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玉帶橋作文

  玉帶橋其中最著名的一座位於北京頤和園昆明湖長堤上,建於清乾隆年間其中最著名的一座位於北京頤和園昆明湖長堤上的橋。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篇1

  這次暑假,我去了北京,在參觀頤和園的時候,我看到了一個十分有趣的建築,聽老師介紹,才知道這是玉帶橋。玉帶橋,在北京頤和園昆明湖長堤上,橋拱作蛋形,高聳恰如玉帶,因而得名。玉帶橋旁的湖平靜而又安寧,可清澈見底那就是昆明湖。傳說中乾隆帝就是由昆明湖乘船赴王泉山,即由此橋而過,橋舊名為“穹橋”,俗稱“駝背橋”橋是用漢白玉和青石砌成的,淨跨徑11.38米,而矢高約7.5米。橋面為雙反向曲線形,堂皇秀麗,兼而有之,在藝術上享有盛名。為什麼把橋造成這個樣子呢?哦!原來是因為設計者匠心獨運,在拱橋兩端加上反向曲線,構成波狀線型,給人一種動態的美感。潔白的石橋凌空隆起,既高且薄,恰似駝峰高聳,玉帶飄揚。玉帶橋跟宮闕的紅牆、長堤的翠柳、背後青山上的寶塔,相互輝映,形成一幅絕妙的丹青圖畫。

  玉帶橋不僅形式優美,而且具有實用價值。它修建於清朝乾隆十五年。那時候,從清漪園走水路去靜明園,要過玉帶橋。乾隆皇帝的“昆明喜龍船”長40多米,上建樓臺,橋洞不高是過不去的。

  玉帶橋造型優美,馳名中外。上世紀初期,美國紐約獄門鋼拱,其大拱上的弧弦兩端採用了反向曲線,當時稱為全球拱橋之冠。但是,參與設計的工程師卻承認其造型是受到北京頤和園玉帶橋的啟發。

  雖然幾百年過去了,遠望這座橋,它依然以嶄新的形象呈現在我眼前。啊,玉帶橋,你多像一個柔弱的女子,婀娜多姿,拱起你的脊樑,讓路人從你身上走過,走向希望的田野,走向幸福生活。

  篇2

  玉帶橋其中最著名的一座位於北京頤和園昆明湖長堤上,建於清乾隆年間***公元1736-1795其中最著名的一座位於北京頤和園昆明湖長堤上,建於清乾隆年間***公元1736-1795年***。該橋單孔淨跨11.38米,矢高約7.5米,全部用玉石琢成,橋面是雙反向曲線,組成波形線橋型,配有精製白石欄板,顯得格外富麗堂皇。其它的如江西省信豐縣玉帶橋,等等。

  玉帶橋在頤和園昆明湖西堤。是西堤六橋中唯一拱券結構的石橋。清乾隆時***1736-1795***建,光緒時***1875-1908***重修。玉帶橋在西堤六橋中是最令人喜愛的一座。它是西堤上唯一的高拱石橋,是當年乾隆從昆明湖乘船到玉泉山的通道。橋身用漢白玉和青白石砌成。潔白的橋欄望柱上,雕有各式向雲中飛翔的仙鶴,雕工精細,形象生動,顯示了雕刻工匠們的藝術才能。

  玉帶橋拱高而薄,形若玉帶,弧形的線條十分流暢。半圓的橋洞與水中的倒影,構成一輪透明的圓月,四周橋欄望柱倒影參差,在綢緞般的水面上浮動盪漾,景象十分動人。它是頤和園裡著名的建築物之一。蛋尖形橋拱,特別高聳,好似玉帶。此橋舊名“穹橋”俗稱駝峰橋,均以形象命名。玉帶橋的造型具有我國長江三角洲地區石拱橋的風格,以纖秀挺拔,輕巧為其之特色。拱高而薄,成流暢挺拔的曲線。橋身、橋欄選用青白石和漢白玉雕砌,潔白如玉,宛如玉帶,故名。橋下原為玉泉山泉水注入昆明湖的入水口。也是帝后乘船至玉泉山的通道。

  玉帶橋為清乾隆時建造,距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據說,乾隆皇帝每次去西山必從此橋下經過,不僅因為這座橋交通方便,還因為它造型玲瓏秀美,深得乾隆帝喜愛。現在,橋頭還留有乾隆皇帝的御題,東面是“螺黛—痕平鋪明月鏡,虹光百尺橫映水晶簾。”西面是“地到瀛洲星河天上近,景分蓬島宮闕水邊多。”

  篇3

  玉帶橋,我們另一座記憶中的橋。

  很小的時候,就知道玉帶橋的大概位置,也常常到這一帶來玩耍,只是沒有見到過那被形容成如玉帶一般飄逸的橋。也納悶過,這既沒有岸又沒有橋的地方,如何被稱為玉帶橋呢?後來問老人們才知道,從前這裡是有過橋的,橋下也曾有一條流淌著的河,只是這是一條只有在夏季,暴雨來臨的時候才有了些動感的“河”——那洶湧的河水奔流而去,而在其餘的時間段裡,則是馬車和人流行走的旱路。

  即使是這樣,人們依舊十分看重這座橋,因為在人們的心目中,橋似乎永遠比河更重要,可以沒有流動的河,而萬萬不能沒有從此岸通向彼岸的橋。橋,架在兩河之間,也久久地架在人們的心靈之間。

  這座在久遠的年代裡,在洪水來臨的時候,可以到達彼岸的橋,就在我們今天的“帝達購物中心”一帶。當年那些健在的老人們,今天還把這一帶稱之為“玉帶橋”。

  這是一座石橋,古樸的讓人想起了“普通”二字,其實普通的才是距離我們生活最為貼近的,普通的同時也是最為實際的。這座普通且有著實際意義的橋,建於民國14年***1925年***,由馮玉祥將軍的部下,時任察哈爾都統的張之江主持修建,據傳橋寬2丈5尺,長約5丈餘,建成後,題名為“玉帶橋”。

  “玉帶橋”三字也出自張都統之手。

  今天,對於我們,這座橋有多長以及多寬,本身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也許在我們的腦海裡,那被歲月,被人流,被車流磨圓了、踢平了稜角的石板橋的輪廓,在我們的想象中才更完整,更清晰。

  起名“玉帶橋”,是仿照昆明湖西堤的六橋之一“玉帶橋”。昆明湖西堤橋為拱形橋身、橋欄用青白石和漢白玉雕砌,宛如玉帶,故而得名。據說我們的玉帶橋橋身也選用了上乘的白色石料,算是異曲同工吧。

  歷史上有多處較為有名的“玉帶橋”。有這樣一首詩:“遠近聞名玉帶橋,兩岸峻峰入雲霄。奔騰河水瀉千里,玉帶飛鎖兩山腰。”這是描寫飛跨於崇山峻嶺之中,凌架於滔滔激流之上的古代玉帶橋。還有一個傳說也很有意思,說蘇東坡與金山方丈佛印打賭輸了玉帶,佛印和尚如獲至寶,經常給人看,看的人多了,又恐怕弄壞,於是就命人仿照玉帶的式樣建造了一座橋,同時起名“玉帶橋”,供人觀賞。此橋長16米,橋下綠波盪漾,清澈如鏡,令人心曠神怡。

  如此,我們於上個世紀的1953年,因治理洪水渠道而拆除了的玉帶橋,此刻想來倒也有些古色古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