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具體的六大健身作用功效

  太極拳對人體起著巨大的保健功效,太極拳的好處被很多人接受,太極拳教學也在不斷的更新。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太極拳具體的健身作用。歡迎閱讀!

  簡述太極拳具體的健身作用

  一、改善神經系統

  太極拳要求整體放鬆,外示安逸,“動中求靜”、“用意不用力”練法,使中樞神經系統獲得充分休息,使神經興奮、抑制作用不斷得到調整。

  二、提高呼吸質量

  太極拳要求;“以意導氣、以氣運身”。逐步做到勻、深、柔、緩的腹式呼吸,使肺部和橫膈膜做縱向的舒張、伸縮、提高了肺泡通氣換氣功能。諺雲:“呼吸到臍,壽與天齊”。足見腹式呼吸的功效。

  三、改善臟腑功能

  由於“腹式呼吸”的舒張、伸縮形成自主的內臟按摩,有效地促進了全身各組織器官的供血,協調了臟腑之間的功能。

  因為太極拳非常重視腰胯脊柱鍛鍊,腰背虛實運動能夠強壯腎臟。《醫貫》說:“腎陰為上行夾背至腦中為髓海”,中醫學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腎壯而百病不侵”。

  四、增強肢體活動

  太極拳要求“勢走弧圓、勁走螺旋”,“上下相隨、內外相合”,“一動無有不動 ”的全身心運動。使全身各大小關節,骨骼、肌肉都參與這種輕柔、舒展、連綿不斷的運動。

  使肌肉富有彈性,各關節、骨骼間的血液供給、新陳代謝得到改善。

  五、疏通經絡隧道

  太極拳要求向上要“虛領頂頸”,向下要“鬆到腳底”,“意落湧泉”。中部要求“氣沉丹田”,“主宰於腰”。這是鍛鍊任督二脈以及帶脈、衝脈的重要方法。

  四肢在輕柔、連綿、纏繞運動中要意勁貫達到肢體四梢。從而疏通了人體十二正經。

  經常練習太極的六大健身功效

  鍛鍊神經系統,提高感官功能

  練習太極拳要求心靜用意。練拳時大腦皮質運動中樞和第二訊號系統處於高度的興奮集中狀態,而皮質的其他大部分地區則處於抑制狀態,這些對於某些慢性疾病患者十分有益。

  因為打破了病理的興奮灶,修復和改善了高階神經中樞的功能,某些區域性的病灶也就逐漸減輕或消失了。練習時的眼隨手轉和推手中的推蕩往來,有助於視神經和面板反應能力得到提高,使之感覺靈敏。

  有助心血管系統健康

  練習太極拳要氣沉丹田,腹式呼吸時膈肌和腹肌收縮與舒張,促進血液迴圈。

  同時,肌肉活動時毛細血管充分開放,加速靜脈和淋巴的迴流速度,改善微迴圈,從而減輕心臟負擔。從整體上改善心臟營養過程,有助於保持心臟、血管和淋巴系統的健康。

  增強呼吸機能

  深長細緩的呼吸特點,對提高肺臟的通氣和換氣功能有良好作用。所以長期練習者,呼吸頻率會減少,肺活量和呼吸差會增大,從而增強呼吸機能。

  促進物質代謝

  神經系統對內臟器官調節過程的改善,對腸胃也起到按摩作用,促進肝內血液迴圈,增強腎上腺素的分泌功能,改善體內的物質代謝。長期練習太極拳可以增進食慾,促進消化,降低膽固醇含量和軟化動脈。

  加強肌肉骨骼系統系統運動

  太極拳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弧線動作時全身個肌肉群和肌肉纖維運動加強,使之柔韌而有彈性。

  時關節囊和關節韌帶在肌肉的牽拉運動中得到良好鍛鍊,加強了關節的穩固性、柔韌性和靈活性。特別對老年人來說,對防止老化和保健起到積極作用。

  按照中醫的角度來說,太極拳的理論和練習對暢通經絡、刺激穴位都十分有益。

  太極拳具有陶冶情操的作用

  太極拳如果現在只侷限於二人搏鬥,就不會發展到今天這麼大的適應面。它隨著時代的發展需要由單純的武術發展為多功能的活動專案。

  參與的人越來越多,老少皆宜,不分性別,不分老幼,不分腦體勞動,它的適應性強。現在很多體力勞動者也參加這項活動,因為它能起到調節的作用。

  一般的勞動是區域性勞動,精神系統沒有得到調節。通過太極拳活動,不論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都能達到體內平衡。“平衡”是中國太極拳的精髓,它能使身體內部疏通經絡,促進血液迴圈,和新陳代謝等。

  楊氏太極拳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動作平穩緩和,式式均勻。比如心臟病患者,其心臟很脆弱,還有肝炎,都需要新鮮血液,凡是運動都能促進血液迴圈。但是激烈的運動對他們不適宜,接受不了。

  比如有心臟病的人,不能練武術中的長拳,它的動作比較激烈,勁形於外,一般的人接受不了。而練太極拳可以,它的動作緩慢、柔和、均勻。他們都能接受。只要堅持活動鍛鍊效果就明顯。“流水不腐,戶樞不蠢”,意思是流動的水不會臭,經常轉動的門軸不會被蟲蛀,就是這個道理。

  現在有很多人都有失眠的狀態,失眠是因為平時大腦太過興奮導致的。

  在醫學上叫植物神經紊亂,失調不平衡。練太極拳能使紊亂的神經協調、平衡。因為太極拳要求“靜”,思想集中,精神貫注,排除雜念,只想練拳,思想處於高度集中,另一方面活動增加了體力疲勞,逐漸睡眠就正常了。如果在睡前練上一趟,訊號來的更快。很多同志的神經衰弱就是通過規律性的活動好了的。

  練太極拳不僅神經衰弱能痊癒,對高血壓也起作用。一般高血壓都伴隨著心臟病,屬於迴圈系統。此病大部分由精神因素所致。因為精神、情緒是人的一種心理變化,心情愉快時脈搏、呼吸、血壓、消化液的分泌。

  新陳代謝等都處於平衡、協調狀態。反之,情緒不好,生點氣,馬上血壓就增高。如果能經常保持精神愉快,心胸開闊,情緒穩定,血壓就會正常。這種“精神因素”從藥物中難於索取。但在練拳活動中能夠獲得。

  這種病要求“心靜”,環境“安靜”,同樣練拳也要求“心靜”、“體鬆”,環境“清靜”,二者統一在“靜”中,在“靜”中進行活動。

  思想集中,氣沉丹田,氣沉下去大腦感到清新,一般說靜著順,氣血暢,感覺舒服,反之,氣血上湧,就感到頭昏、心煩,血壓就起變化了。如果氣沉丹田,氣血比較舒暢,大腦就很清楚。

  特別是頭正頸直,身體各部位自然舒展,在心理上始終保持安靜狀態,練拳後就感到很輕鬆愉快、血壓也就穩定了。要練功德,即修心養性,陶冶情操,要心胸開闊,豁達樂觀。美國哲學家斯奧塞有句名言:“生命的潮汐因快樂而升,痛苦而降”。

  練太極拳,貴在堅持。“堅持”,說著容易,做著難。比如,國家規定的工間操,都知道是好事,有利於工作,有利於身心健康,堅持下來很不容易。雖是法定的時間,但堅持的單位並不多,慢慢就自流了。

  現在開展的全民健身計劃,所有的人都要參加體育運動,選擇哪項活動,要有正確地認識。

  根據大部分人的家好,是不習慣那種激烈有刺激的活動專案,如足球,它能牽動億萬人的心絃。但參與活動的僅有幾十個人。所以有些活動觀賞可以,親自參與不容易,這就需要考慮,哪項運動適合自己。

  我認為太極拳就很好,老幼皆宜,場地簡單,器材簡便,受益較快,易於推廣,初練時有些艱苦,但能把你的生活練甜,把你的體格練美,即使年老了舉首投足也是很美的。

  有的專案到了一定年齡作不了。比如武術長拳,有的全國或世界武術冠軍,年輕時體力好的時候拿冠軍,但一過鼎盛時期,到一定年齡,彈跳力等體力一差就不行了,很多人身體上還留下傷病,就難以象以前那樣練習了。太極拳平平穩穩,年齡大了更適合,比較容易接受。

  有人說太極拳太難,不好學。其實並不難,我們不管做什麼事,總得動動腦子,思索考慮,尤其上了年紀,事情不多,動動腦子也她,練拳動腦筋和工作崗位動腦筋不一樣,練拳動腦筋相對的來說就是休息。

  休息對神經衰弱才有好處,氣沉丹田,相對來說就是大腦得到休息。稍微動動腦筋還是有好處的,現在科學家有新說法:“生命在於腦運動”,是有道理的。年齡大了,拿出一點時間來練拳,今天練一兩式,明天練一兩式,總能學會。動作開始不好看,慢慢就好看了,熟能生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