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雨的抒情作文

  夏天,是一個雨季。不但來的次數多,而且每次都是帶著強勁的風匆匆而來,使人意想不到,不禁會想:怎麼這麼大的雨呀?還一直下不停。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歡迎借鑑參考。

  一

  天空霧濛濛的,下著讓人有點淒涼的細雨,細雨如絲,把我對家的思念織在這濛濛的細雨之中,離開家有些日子了,在這個陌生的世界裡,除了一張張陌生的臉和一片陌生的風景之外,還有一個陌生的自己。

  忽然,我想到一句歌詞我送你離開,千里之外。的確,遠離家鄉,告別父母,告別那一切令人熟悉而又親切的東西,雖然我的家鄉不怎麼與眾不同,但它那質樸的臉龐卻銘刻在我心,故鄉的父母、兄弟和姐妹,不知他們現在好嗎?他們是否還在那兒靜靜地聽著我的鄉愁?人生如夢,歲月如歌,無論自己是多麼的無奈,但人生是短暫的,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每個人都會有離開家鄉離開親人的時候,就讓我們用自己的雙手去為我們的理想而奮鬥吧!人生的第一站,我將在大學停留。

  令人嚮往而又敬畏的地方,大學典雅大氣的建築和那和諧美好的氛圍,讓我感到無比的嚮往。那美麗的紫香槐,透著醉人的芳香;那整潔的道路,就好像通往夢想殿堂的光明大道;那和藹可親的老師,讓人感覺到了教書育人神聖,一切都是那麼的陌生,一切又都是那麼的和諧美好,我用對家鄉的思念換來了人生又一次美好的經歷,我覺得足夠了,不需要任何理由。我喜歡大學,喜歡那些陌生的笑臉,喜歡那整潔的校園,喜歡那純潔美麗而又質樸的紫香槐。

  二

  梅子黃時,江南浸在雨裡。

  一開始,還只是陰陰鬱鬱的天氣,空氣裡略有些夏初的不安,行道樹已伸出蒼綠的枝,撒下一方小小的陰涼。天上若都是雲,便也看不出哪兒是雲了,只是一片灰色,像是天空陰沉的臉。後來,便聽天氣預報說明起入梅,梅子黃時雨,從極遠的地方趕來,化為縈在指尖的輕紗,繞在江南,洋洋灑灑。

  天空是潑墨的山水畫,染溼的煙雲悠悠地浮著,黛色的幻影飄在半空,另有雪白的雲霧縈繞在烏雲之下,是夢境,還是現實,已然分辨不清。樹木蔥鬱的山間,有霧氣飄渺,縈繞著上升。山青青兮欲雨,水淡淡兮生煙。不知千年前,是否有人在煙雲縈繞中冥想,寫下這般美好的詩句。該會有一個依山傍水,一夜細雨,身處深巷之中的人們該是聽慣了梧桐細雨的點點滴滴。待到早晨起來,推開溼溼的木窗,該會見到深巷上那一卷水墨畫,聽見深深淺淺的足音,和那詩句裡流傳千年的賣花聲吧。會有人撥開玲瓏的珠簾,靜靜地看著不遠處水邊浣紗的人們吧。到黃昏,那細密的小雨,只打溼了一架還在搖晃的鞦韆。

  千年後,若還是如此,我該往何處去尋呢?

  是往那煙雲繚繞的山間?只怕山間,已不再有如此安謐的小巷。是往那依山傍水的小村?只怕小村,已不再有如此怡淡的小樓,是往那閒適偏遠的小鎮?只怕小鎮?已不再有如此清澈的河水。是往那古意盎然的城市?只怕城市,已不再有如此淡雅的天空。只有守著城鎮一隅的一方燈火,在極黑的夜裡靜靜地凝神傾聽,點滴到天明。

  早已不習慣撐著傘在那雨裡漫步,而那抬頭數著雨滴,轉著傘把讓雨珠旋成珠簾,或是細聽大珠小珠落玉盤的年華,再已不再了。回想起小時候,梅雨季節,江淮一帶的雨總是淅淅瀝瀝,纏纏綿綿,天氣好幾天不放晴,幾個孩子便在家裡熬不住了。也不撐傘,只穿了涼鞋或拖鞋,歡呼著跑出去。那時的城鎮下水管道大概不怎麼暢通,公路兩邊總是奔騰著兩條洶湧的河,水極清,有時也夾著細細的沙,由北而南,席捲而來。而如今雨中的路,是否也記得當年那群卷著褲腿,踢踏著水花的孩子?也無從得知。只是知道,如今的我們,若在雨天忘了帶傘,踢踏著水花時,一定會在心裡暗暗惱著這纏人的梅雨吧。

  只有那些極清極透徹的雨水,由北而南,依舊匯入那條從古至今靜靜流淌的江中。

  如我所知,在某個小村裡,曾經有煙雲繚繞的山,有吱呀作響的小樓,在清澈的水,淡雅的天空,只是沒有幽深寂寥的小巷,更沒有丁香一樣的姑娘。兒時曾在那木製的閣樓裡住了一夜,只聽得營營的蛙聲和清脆的雨聲。門前一棵不知名的樹在黑夜裡低語,彷彿有極弱的月光照在水墨畫上,只是一夜無眠。村邊溪上有青青的草沽著雨水,更顯得嫩了。可只怕如今,青草味的土壤早已換成了乾淨結實的水泥地,木製的閣樓也已變成鋼筋水泥。那營營的蛙聲呢?那樹木的低語呢?只怕也將躲進了江南的夢裡吧。

  無論是且行且遠的年華,還是步履匆匆的歲月,總該在某個梅子已黃的章節,守一方燈火,靜靜梳理自己已泛黃的流年。樓外,年復一年的梅雨揚揚灑灑,淅淅瀝瀝,而這雨是那盞孤燈下陳舊的一頁還是落在我手心的那一滴,恐怕只有這一片土地分辨得清。也只願尋尋覓覓,無論是遙不可及的某句詩裡,煙雲縹緲的某座山裡,還是熙熙攘攘的城市裡,總能覓得一處幽深的江南,有撐油紙傘的人們,在坑坑窪窪的青石板上踟躕,清澈的水花拼湊了年華。

  窗外,是梅子黃時,水墨畫下的江南。

  三

  聽,我低落在屋簷瓦楞之間那靈動的聲音;看,我飄蕩於林間原野之中那奇異的形體;悟,我停駐在臉頰之間那清透的心靈

  聽一聽我的聲音吧!像一粒粒珠子嵌入玻璃,像一首首樂曲吹入心田,像一滾滾浪花湧入岸邊,閉上雙眼,聆聽我的足音,細做猜想,是一首被風吹散的詩?是一片被浪花打翻的花兒?還是一條奔流不息的小溪?啊!原來是我,悄然臨於你面前,給你帶來繁花野草間輕輕抖落的聲音,為你披上清爽舒適的外衣,願與你在這窗前傾談,你聽到了嗎?

  看一看我的形體吧!像利劍,像花針,像絲線,像輕紗,敲擊著你的視窗,落下來,由絲變成滴,由滴變成串滑下,我在跳舞,我在飛竄,在孩子們面前,我也帶了些稚氣,不甘心於消融於泥土和水泊之間,便濺起水花,或弄出聲響,在大人面前,我也不甘示弱,用我的身軀潤透路人的臉頰,打溼他們的衣襟,裝點他們的眼鏡,敲擊他們的額頭,但有形的我終會匯入江河湖海中,變成無形,漠然消逝,而當時的形體,你看見了嗎?

  悟一悟我的心靈吧!旱地時,我願潤土,洪災時,我便收藏好自己,寧化蒸氣,也不願灑落劫數,於是,我的心靈是清透的,是善意的,我用生命來換取人間真善美,妄棄假醜惡,我要反駁一句詩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我的到來怎會令花兒殘落呢?而應改為夜來風雨聲,花開知多少。才對,我的心靈的清透,你悟到了嗎?

  我,雨兒,灑落心扉,浸潤了大地,澆灌了心田,在春夏秋冬四季變遷的日子裡,輕輕地走來,卻不曾回去,你是否讀懂了我雨的心曲?

  四

  沙啦啦,沙啦啦一聽這樂章,就知道雨已經悄悄地來了。雨,是極富情調的。各種雨,都會有各種不同的意義,不同的風格。聽著雨聲,我陷入了想象。

  春天的雨,是生機勃勃的體現。雨後春筍,正是最好的證明。你瞧,春天裡的一場雨後,山中特別清新,就連不愛出門的春筍也探出了腦袋,鑽出了泥土,呼吸著新鮮空氣多麼愜意!春風放膽來梳柳,夜雨滿人去潤花,寥寥數筆,雖是簡單,卻勾勒出春雨潤物細無聲的特點。這不正是我們可親可敬的老師們的象徵嗎?他們默默無聞地教我們知識和做人的道理。

  夏天的雨,總是傾盆而下,伴隨著轟隆隆的雷聲和閃閃電光,一齊來到人間。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這雨,是如此豪放,如此灑脫!雨,引得我浮想聯翩:我想到了一生轟轟烈烈的英雄烈士:董存瑞、楊靖宇又想到了宋代豪放派的蘇軾、辛棄疾夏雨,清洗了大地一番,霎時間,清涼了許多。

  秋天的雨瀟瀟瑟瑟,總會帶給人一種淒涼的感覺。梧桐葉上瀟瀟雨,一句詩,七個字,卻將一幅秋雨圖描繪了出來。讀了這句詩,一種淒涼的感覺油然而生。秋雨瀟瀟,洗去夏天的炎熱。秋雨並不一定代表著淒涼,還有著豐收。你看,秋雨中,果實成熟了,瓜果飄香;稻田裡,金色的海浪翻著,白菜、黃瓜都成熟了。秋雨,亦使我想到了婉約派的李清照、白衣卿相柳永。

  冬日,很少再下雨了,幾乎是鳳毛麟角,倒是西湖之雨有些韻味。

  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西湖裡,蘇軾感嘆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顯現出西湖雨的奇妙。在雨中,遠出的山像蒙上了一層輕紗,濛濛朧朧,迷迷茫茫,隱隱約約多美的意境呀!

  沙啦啦,沙啦啦雨聲打斷了我的假想,刷洗過的大地更加清爽!讀雨使我感悟千千萬萬!

  五

  真正喜歡雨天,是從讀了戴望舒的《雨巷》開始的。在那個多雨的夏天,因教室漏雨,學校放假,同學們都回家了,雨中的校園一片沉寂。我躲在宿舍裡,不知從哪翻到一本重印的《望舒詩選》,便像飢餓的人吃上了一席盛筵。那憂鬱、惆悵的意境像瘟疫一樣傳染了我,那正是青春萌動,雖未涉愛河,但卻是滿腦子充滿夢想的年齡。

  《雨巷》使我的視野除了舉目所及那些蒼涼的群山、縱橫的溝壑、鄉親們日出而作日沒而息的辛勞,又拓展了一個可哀可嘆的情感天地,一個令人神往的精神世界。我彷彿在一夜之間由一個常在雨中嬉戲忘記回家的懵懂少年,長成了一個懂得孤獨、感傷和憂鬱的青年。

  在以後的歲月裡,我是沿著那條迷朦的雨巷走進文學的。

  歲月雲煙中,我在許多飄雨的夜晚,想起這般感受,回味《雨巷》中的丁香空結雨中悉的意境,並在一首散文詩中記述下來:隔著塵封網結的時光,我眺望遠在江南的那條老巷,詩人沉寂在懷念之外,把不老的詩魂濯成梅雨中的太陽,夜夜隨霜而入的月光,或許是他甜蜜的憂傷。有雨無雨的日子,我都喜歡穿行於詩行綴成的小巷,扮作詩人的模樣。

  今天,窗外又傳來了淅瀝的雨聲,坐在桌前,我為自己寫不出一點像樣的東西深深地苦惱著。在寂寥清淨的環境裡,在寧靜的情緒中,有暇使心靈臨流自照,更清楚地認識自己,更清楚真理的面目,看明白是之為是,非之為非,保持精神上的獨立與自由。在雨天,偷得浮生半日閒,靜察內心,靜觀萬物,使心潮一片澄明,萬物的影子皆清晰地反映其上,使那裡的景色,宛如絢麗的秋日,讓一切在心中漫漫醞釀成熟一支歌、一篇文、一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