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教學中常見的教學方法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也是首要任務。唐韓愈曾經指出“讀書必先識字”,可見識字對一個人的閱讀有多麼重要。如何處理好識字與閱讀的關係呢?小編在這裡給大家推薦幾個策略,供大家參考。

  識字教學的方法

  一、分類識字

  面對眾多的學習任務,分解總是一種好辦法。識字教學也不例外,這樣既能夠避免一下子學很多生字,學生不易掌握的尷尬局面,也可以避免隨文分散識字,打亂文字整體性的無奈。

  二、依託語境

  課文就是語境,圖畫也是語境,生字的學習不能完全立刻語言環境,讓學生在學習生字的過程中建立起圖和生字、生字與課文的關係,幫助學生識字,這樣學習漢子不會枯燥乏味,也容易理解。

  三、階段實施

  漢字是音形義的結合體,而漢字的形和義之間存在著天然的關聯,而音卻相對比較獨立。教學的時候,如遇到字量比較多,可以採取音形義分階段實施教學。在學習課文前,可以讓學生先把生字的讀音依據漢語拼音來拼讀正音,糾正容易讀錯的字音,對容易寫錯的字要講解筆畫和結構,至於字義,則完全可以在閱讀文字的過程中理解,這樣的策略也是可以嘗試的。

  四、及時複習

  一篇課文有十多個漢字,學一遍,學生的掌握是不牢固的,建議教師採用遊戲和活動的方式,多讓學生複習,增加漢字復現的機會,學生在漸碰漸熟中輕鬆地掌握漢字。當然,目前教師對漢字字音的複習比較多,對字形和字義的複習還比較忽視,這也是幫助學生掌握完整漢字比不可少的因素。

  正確理解字理識字教學
        一、符合兒童認知規律,貼近兒童認知情感

  人類對於事物的認知規律是從感性到理性,從具體到抽象的。兒童的認知更是形象思維優於抽象思維,尤其是低年級的孩子,愛玩是他們的天性。趣味性,就成了他們學習不可缺少的催化劑。漢字呢?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演變,很多變得十分抽象,增加了學生識記的難度。而字理識字教學,教師將它科學的構形理據,運用“幻燈”“動畫”“簡筆畫”“字卡”等種種手段直觀形象地展現在孩子們面前,引導他們去觀察、思考、聯想、想象,在眼前展現一幅幅美麗的圖畫,這樣孩子們在無限樂趣中就認識了大量生字,同時培養了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如統編教材一年級上冊《7 青蛙寫詩》中“雨”字的教學。一位老師這樣教: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一位朋友——動畫演示“雨”字的演變:要下雨了,天上飄來一片烏雲,接著下起了雨,慢慢的,烏雲變成了長橫,雨點兒變成了雨字的下半部分。然後老師引導學生說說“雨”字是怎樣演變的,你是怎麼記住這個字的?生***略***這樣就把一個字變成了一幅可感的、形象生動的畫面,學生怎麼能忘得了這個“雨”字?真可謂是“字小乾坤大”啊!

  二、增強理解記憶,正確識記運用

  那一個個看似枯燥乏味的方塊字,當我們從漢字的構形理據這個根本的問題上找到漢字形與義、音的關係,瞭解了它們的構字意義時,就賦予了它們鮮活的生命,使孩子們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對漢字的識記才會變得容易且牢固。例如“副”和“幅”這兩個字,學生在使用時常常混淆。即使我們強調一百遍一千遍,學生依然錯錯錯。但是,一旦我們找到了區別他們的根本——構字理據時,記憶運用起來就容易多了。黃亢美老師是這樣教學的:先看“券”這個字,下面是“刀”。你們知道嗎?這個“券”字,是古代的契據。相當於今天我們的“借條”,但由於那個時候沒有紙,所以就將所借物品畫在竹簡上,然後拿刀一分為二,雙方各執其一作為證據,還回來的時候,就將兩片竹簡對在一起證明所借物品。所以帶有“刀”部的字就有將物品“一分為二”,又“合二為一”的意思了!明白了這一點,我們來看“副”,它的部首“刂 ”就是“刀”的變形,就表示這個物品可以一分為二,但又需合二為一。比如“一副眼鏡”,有兩個鏡片,合二為一方可戴上;比如“一副筷子”,有兩根,合二為一方可使用;比如“一副對聯”,有上聯下聯,合二為一方為完整的對聯……你們還能再舉出這樣的例子麼?學生興致盎然又說出“一副手套”“一副球拍”等。你想,有了對構字意義這樣的瞭解,學生還會分不開“副”和“幅”嗎?

  三、引導知識遷移,提高識字效率

  從一年級上冊開始,學生就開始學習基本字。“識字寫字教學基本字表”中的300個基本字,構字能力非常強。如“手”“心”“青”“足”等等。如果能注意引導學生在掌握了基本字以後將這些知識運用到會意字、形聲字的學習中,推及他們的字理,學習起來就會輕鬆有趣得多。比如說,用他們表義時,多與其本義有關,如“抱、拔、跑”等;表音時,大多能從這個基本字的讀音上得到提示,如“請、清、情”“泡、炮、跑”等。這樣,學生就能既快又好得學習漢字,真正做到提高識字效率了!

  增強字理知識,厚積方能薄發

        對於課堂來說,字理識字教學固然有趣又有用,但,對於很多老師來說,不能很好地運用,甚至不能運用。原因就是自己不具備字理知識的“厚積”,固無法在該用的時候“薄發”。舉個例子來說,“忄”是我們最常見的部首,一般老師都知道它是“心”的變形,但“慕”“恭”的部首也是“心”的變形,就很少有人知道。曾經在一次聽課的時候,聽到老師在講,說“恭”的部首是小字底,就是多了一點。老師無法自圓其說,講清“小”多一點是為什麼,也只對學生強調:記住這個字的部首就是下面這個小字多一點!還有一個部首也是非常常見的,就是四點底,如“熬、熱”等字。曾經聽有的老師講“熱”字時說,你看,多熱啊,熱的汗水流了一地!如果說,熱字還勉強可以解釋,那麼“煮、熬”這些字,該如何闡釋?這裡的四點底不是四點“水”,而是表示“火”。你看,明白了這一點,是不是學起這些字來就順理成章了?

  童心純真,童心無邪。學生們很多看似幼稚的想法卻閃耀著智慧的光芒。在識字教學中,教師只要能滿腔熱情為學生鋪路搭橋,幫助學生尋找隱含在漢字中的樂趣,那麼識字將不再是他們的負擔,而會成為他們的一種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