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馬鈴薯如何控制徒長

  馬鈴薯由於在同一地塊內連續多年種植,馬鈴薯易受病毒侵染,並在無性時代中積累病毒而導致品種退化。現在就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大棚馬鈴薯控制徒長的方法吧。

  大棚馬鈴薯控制徒長的方法

  助壯素 在馬鈴薯蕾期至花期,葉面噴灑60~120毫克/升的助壯素***蕾期濃度取低限***,能抑制植株地上部分的生長,增加產量,增加大、中薯塊的比例。

  矮壯素 在植株現蕾期至初花期,使用2000~2500毫克/升的矮壯素溶液葉面噴施,50升/畝,可使地上部分生長健壯,避免徒長,使塊莖提早形成,增加大塊莖比例,提高產量。

  烯效唑 用30~70毫克/升烯效唑溶液,在馬鈴薯花期***即薯塊膨大時***葉面噴灑,可使莖蔓節間縮短,葉色濃綠,地上部分生長延緩,地下薯塊生長加快,增加薯塊數量。

  多效唑 在馬鈴薯株高25~30釐米時,用150~200毫克/升的多效唑溶液噴施葉面,每畝用15%可溼性粉劑24~32克,或25%乳油14.4~19.2毫升,加水40升,用噴霧器均勻噴施到植株葉片上,可控制莖葉徒長。在馬鈴薯植株生長末期至結薯期,噴用100毫克/升的多效唑藥液,用量為50升/畝,可促進塊莖肥大,提高大、中薯比例,增加產量。使用前要注意濃度的選擇,用藥量不要過大,以免影響後茬作物生長。

  馬鈴薯的最佳烹飪方法

  從烹飪營養的角度來說,馬鈴薯最佳的烹調方式排名:蒸、烤、煮。首先,營養素損失少;其次,避免高溫加工產生致癌物質,同時,馬鈴薯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產生的熱量也會保持在最低值。最差的烹調方式則是煎、炸及高油高糖的方式,不僅會使營養素流失,熱量翻倍,而且烹調不當還會增加有害物質的產生。

  維生素C屬於水溶性維生素,很怕熱,且去皮、切、淘洗及炒食等過程都會破壞它。但馬鈴薯有點特別,據《中國食物成分表》的資料顯示,蒸的方式可使馬鈴薯VC含量提高兩倍以上。

  如何蒸或烤馬鈴薯呢?建議把整個帶皮馬鈴薯洗淨,直接上鍋蒸或裹上錫紙放烤箱烤,不去皮,避免馬鈴薯有破損而造成營養流失,保證完整性。蒸或烤熟後直接剝皮吃。馬鈴薯含大量抗性澱粉,放涼後會“反生”,減緩澱粉在腸道內的消化吸收。可偶爾用馬鈴薯泥代替部分主食吃,一天不超過200克。

  馬鈴薯的做法十分講究,要想最大程度地保留馬鈴薯的營養價值,我們一定要合理地烹飪,避免營養成分的流失以及有害物質的產生,對我們的身體健康造成危害。

  上班族多吃馬鈴薯有助趕走抑鬱

  馬鈴薯富含維C,有助吃掉負面情緒

  山西人愛說“山藥蛋寶中寶,頓頓飯離不了”。馬鈴薯含有維生素C,而且發熱量高。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上班族,最容易受到抑鬱、灰心喪氣、不安等負面情緒的困擾,馬鈴薯可以幫你解決難題。

  食物可以影響人的情緒,是因為它裡面含有的礦物質和營養元素能作用於人體,改善精神狀態。做事虎頭蛇尾的人,大多就是由於體內缺乏維生素A和C或攝取酸性食物過多,馬鈴薯可以幫你補充維生素A和C,也可以在提供營養的前提下,代替由於過多食用肉類而引起的食物酸鹼度失衡。

  中醫:馬鈴薯防脫髮防中風還防癌

  中醫認為馬鈴薯“性平味甘無毒,能健脾和胃,益氣調中,緩急止痛,通利大便。對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腸胃不和、脘腹作痛、大便不暢的患者效果顯著”。

  現代研究證明,馬鈴薯對調解消化不良有特效,是胃病和心臟病患者的良藥及優質保健品。馬鈴薯澱粉在人體內吸收速度慢,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療蔬菜;馬鈴薯中含有大量的優質纖維素,在腸道內可以供給腸道微生物大量營養,促進腸道微生物生長髮育;同時還可以促進腸道蠕動,保持腸道水分,有預防便祕和防治癌症等作用;馬鈴薯中鉀的含量極高,每週吃五六個馬鈴薯,可使患中風的機率下降40%,對調解消化不良又有特效;它還有防治神經性脫髮的作用,用新鮮馬鈴薯片反覆塗擦脫髮的部位,對促進頭髮再生有顯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