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是怎麼形成的

  動畫是一種綜合藝術,它是集合了繪畫、漫畫、電影、數字媒體、攝影、音樂、文學等眾多藝術門類於一身的藝術表現形式,動畫形成過程其實不復雜,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答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動畫的形成

  動畫製作是一項非常繁瑣的工作,分工極為細緻。通常分為前期製作、中期製作、後期製作。前期製作又包括了企劃、作品設定、資金募集等;中期製作包括了分鏡、原畫、中間畫、動畫、上色、背景作畫、攝影、配音、錄音等;後期製作包括剪接、特效、字幕、合成、試映等。

  前期製作

  劇本:

  動畫片的劇本與電視、電影的有很大不同。動畫片劇本中應盡避免複雜的對話,側重用畫面動作講故事,最好的動畫是通過滑稽的動作取勝。越少的臺詞,能夠最大限度的激發觀眾的想象。

  故事板:導演根據文字劇本繪製出類似連環畫的草圖,將劇本描述的動作表現出來。故事板在繪製鏡頭的同時,動作、臺詞、時間、攝影指示、畫面連線等都要有相應的說明。一般30分鐘的動畫劇本,要繪製約800幅的圖畫故事板。

  攝製表:導演編制的整個影片製作的進度規劃表,以指導動畫創作集體各方人員統一協調地工作。

  中期製作

  設計階段

  1、設計。設計工作包括角色設計、場景設計、道具設計和鏡頭畫面設計等,設計應按照嚴格的標準進行,以便下一製作環節的工作人員參考方便。

  2、音響。動畫片的動作必須與音樂相互匹配,所以音響錄音製作與動畫製作同時進行。錄音完成後,把聲音精確地對應到每一幅畫面位置上,供動畫人員參考。

  二維動畫

  1、製作人:製作人的工作主要是規劃製作進度表,安排每日每天的製作進度,尋找製作公司和投資公司,必須和執行製作共同作業,以確保企劃的每個元件都能按時並正確無誤地組合在一塊兒。

  2、監督:監督是日文的叫法,英文是Director,即導演。日本動畫製作的導演是決定整部作品氣氛風格的關鍵,掌管故事進行的步調、氣氛、轉折等。即使是相同的人物設定、相同的畫風與製作群,也會因導演的不同而有截然不同的風格。

  3、指令碼:即英文的scenario,把故事劇情以純文字的形式寫出,包括場景、地點、背景音效、人物對白、人物動作等。

  4、作畫監督:修正原畫、動畫的成品,檢查成品否符合人物設定,動作是否流暢等。必要的時能重新作畫,因此必須是資深的原畫家及動畫家才能勝任。

  5、色指定:指定用色的工作稱之,也叫色彩設定,英文有Color Setting、Color Styling、Color Designer、Color Coordinator、Color Key 等叫法。除了指定固有的顏色外,更重要的是指定上色時所需的陰影色、層次色。

  6、原畫:原畫也叫做關鍵動畫***Key-Animator***,原畫創作是由動畫設計師繪製出動作的一些關鍵畫面。把畫面中人物的動作起始與終點畫面以線條稿的形式畫在紙上,是能夠體現一個完整動作過程特徵的若干關鍵動態瞬間。能有效控制動作幅度,準確具體的描述動作特徵。

  7、中間畫:中間畫***In-Between frame***指將原畫之間的變化過程按必要的運動規律描繪出來的畫面。作用是用來填補各原畫之間的過程動作,使之能表現得接近自然動作。

  8、音響監督:負責插入配樂的安排、效果音的準備、配音錄製、混音工程的監督等。

  9、角色設定:負責設計登場角色的人物造型、衣裝樣式的叫人物設定,其工作不但是要讓後續作畫者知道角色的模樣,還必須標明角色的臉部特徵、眼神、表情等,同時還要設計出數個不同角度觀看的角色形象。

  10、道具設定:負責登場的工具、機械、車輛、武器等設計的工作,除了畫出機械的造型以外,出現的細部結構、運動方式等也必須標明。

  11、畫面分鏡:是將文字轉化為畫面的第一步,畫分鏡表需依照指令碼指示,在腦中轉成畫面然後畫在紙上。畫分鏡表的目的就是把完整動畫動畫分解成以鏡頭為單位的表格,畫面分鏡的旁邊應標明每個鏡頭時間、張數、攝像機運動、對白、特效等

  12、Layout:在劇場版作品中採用,例如設計多層次背景,令每層背景移動速度不同,就能表現出逼真寫實的遠近距離感。畫Layout的人必須在腦海裡意識到攝影機的存在。主要是彌補導演所畫的分鏡表,將雜亂簡略的畫面仔細呈現出來,作為原畫、動畫、背景等的製作依據。在押井守的作品,例如機動警察劇場版、攻殼機動隊等,都運用了大量Layout。特色就是用2D的畫也能表現3D的視覺效果”

  三維動畫

  1、佈景:完善三維場景模型。這一步中需要建出很多的模型***如建築、植物等***。

  2、佈局:按照故事版製作三維場景的Layout。更準確的體現出場景佈局跟人物之間的位置關係。能讓導演看到準確的鏡頭的走位,長度,切換,和角色的基本姿勢等資訊就達到目的。

  3、關鍵幀:這一步需要動畫師按照佈景和Layout中設計好的鏡頭來製作就是把動作的關鍵動作***Key Pose***設定好,這裡已經能夠比較細緻的反映出角色的肢體動作,表情神態等資訊。

  4、動作製作:上一步之後,動畫師就可以根據關鍵動作來進一步製作動畫細節。加上擠壓拉伸,跟隨,重疊,次要動作等等***如說話時的口型***。到這一步動畫師的動作就已經完成了。這也是影片的核心之處。

  5、模擬:製作與動力學相關的事物,如毛髮、布料等。

  6、材質貼圖:使模型人物和背景有顏色和紋理,模型看起來更細緻、真實、自然。

  7、特效:特效這步來製作火、煙霧、水流等效果。

  8、燈光:通過放置虛擬光源來模擬自然界中的光,給場景打上燈光後,與自然界的景色就接近了。

  9、渲染:是三維動畫製作的最後一步,渲染計算機中繁雜的資料並輸出,之前幾步的效果都需要經過渲染才能以影象的形式表現出來。

  動畫的定格

  1、硬體:包括佈景平臺,專業燈光系統,智慧化拍攝像機,定格專業拍攝軌道,萬向專業攝影雲臺等。

  2、軟體:Stop Motion Studio定格動畫製作軟體提供了拍攝定格動畫的全部功能,獨特的對位動畫、洋蔥皮和實時摳像等功能,可以實時監控拍攝的效果,在前期拍攝過程中就能有效地避免後期製作的返工。

  3、工具箱:提供了定格動畫所需的一切工具和附件,如精密的金屬角色骨架,眼球,黏土造型工具,丙烯發泡造景工具等。

  4、DV:單幀畫面的解析度沒有DC高,但是由於使用火線直接連線電腦,並通過軟體隨時採集畫面,看著更直觀,操作起來更簡便容易,也完全能滿足電視播出質量的要求。

  5、DC:成像質量相當好,完全可以超過電視播出質量。但是由於要拍攝素材然後匯入電腦才能清楚看到拍攝結果,操作起來相對麻煩一些。

  6、其他工具:黏土、橡膠、矽膠、軟陶,以及石膏、樹脂黏土等都可以用作製作角色的主要材料。鋁線,丙烯,模型漆,雕塑刀等工具也是製作角色過程中的常用材料。

  後期製作

  剪輯:動畫片和電影一樣需要剪輯,但剪輯相對較簡單,將逐個鏡頭按順序結合在一起,適當刪減沒用的部分,在各鏡頭結合處編輯結合方法後即可。

  合成:將畫面和聲音對位後輸出影片。

  印片、發行。

  動畫的原理

  動畫是通過把人物的表情、動作、變化等分解後畫成許多動作瞬間的畫幅,再用攝影機連續拍攝成一系列畫面,給視覺造成連續變化的圖畫。它的基本原理與電影、電視一樣,都是視覺暫留原理。醫學證明人類具有“視覺暫留”的特性,人的眼睛看到一幅畫或一個物體後,在0、34秒內不會消失。利用這一原理,在一幅畫還沒有消失前播放下一幅畫,就會給人造成一種流暢的視覺變化效果。

  動畫的分類

  按工藝技術分為:平面手繪動畫、立體拍攝動畫、虛擬生成動畫、真人結合動畫;

  按傳播媒介分為:影院動畫、電視動畫、廣告動畫、科教動畫;

  按動畫性質分為:商業動畫、實驗動畫。

動畫的形成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