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考申論熱點

  廣東省考申論的備考一定要多關注時事熱點。接下來,小編為你分享。

  ***一***:精準扶貧

  【背景連結】

  2014年1月釋出的《關於創新機制紮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提出了改進貧困縣考核機制、建立精準扶貧工作機制、改革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機制。

  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實行精準扶貧,確保扶貧到村到戶。”傳遞出國家扶貧開發方式創新轉變的新思維、新思路。

  2014年開始,為了從根本上解決扶貧工作底數不清、情況不明、指向不準、針對性不強等老大難問題,甘肅省建立了精準扶貧工作機制,力爭做到對扶貧物件精準化識別、對扶貧資源精確化配置、對扶貧目標精細化管理、對脫貧責任精準化考核,從而改“大水漫灌”為“精確滴灌”,扶真貧、真扶貧,確保如期穩定脫貧。

  2014年甘肅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入實施“1236”扶貧攻堅行動計劃,堅持不懈推進扶貧開發,實行精準扶貧,增加貧困地區農民收入,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全年減少貧困人口140萬人。

  精準扶貧是黨中央、國務院根據目前扶貧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而對扶貧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打好新一輪扶貧開發攻堅戰的根本方法和指導方針,對進一步加強和改善新時期的扶貧攻堅工作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扶貧工作出現的種種怪相,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比如一些貧困縣造起豪華政府辦公樓,比如為了保住“貧困帽子”背後的利益,一些貧困地區走入“年年扶貧年年貧”的怪圈等等。

  【標準表述】

  [權威論述]

  扶貧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準扶貧,切忌喊口號,也不要定好高騖遠的目標。

  ——

  [綜合分析]

  “木桶理論”告訴我們,一個木桶能夠裝多少水,取決於最低的那一塊板。同樣,衡量一個社會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高低,要看它的窮人的生活狀況怎樣。在邁向全面小康的程序中,貧困人口不能掉隊。在同心共築中國夢的程序中,不能沒有窮人的夢想構築。也正因為如此,多次講過,“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

  這些年來,我國的扶貧工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探索出了扶貧開發的中國道路。堅持扶貧到村入戶,積極創新扶貧機制,農村貧困人口大幅減少,溫飽問題基本解決,但貧困人口仍然佔到很大一個比例,扶貧工作還存在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其中最突出的表現就是扶貧方式粗放的問題,導致一些地方怎麼扶也扶不起來,甚至越扶越窮。

  在湖南考察工作時指出:“必須切實抓好脫貧致富這個戰略性任務。”“要分類指導,把工作做細,精準扶貧。”的囑託,強調了做好扶貧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也指明瞭做好新時期扶貧工作的方向——精準扶貧。

  [扶貧面臨的問題]

  精準扶貧的背面就是粗放扶貧。一些地方低質、低效扶貧的主要表現有:

  一是扶貧人口不清,扶貧物件常由幹部“毛估估”,扶貧資金輕灑“楊柳水”,以致“年年扶貧年年貧”;

  二是捨不得脫“貧困帽”,數字弄虛作假,擠佔浪費國家扶貧資金;

  三是人情扶貧、關係扶貧,造成應扶未扶、扶富不扶窮等社會不公,滋生腐敗。表面上看,粗放扶貧是工作方法存在問題,實質反映的是幹部群眾觀和執政理念的大問題,不可小覷。

  四是現行的扶貧制度設計存在缺陷,不少扶貧專案粗放“漫灌”,針對性不強,更多的是在“扶農”而不是“扶貧”。

  [對策措施]

  一,精準扶貧要制定好發展規劃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對於貧困村而言,不僅需要村民們轉變思想、提高認識,團結一致抓生產、出效益,還需要有關部門在基礎設施建設、產業規劃佈局上立足實際,因地制宜制定扶貧計劃,幫助當地村幹部理清思路,制定好發展規劃,實事求是幫困難群眾選出一條致富的好路子;針對各貧困村的不同情況,找出標本兼治的辦法,在政策、產業、技術、資訊、培訓等致富要素上有針對性地幫困扶貧。

  二,精準扶貧要瞄準扶貧物件

  明確工作物件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前提,扶貧工作也是如此。首先就要自上而下從“貧困區域—貧困村—貧困戶”逐步細化扶貧物件,劃分層次、各負其責,各相關部門瞄準扶貧物件,集中力量做好“極貧戶”的扶貧工作,並建立貧困物件檔案管理制度,為後續扶貧工作有序開展打下堅實基礎。

  三,精準扶貧要規範扶貧資金

  要加強扶貧資金管理機制,確保扶貧資金充分惠及扶貧物件,防範扶貧資金虛報冒領、擠佔挪用、滯留沉澱和監管弱化等問題出現。提高扶貧資金的精準度,讓扶貧資金直接與扶貧物件發生作用,避免扶貧資金在層級分割的行政部門不斷下移過程中被挪用,剷除滋生腐敗的土壤,最大限度地發揮扶貧資金的作用。

  四,精準扶貧要創新扶貧方式

  原來“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只輸血不造血”的單一扶貧方式,導致貧苦地區的群眾“等”、“靠”思想嚴重,返貧現象頻發。因此,必須創新扶貧方式:

  一方面,建立科學完善的扶貧機制,成立幫扶對子,由定點掛鉤單位主抓幫扶村的扶貧工作,真正“撲下身子”走進農戶家中,像習一樣真正瞭解貧困戶的真實生活,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對幫扶村進行“造血扶貧”,同時完善扶貧開發的問責機制,貧困縣的考核機制將由主要考核地區生產總值向主要考核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轉變。加大挪用扶貧資金等行為的成本。

  另一方面,改變扶貧資金投放形式,將之前“直接投放”扶貧資金轉變為致富獎勵、銀行貸款貼息或是生產保險金等多種形式,創新金融扶貧機制,完善小額貸款機制,提高貧困人口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

  五、精準扶貧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貧困的原因很多,或為自然條件惡劣,或為天災人禍,或為基礎太差,或為技術貧乏,或為缺少創業的勇氣,這就要求扶貧者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針對不同的原因採取不同的措施,對自然條件惡劣者可採取退耕還林予以補償的方式,鼓勵幫助貧困物件搬遷至集鎮或自然條件較好的地方謀發展;對缺技術的貧困者要組織相關專業技術人員對其“手把手”地傳授致富技能;對於經濟方面的極度貧困就需要政府予以前期資金“輸血”,再培植其自身的“造血”功能;對於疾病纏身者要予以健康救助,解決看病難問題;對於缺少產業的貧困物件,要幫助其依據自身優勢,挖掘潛力,調整產業結構,走產業發展之路。

  ***二***:停車難問題

  【背景連結】

  “早上急著去上班,出門卻發現自己的車被人給堵了;晚上回來,發現自己的停車位被別人“捷足先登”了;出門在外,為了一個停車位,玩起碰碰車,甚至動手互毆……”媒體調查發現,近些年停車難已經成為很多城市治理的新頑疾。而許多地方在管理上的束手無策,一定程度上又讓這種現象有加劇的趨勢。

  【深度解析】

  [問題]

  一是規劃滯後問題。

  過去城區汽車保有量少且私家車尚未普及,全社會對停車問題的重視程度不夠,停車場建設速度遠遠滯後於社會發展的需求和機動車輛增長的速度,造成城區內停車設施預留地不足,繁華路段、大型建築和商場停車資源缺乏。

  二是停車場的利用不夠充分。

  目前路內停車場使用率比較高,路外停車場使用率比較穩定,公共配建停車場使用率則處於不飽和狀態,尤其是地下停車場,利用率更低。

  三是停車收費標準不盡合理。

  目前我們城區的停車收費標準缺乏利用價格槓桿調節停車分佈的作用。由於路內停車與路外停車幾乎沒有價差,導致很多車輛在路上長時間甚至是整天停放,與路內停車場服務臨時停車的功能嚴重背離,致使路內停車週轉率低、總是滿滿當當,後來的車輛無處可停;而附近的路外停車場和公共配建停車場卻空空蕩蕩,得不到有效利用。

  四是少數駕駛人文明交通意識不強。

  有不少駕駛人逢出門就開車,勢必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交通擁擠,加劇停車難;有的駕駛人愛圖方便,不願多跑幾步路到停車場去停車,而是隨處停車;還有一些駕駛人為逃避停車費,在停車場外亂停亂放,結果造成道路秩序混亂。

  [參考對策]

  第一,加強城市的“停車場”規劃工作。

  要樹立超前意識和創新意識,加快停車場建設。不妨在商業區建設立體停車場。傳統停車場佔地面積大,投資費用多,而立體停車場不僅大大節省佔地面積,在投資上也更節省資金,很多城市都有這種先例。

  第二,單位停車場夜間開放。

  一些企事業單位停車場夜間空閒,而附近的居民區及路邊卻停滿車輛。管理部門可和這些單位商榷,在夜間向附近居民有償開放。這樣既方便了市民,企事業單位也適當創收,更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停車難問題。

  第三,規範和加強城市停車管理。

  建立一個權威的集中統一管理機構,收費標準歸物價部門制定,合理收費。

  第四,加強宣傳教育。

  讓有車族樹立社會公共意識,近距離不開車,節假日不往鬧市區開車。

  ***三***:工廠安全教育

  【背景連結】

  2014年8月2日,江蘇崑山中榮金屬製品有限公司發生一起疑似因粉塵爆炸引發的安全生產責任事故。根據8月3日崑山爆炸事故第二次新聞釋出會宣佈的最新訊息:已有71人遇難,186人受傷。

  崑山工廠粉塵爆炸,已經帶走多名工人生命,工廠對安全的不重視令人憤怒。不過也有人指出,“如此不重視除塵,即使不發生爆炸,工人們也會得矽肺病完掉”。工廠安全教育問題再次擺到人們面前。

  塵肺病、放射病、面板病、職業性中毒……近年來,伴隨著工業經濟強勁增長,職業危害越來越多、越來越複雜,防治職業病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和焦點。

  [權威論述]

  安全生產必須警鐘長鳴、常抓不懈,絲毫放鬆不得,否則就會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失。

  ——

  強化安全生產監督執法,加強安全防護和職業病防治,保障勞動者生命安全和健康。

  ——

  【標準表述】

  [海恩法則]

  “海恩法則”指出:每一起嚴重事故的背後,必然有29次輕微事故、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隱患。“海恩法則”強調兩點:一是事故的發生是量的積累的結果;二是再好的技術,再完美的規章,在實際操作層面,也無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質和責任心。

  重新審視江蘇崑山工廠爆炸事故,我們就會發現“海恩法則”處處於細節中出現。“海恩法則”說到底是一種警示,它說明任何一起事故都是有原因的,並且是有徵兆的。它同時說明安全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只要管理者面對任何隱患訊號不麻痺大意,不拖延處理或者應付了事,可能出現的安全事故就會被及時避免。反之則可能讓事故隱患由小變大,最終一發不可收拾。

  “海恩法則”其實就是傳遞給管理者有關安全管理的一種模式,即發現並控制安全危險徵兆。但令人遺憾的是,長期以來,許多公共管理者往往容易疏忽這一點。面對此次重大事故,恐怕有太多的責任人要為此承擔責任。負有直接管理職責的企業並沒有充分認識到種種安全隱患背後可能存在的更大風險,接到員工反映後也沒有及時排查並予以整改。

  [職業病現狀]

  職業病是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罹患的由於職業因素而導致的疾病,主要是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等因素所引發的疾病。職業病的特點是牽扯麵廣、涉及人多。中國職業病防治形勢嚴峻,大約83%的中小企業中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職業危害,90%以上的中小企業不重視職業病的防治。

  《中國塵肺病農民工生存狀況調查報告***2014***》指出,塵肺病已成為中國職業病中的“第一殺手”。去年全國共報告職業病26393例,其中塵肺病23152例,佔報告總數的87.72%。報告本身傳遞的一個資訊是,無論是在粉塵作業場所提供防護設施,還是對勞動者進行職業安全衛生培訓教育,以及告知職業危害等資訊上,呈現的都是一種嚴重“欠債”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