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學習應該怎麼教才好

  學校的學習很重要,孩子不會學習時家長應該輔導孩子學習,那麼家長如何教孩子學習呢?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教孩子學習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教孩子學習的方法

  1、 制定適當的目標。

  注意避免制定不明確的或是超出孩子能力範圍的目標。絕不要追求完美,那隻會讓孩子和你都遭受挫折。孩子每天取得的點滴成績和進步都應記在心裡,不要只看到孩子的缺點,努力觀察並讚許孩子每一點微小的積極舉動或是進步。同樣,目標過低,不忍心讓孩子接受挑戰,會讓孩子感到無聊,乏味。

  2、 積極參與。

  孩子直到八歲都主要是通過模仿學習的,所以教孩子的方法之一就是:行動起來,在她面前或是和她一起做點什麼。也就是說,你不要光指望給孩子下命令,髮指示。比如在糾正孩子的時候,不要簡單地說“不要用手吃東西”,你最好成績最好拿起調羹,一邊親自做一下吃飯的動作,一邊說“我們用調羹吃東西”。不要命令孩子“去整理好你的玩具”,你可以拉起孩子的手,蹲下來,像做遊戲一樣來收拾玩具,然後說“該收拾玩具了”。在日常生活中加上些許想象、幽默、笑話或者遊戲,只要持之以恆,孩子就會做你期待他做的事。

  3、 做出積極的榜樣。

  只要有可能,請用積極的方式說話。可以說“那是隻漂亮的小狗,我們來摸摸它”,接著示範給孩子怎麼做,然後握住孩子的手,一起來做這個動作。別尖叫什麼“不要弄疼了小狗”!以“不要”開頭的句子往往傳達著某種不快。

  幼兒一般不會對未加手勢的指令性話語有反應。因此,只要有可能,請將你要說的話演示出來,並形象地向孩子講解這些動作。要做得戲劇化一點,誇張一點,以增強孩子的印象。與其說“進來時不要大聲摔門”,還不如等孩子到門邊時迎接他,對他說“我們輕聲地關門”,同時牽著他的手輕柔地做關門的動作,然後讓他握著門把手重複輕輕關門的動作。

  4、 確信孩子能夠記住命令。

  即使你已經一遍一遍地示範給孩子正確的行為,你還是不能指望孩子一定能記住。這種狀況會一直持續到孩子的記憶力成熟。孩子在逐步的成熟和動作的重複當中學習並漸漸養成習慣。在孩子五歲以前,不要指望孩子能記住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一旦她的記憶力足夠成熟,只要講幾次,她就能很快記住你的話。在此之前,對孩子,尤其是幼兒,要一遍一遍地叮囑同樣的事情。這雖然令人喪氣,卻十分必要 。

  5、 不要打攪孩子。

  許多孩子的注意力持續時間很短,而且難以培養他們長時間注意某物,因為小孩根本就無法像成人一樣集中注意力。要幫助孩子保持長久的注意力,你能做的主要事情之一就是:不要在孩子顯然醉心於某事的時候打攪他。不要介入,直到他的注意力轉移到別的事情上。然後,請別忘記為他剛剛乾完一件出色的工作而讚揚他。

  6、 與孩子一起活動。

  為了最大限度地給孩子以拓展潛能的機會,你必須努力配合孩子的成長,以便在適當的時候給以適當的幫助。因此,建議你擔當幫助者兼教導者的角色。這些建議簡單、實用,而且在大多數情況下很容易。實際上,聰明的父母親不用想就會這麼做,他們只是期望有個快樂、外向、相信父母之愛的孩子。孩子的厭倦則表明你應該停止。我認為,每天4到5次,每次3到4分鐘是最少的了。這些活動並不能使你讓孩子變得特別聰明。恰恰相反,它們促使你放棄給孩子制定不現實目標的想法,放棄催促、強迫孩子達到你主觀武斷的標準;你應該以一種純粹支援的方式和孩子一起活動。由於孩子在生命最初的幾年裡所學的東西比其他任何時候都多,因此,作為這些學齡前兒童的老師,父母親責任重大,必須耐心地關懷他們。

  教育孩子的建議

  1.向孩子展現一個真實的自己

  關於學習問題家長常會“有意”地給孩子講“我過去沒學好,結果現在很不成功,在單位不順”等等。其實,對於家長的狀態,孩子自然會看在眼裡。如果你現在不如意,你把它歸結到自己的過去,那麼孩子也自然可以把自己現在學習不好歸結到“幼兒園”或孃胎裡去,認為自己“天生”不愛學習,自己“天生”馬虎等,這樣的歸因能產生積極的效果嗎?

  另外,有些家長也會向孩子提起自己當年成績如何突出。俗話說,“好漢不提當年勇”,時代變了,“過去”無論如何已經過去了。

  家長對孩子的最好教育就是讓孩子瞭解自己。家長在孩子面前,要自然、真實地展現自己當前的生活,不要美化,也不要醜化。這樣,孩子面前至少有一條生活的真實道路:如果你有很高的文化素養和紮實的知識基礎,那麼借用一個古老的說法,“有智吃智”;如果你沒有充分的知識儲備,那麼“無智吃力”。這一切,不用家長講,孩子都會看在眼裡,願不願沿著家長走過的路子走,就看他自己了。

  2.瞭解孩子,因勢利導

  瞭解孩子包括瞭解孩子的需要和興趣,瞭解孩子行為的動機,從而更好地引導孩子。這一條說起來簡單,做起來複雜,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於愛看童話的孩子,可以從對童話的分析入手,提高孩子對社會生活、人際關係的認識;從對同一童話不同版本的比較入手,提高孩子的寫作能力,鼓勵孩子自己創作童話。當孩子從新的角度去看童話時,他會迅速地成熟起來,自然地走出對童話的沉溺。

  對於喜歡飛機的孩子,完全可以通過對各種飛機效能的認識,引導孩子進入數學和物理的大門;通過對於飛機發展歷史的認識,引導孩子進入科學的大門。由於孩子以最基本的興趣作為動力,相關的書籍和資料,都會成為孩子知識的源泉。

  3.不過分介入

  家長要控制自己,不要過分介入孩子學習的事。因為學習畢竟是孩子自己的事,學好學不好關鍵在於自己。正像孩子的身體發育,家長所能做的就是給孩子提供營養豐富的食物,儘量把食物做得可口但是不能替孩子吃下去,更不能替孩子長高。家長的過分介入不僅沒有用,反而會降低孩子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認為他們的學習是父母的事。

  4.創造學習條件

  良好的學習條件包括:***1***安靜的環境,這可能要求家長自己也少看電視、少打牌;***2***讀書的氣氛,即家長自己也多讀書、看報,多討論讀書心得和相關問題;***3***對探索“怪”問題的支援,如欣賞孩子提出的某些問題的獨到之處,幫助孩子利用圖書館或網際網路查詢相關資料,為孩子要進行的某些探索性實驗提供材料及安全監護,等等。

  許多孩子並不是真的不愛學習。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文化生活變得越來越有趣,資訊傳遞的途徑也越來越豐富。為了使更多的孩子能夠受到系統、有效的教育,不再被貼上“不愛學習”的標籤,我們需要改變的是傳統的、面孔呆板的教學方法,使之更適合孩子興趣多樣化的發展,與社會文化的進步相吻合。

  教育孩子應遵守八大原則

  父母與孩子的良好感情是家教成功的前提,你不妨用“吾日三省吾身”的精神有意識地嘗試以下幾個原則:

  1.遵守關愛原則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關愛孩子是一切家庭教育工作的基礎。

  * 小提示

  孩子都需要愛,他們對愛的需要遠遠勝於對玩具的需求。

  建議:與孩子道別時揮揮手;孩子回家時給他一個問候;輕輕地拍拍孩子的肩;臨睡前給孩子一個吻……

  2.遵守民主原則

  做父母的要努力營造民主和睦的家庭氛圍,充分重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

  * 小提示

  有時候你提的很好的建議小孩不接受,一般的家長就會大發雷霆。其實,你應該考慮一下你的建議對於小孩來說是否合適。

  不妨換一個角度,從小孩的角度去想一想。一般的母親都喜歡逛商場,但小孩子不一定喜歡,為什麼?

  你蹲下去看一看,你就會發現:你看到的是琳琅滿目的商品,他***她***看到的是琳琅滿目的腿。你如果埋怨他***她***不聽話,你有道理嗎?所以,在小孩不聽話的時候,最好換一個角度去想,這樣,教育的效果可能會更好一點!

  3.遵守快樂原則

  讓孩子感受到生活是快樂的,學習是快樂的,不要人為地製造壓力。

  * 小提示

  如果你能及時發現孩子的優點並讚美他,比如當他畫了一幅不錯的畫時,你能及時表揚他,而且表現得很具體:“你畫的恐龍尾巴真的很生動。”

  對於孩子來說,這是一個很棒的禮物,他的臉上一定會綻放動人的光彩,幫助孩子建立自信能使他以樂觀的態度來面對未來新的挑戰。

  4.遵守興趣原則

  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小孩,要尊重孩子的選擇。只要他們的興趣本身不壞,就要努力為他們提供便利條件,讓他們去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 小提示

  作為家長,當然不能對孩子不加管教、聽之任之,但是控制過嚴又可能壓制兒童天真爛漫的童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產生消極作用。

  不妨讓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擁有不同的選擇權。只有從小能享受選擇權的孩子,才能感到真正意義上的快樂和自在。

  5.遵守鼓勵原則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父母要多留心小孩的長處,不要吝惜你的讚美之辭和適當的物質獎勵。

  * 小提示

  當孩子表現很好時,不要只是說:“很好。”讚美要具體一些,說出細節,指出有哪些地方讓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現更好,例如,“你今天有主動跟警衛伯伯說早安,真的很有禮貌。”

  不過,讚美時也要注意,不要養成孩子錯誤的期待。有些父母會用禮物或金錢獎賞孩子,讓孩子把重點都放在可以獲得哪些報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為上。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己發現,完成一件事情所帶來的滿足與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質報酬來獎賞他。

  6.遵守遊戲原則

  父母應擠出時間和孩子一起玩樂和遊戲,使他們在愉快的玩樂中學習知識並增長才幹。

  * 小提示

  雖然孩子入學後,其主導活動是學習,但遊戲仍然是他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

  有些父母存在著一種誤區,總認為遊戲會浪費時間,會耽誤孩子的學習,中國也有“玩物喪志”的古訓,其實不然。因為遊戲不僅可以給孩子帶來快樂,而且可以使他們在快樂中增強體能,增長知識,提高自尊。

  7.遵守寬容原則

  父母要善於寬容孩子的錯誤,孩子的成長過程是他們不斷修正錯誤的過程。

  * 小提示

  身為父母,總免不了有時候會責備孩子。這個時候,最重要的是要將事情本身與做事情的人分開——這樣,你的孩子會知道自己做了一件不好的事,但這並不意味著自己是個不好的人。

  在批評孩子的同時告訴他“媽媽愛你”,這樣做也能提醒你自己,批評孩子的目的是幫助他分清對錯,而不是處罰他。如果能這樣想,你也就更容易在孩子的錯誤面前保持冷靜了。

  8.遵守信任原則

  要大膽放手地讓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的信任是他們走向成熟、走向成功的催化劑。

  * 小提示

  孩子的自主性在他的自主選擇上表現得最為明顯。但不少家長怕孩子選擇錯誤,從來不給孩子選擇的權利。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就不可能適應競爭激烈的社會生活。家長應主動給孩子選擇的權利,並告訴孩子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有一位家長帶孩子去少年宮報名,家長本來的意願是讓孩子學鋼琴,可是卻發現她在舞蹈組門口看得出了神,於是,家長尊重了孩子的選擇,同時也提出要求:她對自己的選擇要負責,一定要堅持一個階段,把舞蹈學好。

猜你喜歡:

1.如何教孩子禮儀

2.家長應該怎麼正確的去教育孩子

3.孩子教育方法心得體會

4.家長應該如何正確有效的教育孩子

5.家長教育孩子正確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