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方言裡找尋地域文化自信閱讀答案

  方言的日漸式微,牽動我們的不僅是鄉愁,它折射的是一種地域文化自信的缺失。我們需要在方言裡找尋地域文化自信。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在方言裡找尋地域文化自信閱讀練習及答案,希望能幫到你。

  《在方言裡找尋地域文化自信》閱讀材料

  在方言裡找尋地域文化自信

  李曉

  ①賀知章耄耋之年,告老還鄉,見物是人非,不禁生出“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的感慨。“鄉音”是一枚鐫刻在我們身上獨有的印記,生生不息、根脈相傳,它是來自故鄉的慰藉,是地域文化形成的底色。

  ②方言與一個地域的氣候、地貌一樣,歷經千百年,不斷被篩選、吸收、同化而形成。這些夾雜著泥土氣息的話語,或源於市井生活的尋常瑣事,或源於茶餘 飯後的家長裡短,它收納了民間的智慧,採集了地域的精華。翻過一座山,音調就轉變;走過一隴田,意義大不同。你可以講著吳儂軟語,夜話閒談;也可以侃著東 北話語,把酒言歡。正是因為這種特色,才賦予了方言承載文化的使命;也正是因為這個載體,我們的文化才得以遍地開花、異彩紛呈。以融入了方言的地方戲曲為 例,無論是秦腔豫劇,還是京劇黃梅,那些生動鮮活、合轍押韻的戲詞,唱出了亦俗亦雅的風情,也唱出了中華文化的特色。試想,如果唱詞千篇一律,那麼何來不 同文化的魅力與價值,何來文化生命力的延續?正是因為方言的異質性,才帶來它的不可替代性,這是地理與歷史賦予我們的文化財富,彌足珍貴,價值連城。

  ③而今,傳統的鄉音卻變了味道,它被貼上了“土”“俗”的標籤,併成為“有無文化”的衡量標尺。打工返鄉的青年們羞赧於它的腔調,剛剛入學的孩童在 學會標準發音的同時,也在遺忘自己曾經熟悉的語音。方言的日漸式微,牽動我們的不僅是鄉愁,它折射的是一種地域文化自信的缺失,這或許是我們最該扼腕嘆息之處。

  ④文化不能簡單地用“優劣”二字加以評判。你可以津津樂道上海方言的機智敏捷,也可以大加讚賞天津方言的詼諧幽默,還可以對齊魯方言的純粹耿直加以 欣賞,它們是多元、獨特而又平等的。對於方言的流失,我們更應從大眾心理的角度來考量。今天,隨著城鎮化程序的加快,城市與鄉村之間的人員流動日漸增多,這種流動對方言的衝擊顯而易見。地區間發展的不平衡,城市文明對鄉村文化碾壓式的優勢顯現,使包括方言在內的農村文化不斷被漠視,而這種文化訊號的衰減很 可能是無可補救的。

  ⑤方言早已成為與故鄉這片土地難以割裂的一部分,任何語言不假思索地堆砌於此便會顯得水土不服、格格不入。好比我們的容貌與聲音,與生俱來,獨一無 二,倘若真用人工的方式加以改變,自會有它的蹩腳與尷尬。方言就是那告知了我們“從何處而來”的文化源頭,我們在奔波忙碌中找尋地域文化自信,卻不以為然地忽視了它。它以自身的差異性和特殊性將這片土地上的文化因素彙集起來,無論是民俗故事,還是戲曲民謠,以及屬於這個地域的秉性與品格,這都是地域文化的特色,也是地域文化自信的根源所在。

  ***選自2016年3月30日《光明日報》,有刪改***

  《在方言裡找尋地域文化自信》閱讀題題目

  16.作者提出“在方言裡找尋地域文化自信”的觀點,其依據是什麼?請簡要概括。

  17.請簡要概述第④段的論述層次。

  18.請結合文章,簡要分析當今方言“日漸式微”的原因。

  《在方言裡找尋地域文化自信》閱讀題答案

  16.①方言收納民間智慧,採集地域精華***“彙集地域文化因素”亦可***;②方言承載地域文化的使命,表現地域文化的魅力和價值,延續文化生命力;③方言是告知我們“從何處而來”的文化源頭。

  17.首先提出本段的觀點:“文化不能簡單地用‘優劣’二字加以評判”,接著列舉上海等地方言的特色,證明觀點;最後多角度分析方言式微的原因,並特別指出“這種文化訊號的衰減很可能是無可補救的”,以警示人們。

  18.①人們不知方言是彌足珍貴的文化財富而漠視方言;②方言被貼上了“土”“俗”的標籤***答“成為‘無文化’的衡量標尺”亦可***而被輕視乃至遺忘;③城鎮化加劇城市文明對方言***答“鄉村文化”亦可***的碾壓和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