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學家童第周資料簡介

  童第周***1902-1979***,生物學家。是我國生物科學研究的領導人,那麼關於生物學家童第周還有哪些資料介紹?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生物學家童第周的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生物學家童第周的資料

  童第周是我國著名生物家、教育家,同時也是我國實驗胚胎學的主要創始人,中國海洋科學研究的奠基人,不得不說,童第周對我國生物實驗的發展與進步有著重大的推進作用。

  1902年5月28日,童第周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只可惜父親早逝,童第周是由兄輩一起撫養長大的。童第周從小就有著一般人難有的堅持與努力,在考取寧波效實中學後,成為了三年級的插班生,成績並不好,但是童第周擦乾眼淚,堅持不懈,就這樣直到高三期末,童第周的總成績已經名列全班第一。童第周靠著這種刻苦,1930年踏上了前往比利時留學,雖然生活十分清苦,但他並沒有後悔與放棄,在導師達克教授與助手們沒有剝掉青蛙卵子外的薄膜後,童第周第一次在眾人面前,展示了自己生物實驗的天賦,他用針將卵膜刺破,一下子就將卵膜剝開了。1931年,九一八事變讓童第周有著想要迫切回國的想法,之後,童第週迴國就任國立山東大學的生物系教授。1950年,在提出建設中國第一個海洋科學研究院機構後,七年後童第周擔任所長繼續生物實驗。晚年的童第周也沒有放棄對生物科學的探索,與牛滿江教授一起合作,在生物性狀遺傳中的細胞核和細胞質關係的方面,取得了開創性的成就。

  1979年3月6日,童第周因為過度勞累導致心臟病發作倒在了講臺上,童第周將一輩子奉獻給了我國生物科學研究,在3月30日,七十七歲的童老與世長存。

  童第周的故事

  童第周因為家境並不好,父親是個私塾先生,從小就教導童第周學海無涯,跟童第周講古人刻苦學習的故事,並寫了“水滴石穿”四個字用來勉勵童第周,希望他可以有出息。直到童第周十七歲,哥哥幫忙他終於進了寧波師範預科班,這裡都是一些窮人家的孩子讀書,既不用交學費還管吃管住。因為在私塾讀書,所以只學習了一些文史類的知識,在學校,童第周需要付出比別人更多來學習數理知識,但是童第周從來都沒有想過要放棄,他繼續努力,想要考取寧波效實中學,但是這所學校不僅對英語要求高,對數理基礎也很重視。這對童第周來說真的是難上加難,沒有一點英語基礎,但他為了可以實現這個目標,開始自學英語,常常到深夜。只可惜哪所學校不招一年級插班生只招三年級插班的優等生,聽到這個訊息後,童第周並沒有產生放棄的念頭,一如既往地努力學習,甚至更加努力,終於“水滴石穿”,成功考取寧波效實中學,雖然成績是全班倒數第一,但童第周並沒有氣餒,依舊保持這水滴石穿的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一年後,他總成績成為全班第一!

  童第周的故事告訴我們,不要遇到困難就害怕,選擇直面困難,堅持不懈,相信“水滴石穿”。

  童第周故居

  童第周是我國著名的生物學家、教育家,同時是我國生物科學研究的領導人,實驗胚胎學的主要創始人。總而言之,童第周對我國的生物科學研究有著不能言表的推進作用,他將一生奉獻給了祖國,奉獻給生物科學。童第周擔任山東大學教授時,在青島魚山路36號兩層小樓內足足住了十一年,已然成為童第周故居。

  童第周青島故居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國立山東大學教授的宿舍樓,是一幢三進七開庭院式磚木結構的建築。因為是清朝晚期所建,年代距今已經太久,長年受到風吹日晒,同氏後人又無力維修,導致現在這座房屋的一些結構存在不同程度的斷裂、傾斜等現象。不過依舊可以看出,童第周先生居住、學習的地方還是充滿著文藝書香的感覺,居室內還有床、書櫃、寫字檯等清式傢俱,這些都相對儲存的很完好。在這座建築內,還有一個天井,中間鋪著圓形鵝卵石,四周鋪設方形紋飾的鵝卵石,天井的旁邊,還有一條長長的石條可供平時坐坐,這些儲存都相對來說比較完整。也正是因為後期沒有進行過維修,現在的這座房屋充滿著古韻,結構還是那種清末時期的風格,現在看來真得是別有一番風韻。

  童第周青島故居似乎在靜靜地等候,我們甚至該能感受到,童第周當年在這所房子裡做實驗、看書,在天井晒晒太陽的場景,青島童第周故居也似乎擁有著生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