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鵲見秦武王文言文閱讀題及答案

  扁鵲見秦武王是扁鵲為秦武王治病時發生的一段故事。扁鵲見秦武王的故事旨在告訴人們不論辦什麼事情,要與精通業務的人去商量、研究,如果被似是而非的錯誤意見所動搖,就會誤事。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扁鵲見秦武王文言文閱讀材料原文

  扁鵲見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鵲請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將使耳不聰①,目不明。”君以告扁鵲。扁鵲怒而投其石②:“君與知之者謀之③,而與不知者敗之。使此知秦國之政也,而君一舉而亡國矣。”

  【註釋】①不聰:聽不清。②石:石針,即砭,古人用以扎皮肉治病。③知:同“智”,有智慧的人,文中指懂醫術的人。

  扁鵲見秦武王文言文閱讀題

  1.下列句中劃線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扁鵲請除:除掉,醫治

  B.除之未必已也:已經

  C.君與知之者謀之:商量、謀劃

  D.而與不知者敗之:敗壞

  2.下列句子翻譯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武王示之病:武王把他的病情告訴了扁鵲。

  B.扁鵲請除:扁鵲請求出去。

  C.除之未必已也:去除了疾病,也未必能治癒。

  D.而君一舉而亡國矣:如此下去,君王隨時都有亡國的危險。

  3.對上面短文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透過“君以告扁鵲”一句,可見秦武王個人判斷能力差,容易被別人左右。

  B.“扁鵲怒而投其石”句中“怒”用得好,形象刻畫出扁鵲當時的神情態度:不願與庸人為伍。

  C.扁鵲僅從武王對治病的猶豫就推斷:“知秦國之政”“君一舉而亡國”,未免太過於草率。

  D.左右大臣的話並非沒有道理,但扁鵲卻能“怒而投其石”,這是因為他有高深的醫術,“藝高人膽大”

  4.你認為扁鵲和秦武王各是什麼樣的人? ***4分***

  扁鵲: ***2分*********

  秦武王:***2分*********

  扁鵲見秦武王文言文閱讀題答案

  1.B

  2.B

  3.C

  4.扁鵲 醫術高明 觀察入微 直言不諱 以事論人

  秦武王 沒有主見 猶豫不決 治理不好國家

  1.試題分析:B項的“已”應該指“治癒”。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實詞的能力。

  點評:文言實詞的考查,最常見的命題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個詞讓學生作解釋。要求解釋的詞,一般為常見實詞,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學生可多加積累並歸類總結。

  2.試題分析:B項的“除”指的應該是將有病的部分去除掉,而不是指離開。扁鵲被稱為神醫,沒有治不了的病,怎麼會不治病就請求離開呢?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翻譯古文的能力。

  點評: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翻譯時要把關鍵詞語的意思理解準確,這需要結合前後文的語境來分析,特別是在一詞多義的情況下,更要詳加分析。

  3.試題分析: C項中論斷並非草率,一個人的行為處事方法是有一定的原則和規律的,對小事是這樣猶豫,那麼遇到大事就會更加猶豫,而這對於一個君王來說是個致命的弱點,所以得出“君一舉而亡國”的結論也是必然。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理解的能力。

  點評:解答此類習題要求學生通讀語段,知道全文寫的是什麼,還要知道人物及人物的性格特點,課內篇目《扁鵲見蔡恆公》可用來對比,輔助理解本文內容。根據每項內容的分析認真比對,找出問題所在。

  4.試題分析:扁鵲醫術高明自不必說。他見秦武王之病則請除。可見有直爽的性格。而在聽了秦王的顧慮後“怒而投其石”而且能夠得出“君與知之者謀之③,而與不知者敗之。使此知秦國之政也,而君一舉而亡國矣。”的論斷,又可以看出他是個直言不諱 以事論人的人。

  秦武王遇到治病這個小問題都猶豫不決,對別人的話不加分析,別人說什麼他就信什麼,說明他沒有主見 猶豫不決 治理不好國家。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概括人物性格的能力。

  點評:解答本題要結合文章內容,找出關鍵語句,進行分析。可以從人物的語言、動作、行為、神態等方面進行分析。還要注意人物的身份地位等因素。

  扁鵲見秦武王文言文參考譯文

  從前有一天醫生扁鵲拜訪秦武王,武王給扁鵲看了他的病情,秦武王請求扁鵲予己治療,可是左右大臣提出異議:“君王的病在耳朵的前面,眼睛的下面,未必能治好,弄不好反而會使耳朵聽不清,眼睛看不清楚。”武王把這話告訴了扁鵲,扁鵲聽了很生氣,把治病的石針一丟,說:“君王同懂醫術的人商量***怎麼治病***,又同不懂醫術的人***一起討論***,干擾治療,假使像這樣掌管秦國的內政,如此下去,君王的每一個舉動隨時都有亡國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