引學生主動地去探索延伸。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第五冊語文《灰雀》一課時,先讓學生預習課文,找出喜歡的句子或段落,並說明喜歡的原因。許多同學找了描寫灰雀外型及活動的句子“兩隻胸脯是粉紅的,一隻胸脯是深紅的。他們在樹枝間來回跳動,婉轉的歌唱,非常惹人喜愛。”當我讓他們說明喜歡的原因時,他們爭先恐後地說開了。

  有的同學說:“作者不但用詞用得好,還進行了詳細的觀察。”有的同學說:“作者的觀察重點突出,重點觀察了胸脯的顏色。”還有同學接著說:“我看作者太喜歡灰雀了,他把灰雀當成人來寫。”最有趣的是王毅然同學的發言,他說:“老師,我認為婉轉的歌唱中的‘婉轉’和惹人喜愛中的‘惹’這兩個詞用得非常恰當、生動。

  婉轉不僅寫出了灰雀歌唱的聲音,同時也引導我們把灰雀歌唱時的動作想象出來了。它不光脖子一伸頭一抬,還有可能是翅膀和頭很協調地扭來扭去才能發出婉轉的聲音。‘惹’字是在寫了外型和唱歌之後你想不喜歡它都不可能……”

  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紛紛發表自己的感想。藉此機會老師充分利用課前就已經佈置的作業:你回家詳細觀察了什麼動物?重點觀察了它的什麼?把你觀察到的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寫下來。

  不一會,有的寫了小白兔、有的寫了大公雞、有的寫了大白鵝……不光寫了外型,還寫了步態、叫聲以及吃相等,許多同學寫得很形象、很具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