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乾燥吃什麼菜好

  現在天氣變得越來越乾燥了,這時候我們應該吃什麼對身體有好處呢?下面就讓小編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吧,希望大家喜歡。

  天氣乾燥吃什麼蔬菜補充身體營養

  1、椰菜花

  椰菜花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其中維生素A和維生素C含量最為豐富。每200克新鮮的椰菜花就可以為成年人提供一天所需的75%以上的維生素A,每100克的椰菜花含有80毫克的維生素C。中醫認為“色白入肺”,而秋天是呼吸道感染疾病多發的季節,白色的椰菜花是秋天不能缺少的保健蔬菜。

  2、菠菜

  菠菜營養價值非常的高,其所含的胡蘿蔔素大大高於其他的蔬菜,含有止血作用的維生素K也是所有葉菜中最高的。豐富的核黃素有預防口角潰瘍、脣炎、舌炎、皮炎的作用。

  3、胡蘿蔔

  胡蘿蔔中胡蘿蔔素非常豐富,最好的烹調方式是燉食,可以儲存80%以上的胡蘿蔔素。生食涼拌等人體只可以吸收到10%左右的胡蘿蔔素。

  4、萵筍

  經常使用萵筍有增強胃液和消化液的分泌,增加膽汁的分泌的作用。萵筍有利於促進排尿、維持水平衡,對於高血壓和心臟病患者有很大的裨益。萵筍中所含的氟元素,可參與牙釉質和牙本質的形成,參與骨骼的生長。秋天容易咳嗽的人可以多吃萵筍葉,有平咳的作用。

  5、豆芽

  豆芽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鈉、鎂、磷、鈣等營養元素。中醫認為,豆芽味甘性菠菜中胡蘿涼,有清熱解毒、利溼通下等作用。

  6、芹菜

  芹菜富含蛋白質、糖類、胡蘿蔔素、維生素C、氨基酸等,可以興奮中樞神經,促進胃液分泌,增進食慾。芹菜有平肝健胃的功效。

  7、小白菜

  小白菜有養胃和中、通便利胃的功效。小白菜含維生素C和鈣質甚多,還含磷、鐵、胡蘿蔔素和維生素B等。

  天氣乾燥,吃什麼瓜果蔬菜好

  ***一***既要營養滋補,又要易於消化吸收

  秋季一到,氣溫逐漸下降,人們便習慣地想到要補養。因為人們經過炎熱的夏天,身體耗損大,而進食較少,當天氣轉涼,調補一下身體頗有必要。但那種不管機體情況,把許多補藥、補品,如人蔘、鹿茸、雞羊肉等等集中、突擊食用,稱之為“大補”的方法是很不可科學的,不但對健康無益,凡而浪費財力和物力,甚至還會損害身體。

  因此,秋季6節氣養生的飲食原則是既要營養補養,又要容易消化吸收。同時,換季時人們抵抗力最弱的時候,如果體質不佳就非常容易得病,這時多吃一些能夠增強人體免疫力和體抗力的食品,對於身體健康大有好處。

  ***二***少辛增酸

  所謂少辛,是指要少吃一些辛味的食物,這是因為肺屬金,通氣於秋,肺氣盛於秋。少吃辛味,是要防肺氣太盛。中醫認為,金克木,即肺氣太盛可損傷肝的功能,故在秋天要“增酸”,以增加肝臟的功能,抵禦過剩肺氣之侵入。根據中醫營養學這一原則,在秋季這6節氣期間一定要少吃一些辛味的蔥、姜、韭、蒜、椒等辛味之品,而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

  此外還要謹記“秋瓜壞肚”。在夏季,西瓜是消暑佳品,但是立秋之後,不論是西瓜還是香瓜、菜瓜都不能多吃,否則會損傷脾胃的陽氣。中醫養生學家還提倡在秋季6節氣期間每天早晨吃粥,如明代李挺認為“蓋晨起食粥,推陳致新,利膈養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補不小”。

  ***三***甘淡滋潤

  古人有云:“厚味傷人無所知,能甘淡薄是吾師,三千淡薄從此始,淡食多補信有之。”可見素、淡結合的飲食,對健康是有益處的。《素問-至真要大論》中說“甘先入脾”。在五行中脾胃屬土,土生金,肺腸屬金。甘味養脾,脾旺則金***肺***氣足。甘味食物又有生津的功效,而鹹味食物則易使人出現口渴之象。《遵生八箋》還指出:“秋氣燥,易食麻以潤其燥。”就是說秋季6節氣乾燥,應當多進食些如蜂蜜、芝麻、杏仁等性滋潤味甘淡的食品,既補脾胃又能養肺潤腸,可防止秋燥帶來肺及腸胃津液不足常見的乾咳、咽乾口燥、腸燥便祕等身體的不適症候或肌膚失去光澤、毛髮枯槁的徵象。因此,秋季6節氣飲食應當以甘淡滋潤為宜。可多吃些具有潤肺潤燥的新鮮瓜果蔬菜,水果如:梨、柿、柑橘、香蕉等;果蔬則可多食胡蘿蔔、冬瓜、銀耳等以及豆類及豆製品,還有食用菌類、海帶、紫菜等,經科學加工,做出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餚。也可製成佐餐或飲料食用,如蜜煎銀耳、各種新鮮果蔬汁液等。或加工

  製作成羹粉湯粥,如香菇豆腐湯、扁豆粥、藕粉羹等,既有營養,又能潤燥。且瓜果蔬菜中含有的豐富水分、維生素、纖維等,對預防秋季6節氣期間最易出現的口鼻目幹、面板粗糙、大便祕結等現象大有裨益。

  ***四***早上喝粥

  中醫養生學家提倡在秋季6節氣每天早晨吃粥,尤其是初秋時節,不少地方仍然是溼熱交蒸,以致脾胃內需,抵抗力下降,這時若能吃些溫食,特別是喝些藥粥對身體很有好處,其原因是作為藥膳重要成分的粳米或糯米,均有極好的健脾胃、補中氣的功能,前人對此頗多讚譽。在秋季6節氣,目前較為推崇的粥有甘蔗粥、玉竹粥、沙蔘粥、黃精粥等。

  ***五***平衡營養

  營養學家指出,只有食物的多樣化才能提供給人體全面的營養。如穀類,主要供給熱能和維生素B1;豆及豆製品,主要供給植物蛋白質;蔬菜水果,主要供給維生素C,無機鹽和食物纖維等。秋季更應注意飲食中食物的多樣性,營養的平衡,才能補充夏季因氣候炎熱、食慾下降而導致的營養不足,特別應多吃耐嚼、富於纖維的食物。

  秋季的飲食養生應在平衡飲食五味的基礎上,根據個體的具體情況,適當增加甘、淡、酸、滋潤的食物的進食,但不可太過。

  進食時,應細嚼慢嚥,既利於食物的充分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完全吸收,又能通過纖維食物保持腸道的水分的作用和咀嚼,以生津潤燥,達到防治秋季咽喉乾燥、腸燥便祕等不良反應的目的。

  ***六***應忌苦燥

  中醫學認為,苦性燥,苦燥之品易傷津耗氣。《素問-五臟生成篇》中言:“多食苦,則皮槁而毛拔。”秋季燥邪當令,肺為嬌髒,與秋季燥氣相通,容易感受秋燥之邪。許多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往往從秋季開始復發或逐漸加重。所以,《金匱要略-禽獸魚蟲禁忌並治第二十四》中以五臟之病,五味和四時之間的生剋制化關係,提出:“肺病禁苦......秋不食肺”的觀點。因此,秋令飲食養生應忌苦燥。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