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貝的功效和作用

  川貝因主產四川而得名,別名卷葉貝母。四川除了美女多、有天府之國之稱之外,還有我們出名的中藥—川貝!那麼你想知道是什麼嗎?下面小編跟你詳細介紹,一起來了解吧。

  一、川貝的介紹

  川貝是百合科植物川貝母、暗紫貝母、甘肅貝母、梭砂貝母的乾燥鱗莖。下面我們先來看看幾種原植物的介紹:

  1、暗紫貝母又叫做鬆貝母、烏花貝母。是多年生草本植物,鱗莖球形或圓錐形。莖直立,無毛,綠色或暗紫色。葉除最下部為對生外,均為互生或近於對生,無柄;葉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生於海拔3200~4500m的草地上。

  2、川貝母又叫做卷葉貝母,也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形態變化較大。鱗莖卵圓形。葉通常對生, 少數在中部兼有互生或輪生,先端不捲曲或稍捲曲。主要生於林中、灌叢下、草地、河灘、山谷等溼地或巖縫中。

  3、甘肅貝母別名岷貝,鱗莖圓錐形。莖最下部的2片葉通常對生,向上漸為互生;葉線形,生於海拔2800~4400m的灌木叢中或草地上。

  4、稜砂貝母別名:爐貝、德氏貝母、阿皮卡***西藏***、雪山貝***雲南***。鱗莖長卵形,葉互生,較緊密地生於植株中部或上部1/3處,葉片窄卵形至卵狀橢圓形,生於海拔3000~4700m的流砂灘上的岩石縫隙中。

  除以上幾種外,還有太白貝母、瓦布貝母等。根據地域季節的不同,將貝母挖出後洗淨,用礬水擦去外皮,或者用鹽水浸泡後晒乾或用木炭烘焙至幹,然後用硫黃薰後再晒乾即可獲得川貝。

  二、川貝的分類

  川貝根據原植物的不同可以分為“鬆貝”、“青貝”和“爐貝”。

  1、鬆貝,因其過去集散於四川松潘縣附近,所以稱為鬆貝,又稱“珍珠貝”、“米貝”。本品外形呈類圓錐形或近球形,表面類白色,質地堅硬且脆,斷面白色,富粉性。氣微,味微苦。

  2、青貝,因其過去集散於四川青川縣附近故稱青貝,呈扁球形,外層兩枚鱗瓣大小形態相近,相對抱合,在頂端形成裂口。鱗瓣內有心芽和小鱗葉2~3枚及細圓柱形的殘莖,底部鈍圓。氣微,味微苦。

  3、爐貝,因其集散於打劍爐故名之,外形呈長圓錐形,在川貝中個體最大。外表類白色或淺黃棕色,有的具棕色斑點,俗稱“虎皮斑”。外層兩枚鱗瓣,大小相近,在頂端形成略尖的裂口,內有小鱗葉及心芽。質地不如上兩種川貝堅實,斷面較粗糙。氣微,味微苦。

  三、川貝的主要成分

  川貝的品種比較複雜,最初從商品川貝中分離出貝母素丙、岷貝素甲、無色針晶、岷貝素乙、無色菱晶、白爐貝素、貝母素丁等,多為27個碳原子的甾醇類生物鹼。川貝的主要作用是潤肺止咳化痰平喘,清熱化痰。

  四、是什麼

  1、對呼吸系統的作用:鎮咳作用、祛痰作用;

  2、對迴圈系統的作用:研究發現川貝鹼具有降壓的功能;

  3、抗菌作用:川貝能抑制大腸桿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生長繁殖。

  不過食用的過程中也要注意川貝的一些食用禁忌,如:服用期間忌辛辣、油膩食物;脾胃虛寒及寒痰、溼痰者慎服;而且,支氣管擴張、肺膿瘍、肺結核、糖尿病患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以及過面體質者忌服等。此外,還不能與烏頭、礬石、莽草同服,會產生食物相剋。不過川貝可與知母、雪梨、冰糖、枇杷、麥冬等藥物配伍,是療效更顯著。

  由於川貝是一味名貴中藥材。其主要功用適用於外感風熱咳嗽、肺虛久咳、痰少咽燥等症的良藥,其療效卓著,所以藥用需求量大,再者,由於環境的破壞,野生川貝母植株也越來越少,價格也比較昂貴,一般來說,川貝的價格約3.5元一克,因此,就有人用偽品來冒充川貝來牟取利潤,因此必須認真加以識別其真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