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典故故事合集

  虎生三子,必有一彪

  【虎生三子,必有一彪】

  宋.周密《癸辛雜識》***續集下***:“諺雲:‘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彪最獷惡,能食虎子也.”

  原為諺語。後常借喻人群中必有言行舉止乖異者。

  虎脊

  【虎脊】

  《漢書.禮樂志》引《天馬》:“天馬徠,從西極……虎脊兩,化若鬼。”東漢·應劭注:“馬毛色如虎脊者有兩也。”

  漢武帝曾得大宛馬,並作《天馬》歌稱讚此馬毛色如虎脊,後將“虎脊”用作詠贊良馬的典故。

  唐·杜甫《送李校書二十六韻》:“渥窪騏驥兒,尤異是虎脊。”

  虎變

  【虎變】

  《周易·草卦》:“九五,大人虎變,未佔有孚。象曰:大人虎變,其文炳也,”唐·孔穎達疏:“損益前王,創制立法,有文章之美,渙然可觀,有似虎變,其文彪炳。”

  《周易》中有“大人虎變”之語,形容虎身花紋斑駁多彩。後以“虎變”喻傑出人才發跡揚名。

  唐·李白《樑甫吟》:“大賢虎變愚不測.當年

  頗似尋常人。”

  虎賁中郎

  【虎賁中郎】

  《後漢書·孔融傳》:“孔融與蔡邕素善,邕卒後.有虎責士貌類於邕,融每酒酣,引與同座,曰:‘雖無老成人,且有典型。’”

  中郎,東漢蔡邕曾作左中郎將。孔融與蔡也友誼甚深。蔡琶死後,融懷念故友,幸有一虎賁士很像蔡琶,孔融每飲酒思念蔡邕時,便將此人請來陪

  座。後因以為追懷亡友之典。

  清·舒位《梅花嶺吊史閣部》:“中郎去世老兵悲,遷客還家史筆垂。”

  虎豹九關

  【虎豹九關】

  《楚辭》宋玉《招魂》:“魂兮歸來,君無上無些。虎豹九關,琢害下人些。”

  九關,指天門九重。虎豹九關,比喻朝廷上的惡勢力,後泛指奸佞當權之典。

  清·龔鼎孽《如農將返真州以詩見貽和答二首》:“九關豺虎今何往?一別河山事不同。”

  瑚璉材

  【瑚璉材】

  《論語·公冶長》:“子貢問曰:‘賜也何如?’子日:“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璉也。’”

  瑚璉,古代祭祀時盛糧食的器皿,是很貴重的。孔子以此來誇獎子貢有才於,堪當大任。後因以“瑚璉質”、“瑚璉材”比喻大才。

  宋。蘇軾《送程之邵籤判赴闕》詩:“念君瑚璉質。當今臺閣宜。”

  元·沈禧〔南呂·一枝花〕《贈人》:“天生瑚璉材,裔出髻纓彥。鶯花壇上客。詩句杜中仙。”

  狐書

  【狐書】

  《太平御覽》卷六一八引伏滔《北征記》曰:“皇天塢北,古時陶穴。晉時有人逐孤入穴,行十里許,得書二千餘卷。”

  狐穴,是偏僻不易發現的洞穴,從狐穴中得書,書亦非平常書,而當為“僻書”。詩人喬子廣喜用僻事作詩,故稱“狐穴詩人”。後因以“狐書”指稱偏僻怪異的書籍。

  宋·陸游《劍南詩稿校注》卷七十一《閒中偶詠》其一:“不識狐書那是博?尚分鶴料敢言高。”

  呼牛呼馬

  【呼牛呼馬】

  《莊子·天道》:“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謂之牛;呼我馬也,而謂之馬。”

  呼牛呼馬,皆預設之。比喻隨人譭譽,皆不計較。

  明·徐復祚《宵光記·慰弟》:“時不偶,且躬操敝帚,任他人呼牛呼馬,只低頭。”

  狐裘龍茸

  【狐裘龍茸】

  《左傳·僖公五年》:“晉士艿退而斌日:‘狐裘龍茸,一國三公,吾誰適從?’”

  晉國的士艿寫了一首詩說:“國政如狐裘般毛色雜亂,一個國家有三個主人,我究竟要服從誰才好呢?”後以“狐裘龍茸”比喻政令混亂,令人無所適從。

  宋·蘇軾《蘇軾詩集》卷二十五《正月一日,雪中過淮謁客回,作二首》詩:“冰崖落屐齒,風葉亂裘茸。”

  虎豹九關

  【虎豹九關】

  《楚辭》宋玉《招魂》:“魂兮歸來,君無上無些。虎豹九關,琢害下人些。”

  九關,指天門九重。虎豹九關,比喻朝廷上的惡勢力,後泛指奸佞當權之典。

  瑚璉材

  【瑚璉材】

  《論語·公冶長》:“子貢問曰:‘賜也何如?’子日:“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璉也。’”

  瑚璉,古代祭祀時盛糧食的器皿,是很貴重的。孔子以此來誇獎子貢有才於,堪當大任。後因以“瑚璉質”、“瑚璉材”比喻大才。

  胡雛長嘯

  【胡雛長嘯】

  《晉書·石勒載記》載:十六國中後趙的建立者石勒出身於羯族,舊時稱為‘胡”。他隨人行販洛陽,倚上東門長嘯。東晉大臣王衍見而異之,曰:“曏者胡雛,吾觀其聲視有奇志,恐將為天下之患。”

  胡安鶴翅

  【胡安鶴翅】

  曹學佺《蜀中名勝紀》卷一三《邛州》:“漢胡安嘗于山中乘白鶴仙去,弟子即其處建白鶴臺……按《益都耆舊傳》,胡安,臨邛人。”

  邛州西山,因胡安乘白鶴仙去,故亦稱白鶴山。後以“胡安跨鶴”、“胡安鶴翅”、“胡安白鶴”吟詠得道飛昇。

  狐書

  【狐書】

  《太平御覽》卷六一八引伏滔《北征記》曰:“皇天塢北,古時陶穴。晉時有人逐孤入穴,行十里許,得書二千餘卷。”

  狐穴,是偏僻不易發現的洞穴,從狐穴中得書,書亦非平常書,而當為“僻書”。詩人喬子廣喜用僻事作詩,故稱“狐穴詩人”。後因以“狐書”指稱偏僻怪異的書籍。

  狐裘反衣

  【狐裘反衣】

  《漢書·匡衡傳》:“長安令楊興說***樂睦侯史***高曰:‘夫富貴在身而列士不譽,是有狐白之裘而反衣之也。”

  狐白,是狐掖下之皮,其色純白,集以為裘,輕柔難得,是為珍品。反穿狐白之裘是稀世珍寶被誤用。後常用指有才不見用之意。

  呼牛呼馬

  【呼牛呼馬】

  《莊子·天道》:“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謂之牛;呼我馬也,而謂之馬。”

  呼牛呼馬,皆預設之。比喻隨人譭譽,皆不計較。

  明·徐復祚《宵光記·慰弟》:“時不偶,且躬操敝帚,任他人呼牛呼馬,只低頭。”

  狐裘龍茸

  【狐裘龍茸】

  《左傳·僖公五年》:“晉士艿退而斌日:‘狐裘龍茸,一國三公,吾誰適從?’”

  晉國的士艿寫了一首詩說:“國政如狐裘般毛色雜亂,一個國家有三個主人,我究竟要服從誰才好呢?”後以“狐裘龍茸”比喻政令混亂,令人無所適從。

  狐埋狐搰

  【狐埋狐搰】

  《國語·吳語》:“夫諺***諺語***曰:‘狐埋***埋藏***而狐搰之,是以無成功。”,

  相傳狐狸本性多疑,如果埋藏了什麼東西,埋後總不放心,過一陣就又挖出來著看,所以它總也埋不成。

  狐冰,狐聽之聲

  【狐冰***狐聽之聲***】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一》注引《述徵記》載:傳說狐多疑而善聽。冬季河水冰封,孤必先俯聽冰下無流水聲時方肯過河。

  冰下無流水聲,表明冰之堅,故以“狐冰”為稱代堅冰的典故。轉而用為比喻友誼或愛情的堅貞。

  呼航濟水

  【呼航濟水】

  《淮南子。道應訓》:“公孫龍在趙之時***公孫龍,戰國趙國人,創堅白異同***白馬非馬***之說,著《公孫龍子》***,謂弟子日:‘人而無能者,龍不與之遊。’有客衣褐帶索而見曰:‘臣能呼。少公孫龍顧謂弟子曰:門下故有能呼者乎?’對曰:‘無有。’公孫龍曰:‘與之弟子之籍。’後數日,往說燕王,至於河上,而航在一氾使善呼者呼之,一呼而航來。”

  公孫龍稱說門下無有不能之人。客之所以被收為弟子,便是因為能呼的緣故。隔岸呼航,一呼即至,由此可見嗓門之高大,這也堪稱是一種技能。後

  以此用為嗓音洪亮的典故。

  北齊·顏之推《頗氏家訓》附錄《觀我生賦》“據要路而問津,斯呼航而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