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傳記閱讀真題練習

  在高考語文試卷中,人物傳記閱讀是經常考察的閱讀題材之一,為了幫助大家進行最後的複習閱讀衝刺。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歡迎同學們閱讀練習。

  原文

  在陶行知的身體內,似乎湧動著一種永不滿足、永遠求索、永遠前進的生命力。當陶行知全力推行的城市平民教育在全國二十多個省市形成轟轟烈烈的熱潮的時候,他卻突然冷靜下來,陷入深沉的思索。農民張大哥一家的景象,倏然映現在他記憶的熒光屏上……

  那是前年秋天遊覽棲霞山的事。在曲折的山徑上,陶行知遇到了一位三十多歲的農民。陶行知一向注重社會調查,這時他像遇到一位老朋友,主動上前打招呼。原來這位農民姓張,家裡有六個孩子。陶行知三句話不離本行,就問他家裡有幾個識字的,張大哥皺著眉連連搖頭說:“唉,飯都吃不上,哪有錢來讀書識字啊!”陶行知告訴他,可以免費送他《平民千字課本》,只要學幾個月就能寫信、記賬、讀報。張大哥便請他到家裡去坐。陶行知怎肯放過這個接觸窮苦群眾的大好機會呢?便欣然去了。那六個高高低低、衣不蔽體的孩子加深了他的認識:佔總人口85%的農民如此貧困、如此沒有文化,要提高中華民族的文化素質,培養新的國民,必須從提高農民的文化水平入手。於是,一個改造鄉村教育的設想,開始在他的心田裡播下壯實的種子。

  經過陶行知嘔心瀝血的澆灌,這顆種子終於破土萌芽了。1926年12月,陶行知連續發表幾篇文章。他主張:“鄉村學校做改進鄉村生活的中心,鄉村教師做改造鄉村生活的靈魂。”“鄉村師範之主旨在於造就有農夫的身手、科學的頭腦、改造社會的精神的教師。”他希望每一個從事鄉村教育的人都有一顆“農民甘苦化”的心,“把我們的心獻給三萬萬四千萬農民”,“叫一個個鄉村都有充分的新生命,合起來造成中國的偉大的新生命”。這是他設計的從改造鄉村教育入手來改造中國的一幅理想藍圖。

  陶行知不僅是一位富於想象的浪漫主義的理想家,而且是一位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的實幹家。為了實現這個理想,他草擬了詳細具體的《試驗鄉村師範學校第一院簡章草案》。在他的建議下,成立了鄉村教育研究部,聘請了東南大學教授趙叔愚、金陵大學教授邵仲香為研究員,共同為籌備創辦試驗鄉村師範學校而努力。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不久,許多報刊上出現了南京試驗鄉村師範學校的招生廣告。清華大學教育系二年級學生操震球,看到廣告後寫信給陶行知說:“自信以我目前的狀況,欲效勞於社會,事之最急最要者,一為提高農民知識,二為增進農民生產。兩者須同時並進。此種責任,舍鄉村師範學校莫能當。此晚生所以決意從事鄉村教育,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者也。”陶行知接信後,立即回了一封熱情洋溢的信:

  接讀您的來信,得知您願意離開清華大學投考試驗鄉村師範,簡直讓我們五體投地地欽佩。國運盛衰決於一轉念間。倘使全國青年都能轉到各人應當走的道路上去,地獄都可化成天堂,還怕中國不能興盛!

  您既有這種巨集願,我就應當把個中甘苦明明白白地告訴您。田家生活還是要蠻幹的,您願意嗎?您能打赤腳在爛汙泥裡奔走嗎?您不怕雪白的臉晒黑、手上起硬繭嗎?您不怕在風霜雨雪中挑糞嗎?您願意和馬牛羊雞狗豬做朋友嗎?在城裡人看來,這都是苦處;其實鄉下人並不以此為苦。縱然這是苦處,鄉下人也有城裡人想不到的樂趣。鄉間山青水秀,盡您遊覽。早上可以看旭日東昇,引您興奮。晚上可以待月西下,助您吟詠。豐收時節,您手裡割著黃金似的稻子,那田家樂的山歌,不斷地洋洋乎盈耳。您還能親眼看見您所栽培的兒童個個桃李似長大成人,看見全村人人讀書明理,安居樂業。也許要到令郎令孫的時代才能看見,您能忍耐嗎?倘使經過這番考慮之後,您決意要來投考,我們萬分歡迎。

  就這樣,在陶行知的多方奔走和不懈努力下,一批來自全國各地的熱血青年和懷抱教育救國理想的知識分子,彙集到燕子礬旁的曉莊師範學校,形成了一股前所未有的鄉村教育試驗熱潮,並且很快波及到其他許多地方,演繹出中國教育史上的一段佳話。

  題目

  ⑴下列對傳記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 ******5分***

  A.陶行知全力推行城市平民教育運動,當這一運動在全國二十多個省市形成熱潮的時候,他開始轉向思考改造鄉村教育的問題了。

  B.陶行知遊棲霞山時遇到張大哥,發現他對學習《平民千字課本》,幾個月就能寫信、記賬、讀報感興趣,更堅定了陶行知從事鄉村教育的決心。

  C.陶行知希望從師鄉村教育的人都要有一顆“農民甘苦化”的心,把心獻給農民,把城裡人本來認為是苦的地方變為意想不到的樂趣。

  D.操震球寫信給陶行知,認為最急迫最重要的是提高農民的文化水平,促進農業生產,二者須同時並進,而不是急於建立鄉村師範學校。

  E.本文運用平實自然的語言,娓娓道來的生動敘述,講述陶行知從事鄉村教育的感人事蹟,為我們再現一個平民教育家的光輝形象。

  ⑵陶行知由推行城市平民教育轉向改造鄉村教育,原因是什麼?請簡要分析。***6分***

  ⑶在給操震球的回信中,陶行知是怎樣描述鄉村教育“箇中甘苦”的?請簡要概括。***6分***

  ⑷文中說:“陶行知不僅是一位富於想象的浪漫主義理想家,而且是一位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的實幹家。”這句話給你什麼樣的啟示?請結合全文,談談你感受最深的一點。***8分***

  答案

  ***1***答E給3分,答A給2分,答B給1分;回答三項或三項以上,不給分。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篩選文中相關資訊和分析綜合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

  【試題分析】本題為多項選擇題。其中A、B、C、D四個選項是對傳記相關內容的理解與分析,E項是對全文內容的總結與概括。值得注意的是,以往是要求選出“正確”或“不正確”的兩項,今年引入國外的測試理論,在所提供的五個選項中,除兩個錯誤選項外,三個正確選項的準確度依次遞減,要求考生在所提供的對這篇傳記材料分析與概括的五個選項中選出“最恰當的兩項”。雖然命題難度加大了,但更有利於考查考生篩選資訊和分析綜合能力。E項的綜合性最強,給3分;A項也是對原文的恰當概括,給2分;B項介於正確與錯誤之間,“陶行知遊棲霞山時,遇到農民張大哥……更堅定了他從事鄉村教育的決心”是正確的,但“張大哥對學習《平民千字課本》,幾個月就能寫信、記賬、讀報感興趣”不完全符合原文的意思,只給1分;C項“把城裡人本來認為是苦的地方變為意想不到的樂趣”,D項“而不是急於建立鄉村師範學校”均不符合原文意思,所以不給分。這樣,如果考生選擇了B項,也能得1分。為了防止多選,“評分參考”特別說明:“如答三項或三項以上,均不給分。”

  ***2***①冷靜思考的結果:要培養新的國民,必須從提高農民的文化知識水平入手;②窮苦農民的刺激:張大哥一家的貧困、沒有文化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分析概括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

  【試題分析】本題選擇陶行知由推行城市平民教育轉向改造鄉村教育的原因,有助於準確把握本文的主要內容和傳主的性格特點。“冷靜思考的結果:要培養新的國民,必須從提高農民的文化知識水平入手”、“窮苦農民的刺激:張大哥一家的貧困、沒有文化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等資訊,均分散隱含在原文中。相信考生只要認真閱讀原文,並對相關資訊加以準確提煉、概括,是不難找到答案的。

  ***3***①鄉村教育的“甘”:遊覽青山秀水,飽覽美好風景,領略詩情畫意,享受豐收喜悅。笑看學生茁壯成長,桃李芬芳;喜見村民讀書明理,幸福美滿;②鄉村教育的“苦”:環境艱苦、遠離城市文明,又髒又累、生活條件很差;需要吃苦耐勞、堅忍不拔;奮鬥終生也不一定能夠看到結果。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考生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分析和歸納整理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

  【試題分析】陶行知給操震球的回信,是這篇傳記的重要內容之一,反映了陶行知對鄉村教育“箇中甘苦”的深刻認識,也表現了他對青年同仁的熱切期盼。此題要求考生把原文中的相關內容從“甘”和“苦”兩個方面進行“簡要概括”。考生只要能在原文中找到“我就應當把個中甘苦明明白白地告訴您”這個句子,就能很順利地找到這些描述鄉村教育甘苦的語句,再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歸納概括即可。考慮到考生的歸納概括可能不完全一致,特意在“評分參考”中說明:“意思答對即可。”

  ***4***觀點一:陶行知獻身鄉村教育的實幹精神值得學習。①激情滿懷,永不滿足、永遠前進,不斷追求新的目標;②為鄉村教育理想的自我犧牲精神;③樂於接觸貧苦群眾,善於動員志同道合者加盟。

  觀點二:陶行知從改造鄉村教育入手改造中國的理想行不通。①人民群眾與三座大山的矛盾是當時社會的主要矛盾;②他認為“國運盛衰決於一轉念間”,顯得過於簡單化;③他的教育救國的構想過於理想化,脫離社會實際。

  觀點三:應學習陶行知既有遠大理想又有實幹精神。①要提高中華民族的文化素質,必須從提高農民的文化知識水平入手;②要注重調查研究,善於從社會實踐中發現新問題;③應求真務實,努力創造人生價值。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探究能力。能力層級為F級。

  【試題解析】高考試卷中設定探究題,是新課程高考最大的亮點之一,體現了高中新課程注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基本理念。探究題在2007年新課程高考試卷中首次出現,尤其是全國卷受到了普遍關注和好評。經過近兩年的高考命題實踐,探究題的命制也在不斷探索之中。以往有考生把探究題要求的幾個答題方向綜合起來作答,這樣固然不能算錯,但容易把探究題混同於一般的論述題。去年全國卷的探究題是把四種答案直接寫在題幹上,今年在前兩年的基礎上進一步做了探索,在題幹上不直接出現“探究”字樣,只是要求考生“談談你感受最深的一點”。“參考答案”提供的三種觀點,也就是三個答題方向,更能體現探究的性質和特點。“評分參考”也做了相應的調整:“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種觀點或其他觀點進行探究,即可根據觀點是否明確、論述是否合理酌情給分。觀點明確給2分,論述合理給6分。”也就是說,考生可以在所列出的三個觀點中任選一個作答,也可以在三個觀點之外作答。只要論述合理,也是完全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