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與養生心得

  養生指道家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有哪些呢?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笑——笑是愉快的表現,笑是一種精神滋潤劑。笑也是成熟友好的表現,有利於健康和人際關係的調節。一句話,笑口常開,心情樂觀,容顏自然不老。

  2、放——人生在世,有如意,有不適,遇到不順心的事,要自解心寬。只要我們拿得起放得下,做心境的主人,身體自然就不上火,不易生病。常言道:心情狹窄催人老,喜悅愉快活百年。

  3、聊——聊就是聊天,句心理專家推論,人多說話能夠使血液迴圈系統暢通無阻,有益大腦維持功能正常,預防老年痴呆。經常聊天,能交流除煩,充實生活,健康長壽。

  4、動——就是動手、動腦,經常練練書法或塗塗畫畫,時間長了,習慣如常。下午出去走走,晒晒太陽,會會老友,手、腦、腿、腳都得到鍛鍊,自然長壽。

  5、俏——俏是美麗健康的一種狀態,老人經常理髮、衣冠整潔,服飾高雅,自己感覺舒適,也給別人一種美的感覺。人常說:衣裝整潔容顏俏,內心外在都需要。經常把自己打扮得利利索索,何樂而不為?

  6、學——學就是學習,人常說:活到老,學到老。老年人也不可一天不學習。經常關心國家大事,每天讀書看報不可少。書報是精神食糧的源泉,經常讀書看報,不僅可以增長知識,而且可以鍛鍊大腦,對長壽不無好處。

  日常養生的原則

  生活規律順應自然

  養生專家說,中醫講究天人合一,一年有寒、熱、溫、涼,自然界有風、寒、暑、溼、燥、火,所以要“動作以避寒,隱居以避暑”,和於四時,順應自然之氣。尤其年老體弱者,更應適宜寒暑,“早臥晚起,必待日光”。早晨活動不宜過早,以見到陽光為宜。冬季三九天,多在室內活動,以免寒氣傷陽。夏季三伏天,避暑要及時,但也不宜過涼。總之,人要適應自然,生活要規律,寒溫要適度。

  動腦動手形神受益

  養生專家認為,健康需要活動,但必須適當,不可勞倦過度,尤其是老年人和病人,一定要選擇適合自己的鍛鍊方式。他多年來的活動方式主要有四種,一是每天早晚各慢走一公里,堅持不懈;二是堅持門診看病,為病人解除了病痛,他內心無比欣慰,也有益於腦力活動,一舉多得。三是在帶徒弟和傳承學術經驗中,他感受到為中醫藥事業培養人才的責任感,內心充實和滿足,同時也啟發他經常思考問題,增強了思維分析能力,加上常與青年人相處,增加了活力,振奮了精神。四是練習書法,他以練習楷書為主,一筆一劃,一絲不苟,使人心靜、神安、志定,既陶冶了情操,也活動了肢體,達到形神受益。

  揉搓經穴養生防病

  養生專家非常重視經穴,常以指代針揉搓經穴養生治病。他每日睡前和起床時,常用手指揉搓百會穴及頭面部,以促進頭面部血液迴圈;揉搓湧泉穴、膻中穴以補腎、強心、健腦;揉搓聽宮、耳門、顱息等穴以助聽力;揉搓童子髎、睛明穴以增強視力;揉搓迎香、風池穴以防感冒;指壓足三裡、內關、中脘、氣海等穴,以增強胃腸消化吸收功能。每個穴位揉搓按壓50~100次,四肢和腹部穴位揉壓150次。他還時常叩叩牙齒,以強齒和促進消化液的分泌。他說,通過20多年的穴位揉搓按壓,確實收到了行氣血、調營衛、益心腦、防外邪、強耳目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