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京高考滿分作文老規矩範文

  一提到高考,很多考生就會想到作文。高考也會有高考的規矩,小編給大家精心推薦以老規矩為題的高考作文,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高考滿分作文老規矩作文篇一:呵呵,老規矩

  “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我一直覺得這裡的一個“敲”字用得甚妙。每當讀到此處,我便總能想起棋子落在棋盤上,伴著清脆的“啪”的一聲,以及那句刻在我腦海中的“呵呵,老規矩”。

  學期剛開始,這句“呵呵,老規矩”便時常在我的耳邊響起,就連規則還沒有了解完全時,那個微胖的和藹的老人便開始教我們正確的落子方法:首先,要坐直、坐正;然後,中指在上,食指在下,夾牢一顆棋子放在棋盤上,中指半按半滑,一定要聽到“啪”的一聲乾脆的聲響。“身正、音正”,這就是他對我們的要求。而每每我們問及原因時,他總道“呵呵,老規矩了”。

  想來那時還是年幼,並不明白這規矩的意義。於是也常常忘記遵守。拿著棋子,形勢有利時便在棋盤上狠狠地拍得“乒乓”作響,令周圍的棋子都微微一跳;形勢不利時便不及拿穩就匆匆放下,“啪嗒”一聲。每當看到如此,他便讓我把棋子拿起來,坐好,重新以最正確的姿勢把棋子落下。“這是老規矩,懂嗎!”這時的他,面孔總是板著的。

  儘管如此,我依然從未懂得這規矩的涵義,不過倒是養成了“身正”與“音正”的習慣。不久之後,我轉到另一家棋院學棋,不久,又是另一家„„隨著棋力漸漸增長,遇到的對手也漸漸增多。有意無意觀察他們,發現盤上積極的人多喜歡落子用力,發出激烈、較響的聲音;穩重的人多落子緩慢,發出簡短、堅定的聲音。難道這就是“規矩”的內涵?

  隨著下了一盤又一盤,我漸漸醒悟,劃分的標準似乎不在輕重緩急,還是那兩個詞:身正、音正。一個把頭埋在棋盤上的落子聲急的人必定急躁,而一個幾乎躺在椅子裡,落子聲拖沓的必然步調緩慢。

  “不偏謂之中,不易謂之庸”,身與聲有關輕重緩急,又無關於輕重緩急,到底還是“心正”。“心正”則“身正”、“音正”,心是正的,人是正的,什麼音都是正音,什麼形都是正形。

  於是,我依然喜歡在佈局時把棋落得“啪”“啪”作響,看戰局在方寸間展開,在中盤對殺中穩穩落下那決定性的一步,在收官時輕柔地將邊邊角角收入懷中。

  那天路過樓下的小棋館,裡面的老師在教學生們落子,我聽見有的孩子用稚嫩的童音問到原因。

  “呵呵,老規矩了,你們一定要時時記得啊!”

  高考滿分作文老規矩作文篇二:新時代?老規矩!

  北京地鐵裡,上班族們滿臉睏倦,身子隨列車晃動,整個人都懶懶的。而當他們的眼前出現空位時,則像瞬間充了電一般,三步並兩步地迅速落座,隨後又陷入混沌的狀態,無心再抬頭看一眼,花白頭髮的老人,懷抱小孩兒的婦女……也真是應景,恰在這時,廣播響起:“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請將座位讓給需要幫助的人。”

  我不禁要問,這個社會怎麼了?怎麼這般沒有了規矩? “坐有坐相站有站相”難以做到嗎?“尊老愛幼”不是人類的普適準則嗎?“做客時不許隨便動主人家的東西”不應該是人們的基本規範嗎?老規矩能這樣漸行漸遠嗎?我們社會文明程度如此低下嗎?

  好在,有人將“被人漸漸遺忘的老規矩”重新整理投諸網路,並引起熱議。先不論人們是否認可老規矩,也不論老規矩是否在新時代仍然有積極意義,我只是感嘆記得總比忘掉的好!畢竟,它在我泱泱大國存在了上千年,滋養了億萬華夏兒女。然而,我不禁又要一問,這本該是傳家寶的老規矩為什麼會被人們遺忘了呢?其原因是什麼呢?

  是啊,我們在努力進行經濟建設,迎來城市化、工業化、數字化、現代化。我們堅信那轟鳴的機器,數字的攀升,遠比那些陳舊的“老規矩”有用得多。於是,你看到了自己身邊的“空巢老人”守著偶爾才會響起的電話,望眼欲穿;你看到公車上青年人因一點爭執對老人謾罵不止,大打出手;你看到旅遊者作為祖國的名片在國外名勝留下“到此一遊”,遭人白眼……

  莫言曾感嘆,文學最大的用處就是沒有用處。因為文學帶不來GDP,帶不來高樓大廈,帶不來樓堂館所,帶不來升官發財的政績,但是它滋養的卻是心靈,是鋼鐵森林間的靈魂棲息地。我想,包括老規矩在內的中國傳統文化也是這樣吧。沒有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人們的心靈怎麼保持一份寧靜?和諧社會豈不會成為海市蜃樓?我們又如何自信地弄潮於世界之潮頭浪尖?那種認為文化不過是經濟的附屬、產業的點綴、甚至是財政的包袱,卻看不到文化能夠自主發展、形成產業、創造財富之重要地位,恐怕有短視之嫌吧?

  孔子說“禮之用,和為貴”。沒有老規矩等傳統道德的約束規範,怎麼會有社會族群之間相互包容、求同存異、共生共長、和睦融洽呢?我們應當認識到:文化不僅具備震撼心靈、滿足需求之精神力量,而且具備引領社會健康發展、激發民族創造活力之物質力量;一個國家的興盛強大離不開文化,一個民族的傳承延續離不開文化,整個社會的發展進步離不開文化,離不開老規矩。

  我想,是時候該重拾並發展老規矩了,即使在這樣的新時代裡。“老規矩”在不同時代有不同表現,孔孟之道、程朱理學,到如今的核心價值觀,它通過約束個人的行為,由點及面,由內而外地發揮作用。它能夠提升社會精神文明——而這是僅停於表面的經濟建設所帶不來的,是使國家進步的源泉和動力。

  值得慶幸的是,就在這樣一個新的時代,老規矩被重新提起並受到熱議。老規矩,不應蜷縮在被人遺忘的角落裡。

  高考滿分作文老規矩作文篇三:老規矩實質是立規矩

  懷念北京的老規矩,就像懷念曾經的四九城。

  古都總是美妙麼?未必。課本里有郁達夫先生令人懷念的秋天,掃把經過留下淡淡印記,也有老舍先生並不太令人懷念的酷夏,祥子在泥濘中掙扎謀生。但在今天,不管是否經歷,懷念這座城市,往往會是將其幻化為前者,選擇性地遺忘後者——這其實不是因為過去更美,只是因為現實悲催。悲催的一點在於,無論好壞,老北京城從視線中消失了。

  老規矩總是有道理的麼?同樣未必。牽涉封建迷信的自不用說,男尊女卑那套禮法也早就被淘汰。今天人們懷念起老規矩的時候,這些負面內容被下意識地排除在外,他們強調的甚至不是規矩內容,而是規矩所帶來和體現的規規矩矩的社會生活方式——這其實不是因為老規矩更合情理,只是因為現實悲催。更悲催的一點在於,在這座快速變化的城市中,一些舊有美德的確正在被淡忘,包括有規矩和守規矩本身。

  沒有規矩,才是最可怕的淪喪,它比城市建築風格消失更不可逆。事實上,變遷難定對錯,人們破壞一些,他們創造另一些,城市在變,審美標準也在變。譬如,曾經被罵得一錢不值的,樓宇頂上的中國古代風格“帽子”,現在看來,並不比形似內褲的所謂現代派建築更醜陋。但是,道德的基本標準不會變,從過去到現在,再到未來,一旦失去,再難回來。不難想象,沒人指望卑鄙人性會留下高尚者的通行證。

  破壞規矩,首先是對秩序和現實的不尊重,有些屬於反社會心理問題,有些純粹出於其他目的的反科學。一個不能忽視的問題是:當城市走上一條快速發展道路之時,當偌大一座現代化都市裡存在很多不文明的、甚至違法亂紀的行止時,如何尋回那些老規矩,如何讓老規矩帶給人們規規矩矩的生活方式。事實上,恰恰是懷念老規矩的那些人,未必有心思琢磨得那麼遠,這是他們的家,他們只是本能地感到憂慮和憤怒,一種不學而知的良知。

  懷念北京的老規矩,就像懷念曾經的四九城。

  無關老規矩,有關沒規矩。

  高考滿分作文老規矩作文篇四:老規矩

  凡是老規矩一定不知道是誰制定的,也不知哪年哪月傳下來的,老規矩就是老規矩,不一定有道理卻一直存在著,而且是頑固地存在著,一代又一代地糾正著子孫們的行為。

  我記得小時候挨的叱責大部分都是因為不規矩了,比如見人不叫了,見人不叫被大人認為是最沒規矩的表現,所以我的記憶裡總是被母親拉著叔叔阿姨大爺大媽爺爺奶奶地一通叫,稍有遲疑就可挨說。但男孩子長到十五六歲時,看見二十郎當歲的小夥子有點兒叫不出口,我小時候在軍營長大,遍地都是剛剛當兵的“解放軍叔叔”,凡是穿軍裝的我就得叫叔叔,許多時候叫得我內心鬱悶。

  可母親說,這是規矩。自古就是這樣,人有輩份,不論歲數大小。這是在城市,還是在部隊,如果在老家,比你歲數小的備不住還是長輩呢!我想想也是,祖父,父親,我都是長子,心裡感覺大,實際輩份小,過去有句俏皮話,別看蘿蔔小,卻長在背兒輩兒上,說得就是這層微妙關係。

  我們今天的社會發展太快,許多東西不經意間就丟了,丟了還往往不知。加之這個世界像決了堤的圍堰,沉渣泛起,魚龍混雜,想保住些好的有用的沒那麼容易。我們處於社會裂變的節點上,好壞優劣善惡往往都是共同而生,保持住好的不容易,增加些惡習稍不留神就既成事實。古人說,積善似壘土,縱惡如彎弓。積累善行如用鍬壘土,一點一滴進行,形成的大山才會日久天長;而縱容惡行如同弦上之箭,思想稍稍放鬆一下,惡就是離弦之箭,一發不可收拾。

  所以規矩得老,這“老”是時間的檢驗,這“老”是文化的磨合,這“老”是自然法則淘汰留下的結果。中華民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古老的民族過去的規矩一定很老,老到無從追根溯源。

  沒有規矩,難成方圓。孟子告誡說,魯班雖為好木匠,沒有尺子和圓規也沒有辦法畫出方形和圓形,也就做不出好作品。繼而我想,今天隨處可見的這麼多的好傢俱,它們的存在並不因為是採用了良材,而是緣於曲尺和圓規最初制定了規矩。

  高考滿分作文老規矩作文篇五

  老北京的確有許多老規矩,比如出門回家都要跟長輩打招呼、吃菜不許滿盤子亂挑、見生人打招呼用“請”“您”“對不起”“稍候”等謙詞敬語。隨著時代的前進,這些規矩年齡越來越大,越來越老。他們會不會死,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我認為,他們不會死,有存在的必要,而且在新時代具有特殊意義。

  首先,北京老規矩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一部分,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之一。北京老規矩多為謙詞敬語,也有一些是行為約束。無論是說話,還是行為,都是中國人言行舉止的形態,也是人類文明的外在形態之一,怎麼能不要呢?其次,北京老規矩並非如有些人所說是對人性的壓抑,對人自由的束縛。從我們知道的一些老規矩來看,絕大部分老規矩僅僅是對人社交場合言行的約束,不包括對某些特定場合,比如男女私密空間或兄弟姐妹之間的要求。總的說,老規矩屬於社交禮儀範疇,並不太多涉及私人空間。難道人與人之間的來往不應該有必要的禮儀嗎?第三,老規矩經過千百年來無數人的錘鍊,經過幾十代人傳承而未被淘汰,足以說明其生命力,為什麼要消失在我們這一代呢?

  老規矩所以有被淡忘之勢,所以今天又被重新提起,不說歷史原因,就看我們周邊的現實吧,足以說明老規矩有多麼寶貴,足以說明人們多希望它回來。以我自己近年來的經歷看,我就經常遇到陌生人愣突突的發問和冷冰冰的諮詢,甚至連起碼的問候語、抱歉話以及謙恭之態都沒有。最近在參加語言大會期間,被不禮貌的語言對待,還不要緊;善意的提醒後竟被更不禮貌的語言,包括一些大人而包圍,這可怎麼得了啊!我並不是讓這些孩子們用北京老規矩待我,而是用起碼的謙詞敬語。比如,你好當然說您好更好,對不起、請稍候和謝謝等等。更可怕的是,對這樣一件本來無關緊要、提個醒兒而已的事情卻招來一所大學個 別老師和學生們的莫名奇妙的攻擊,有說我們如何辛苦,有說南方人不懂北京話裡的“您”,有說無錄影無真相,甚至有人冷嘲熱諷的說還是請你回北京講老規矩去吧,更有甚者,伴以各種人身攻擊和謾罵侮辱之言,太可怕了。

  老規矩始自老北京,但其內涵和骨髓是文明修養禮貌待人,這一點應當是作為文明古國和禮儀之邦的中國以及每一箇中國人的必備。換言之,老規矩應當發揚光大,應當是更多人的規矩。俗話說,無規矩何以成方圓?十三億人生活在一塊土地上,怎麼能沒有一點規矩呢?如若無規矩,豈不亂成一片,回到原始社會了嗎?!

  老規矩不老,也不會老。在新的時代,老規矩還會被注入新的血液,煥發出新的青春光彩。


猜你感興趣:

1.以老規矩為題作文範文

2.議論文800字作文高中

3.北京老規矩滿分作文4篇

4.以承諾為話題的滿分作文精選

5.關於老規矩的高考滿分作文

6.關於老規矩的話題作文範文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