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養生吃什麼菜好

  寒露是天氣轉冷的開始,所以寒露前後的飲食也要調整。那麼寒露養生吃什麼菜呢?接下來小編帶大家瞭解一下吧。

  寒露養生菜

  俗話說:“春吃花、夏吃葉、秋吃果、冬吃根”。根菜與其他類蔬菜相比,根菜的農藥殘留較低,廉價物美,並且營養價值豐富。寒露後天氣開始轉冷,想要養生保健不妨多吃根菜。寒露養生吃什麼菜?下面為您介紹寒露養生應該吃的五種根菜。

  一、土豆

  營養功效:第二麵包

  從營養學角度分析,土豆低脂肪、低熱量、營養豐富、富含多種抗氧化劑。一箇中等大小***150克左右***的土豆是含微量元素鉀和膳食纖維最多的食物。以土豆為代表的含鉀蔬果有助於降低血壓。此外,土豆有益心臟健康。並且只要烹飪得當,不會導致肥胖。

  土豆含有維生素C。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上班族,最容易受到抑鬱、灰心喪氣、不安等負面情緒的困擾,土豆可以幫你解決這個難題。食物可以影響人的情緒,是因為它裡面含有的礦物質和營養元素能作用於人體,改善精神狀態。

  雖然土豆的澱粉含量很高,但和山藥差不多,即使吃多了也不會發胖,口感清脆或粉質,適於炒、燉、燒、炸等,且易為人體消化吸收,因此在歐美等國被認為是“第二麵包”,聯合國糧農組織正式將2008年定為“馬鈴薯年”,還稱其為地球“未來的糧食”。

  推薦吃法:煲湯

  新鮮土豆煮後在水中仍能保持塊狀,吃起來口感很面,所以適合做湯。最常見的就是西餐中的紅菜湯,也叫羅宋湯,把土豆、胡蘿蔔、紫菜頭、洋蔥、牛肉一起煲煮,酸甜開胃。此外,土豆牛肉湯也是最經典的搭配之一,其鮮味十足,還能健脾養胃。

  溫馨提醒:發芽的土豆不能吃

  在選購土豆時要注意,土豆分黃肉及白肉兩種,黃的較粉,白的較甜。最好選光滑圓潤的,不要畸形,而且顏色均勻,不要有綠色的,勿選長出嫩芽的,因長芽的地方含有毒素,而肉色變成深灰或有黑斑的,多是凍傷或壞了,均不宜進食。

  食用發芽的含龍葵鹼較多的土豆,可因吸收過量的龍葵鹼而引起中毒,出現頭痛、腹痛、嘔吐、腹瀉、瞳孔散大、心跳減慢、精神錯亂甚至昏迷等症狀。有報道兒童因食用發芽的土豆而中毒死亡者,故應注意預防。

  二、蓮藕

  營養功效:秋藕最補人

  俗話說,“荷蓮一身寶,秋藕最補人”,秋天的蓮藕不僅是佳蔬,還是一種良藥,根、葉、花都可入藥。常吃蓮藕,有通氣利水,養胃生津,疏導關竅之功效,對於防治高血壓有很好的效果。食用蓮藕的時候,記得要將藕節去掉,因為藕節更側重止血的功效。

  另外,蓮藕富含大量的澱粉、蛋白質、維生素B、維生素C、脂肪、碳水化合物及鈣、磷、鐵等多種礦物質,肉質肥嫩,白淨滾圓,口感甜脆,生食堪與梨媲美,適宜老少滋補。

  推薦吃法:生熟兩相宜

  藕分七孔和九孔。常見的藕一般分為七孔藕與九孔藕。七孔藕又稱紅花藕,外皮為褐黃色,體形短粗,生吃味道苦澀;九孔藕又稱白花藕,外皮光滑,呈銀白色,體形細長,生吃脆嫩香甜。無論哪種蓮藕,其營養價值相差不大,只要新鮮都適合煨湯,九孔藕水分含量高,脆嫩汁多,涼拌或清炒最為合適。

  蓮藕的食用方法:“生熟兩相宜”。作為水果生吃的,味道甘甜、清涼入肺;和糯米、蜂蜜一起蒸,粉紅透明,軟糯清潤,是秋令美味小菜;和排骨燉湯,健脾開胃、營養豐富,適合脾胃虛弱的人滋補養生。

  溫馨提醒:如何烹飪不變色

  蓮藕在烹飪時變黑是因為在多酚氧化酶的催化下,蓮藕中的多酚類物質發生氧化。在沸水中將蓮藕汆燙一會兒就可以讓所有的多酚氧化酶失去活性。除了高溫處理,適當新增酸性物質也能抑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如放在稀醋水或檸檬水中浸泡後撈起,也可使其保持潔白水嫩不變色。

  三、芋頭

  營養功效:農家最重之蔬

  芋頭富含蛋白質等營養素,其塊莖中的澱粉含量達70%,口感特別綿軟。正如農諺所言:“番薯芋頭半年糧”,芋頭被視為“農家最重之蔬”,它既可當蔬菜,糧食,又可做成甜品,近年流行的臺灣“芋圓”也是用芋頭所制哦。

  秋季吃芋頭有潤肺排毒減肥的功效。秋季天氣慢慢變得乾燥,由於天氣轉涼人的食慾也開始變大,平時身體比較肥胖的人可以多吃些芋頭。因為芋頭中食物纖維素能夠讓人產生一種飽腹感,從而減少食物的攝入量。

  推薦吃法:烹煮芋頭

  芋頭含有難消化的澱粉質和草酸鈣結晶體,然而草酸鈣具有苦味且會使面板過敏,但經過烹煮後就會消失。在烹煮時果肉會變成灰色或淡紫色。芋頭的烹調方法類似馬鈴薯。芋頭經過燉煮後會使湯變得更濃,且芋頭容易吸收其它食材的湯汁。

  芋頭經過油炸或者用油煎成薄片再淋上醬汁都很美味也可切片和糖漿一起煮,就成了一道甜點。

  溫馨提醒:生芋頭有微毒

  生芋頭有微毒,食時必須熟透,生芋頭中的黏液觸及咽喉,會產生癢痛,熟吃則不會。用手剝生芋頭皮時,黏液也會刺激手部皮膚髮癢,在火旁烤後可緩解,或者可用薑汁擦拭,也有止癢的效果哦。

  寒露養生知識

  1、足部保暖

  常言道:“寒露腳不露。”寒露過後,氣溫逐漸降低,因此市民不要經常赤膊露身以防涼氣侵入體內,同時夏季的涼鞋基本可以收起來,以防“寒從足生”。市民可每天晚上用熱水泡腳,這樣可以使足部的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改善腳足部面板和組織營養,減少下肢痠痛發生,緩解疲勞。

  腳自古就有人體的第二心臟之說。從養生理論看,腳離人體的心臟最遠,而負擔最重,因此,這個地方最容易導致血液迴圈不好,再加上腳的脂肪層很薄,保溫效能差,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響。研究發現,腳與上呼吸道黏膜之間有著密切的神經聯絡,一旦腳部受涼,就會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細血管收縮,纖毛運動減弱,導致人體抵抗力下降。因此,足部保暖格外重要。

  2、適時添衣

  另外,寒露過後,天氣寒冷,老人、兒童和身體體質較弱的市民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漸增添衣服。俗話悅“春捂秋凍”,秋天適度經受些寒冷有利於提高面板和鼻粘膜耐寒力,但是老年人和患有各種慢性疾病者,則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凍”出病來。

  換季穿衣服別換得太快,最好厚薄搭配,以保暖為主,“不穿單衣”也是寒露養生的重要一點。寒露時節,在起居上,更要合理安排。研究認為,在氣溫下降和空氣乾燥時,感冒病毒的致病能力增強。當環境氣溫降低後,人體上呼吸道的抗病能力就會下降,因此,為了及時預防感冒,要適時更衣。

  同時,還應隨時備好急救藥品,防止因氣溫驟降而引發哮喘、中風、心肌梗死等突然疾病。

  3、朝鹽晚蜜

  寒露是熱與冷交替的秋季的開始。在秋天裡,秋燥是讓人煩惱的一件事。養生專家提出,對付秋燥的最佳飲食良方就是:“朝朝鹽水,晚晚蜜湯”。

  發現面板越來越乾燥,不少人以為,只要多喝水,就可以補充水分啦。真相卻是,光喝白開水,水分反而易流失。不過,如果在白開水中加入少許食鹽,情況就大不同了,這種方法,與補充生理鹽水是一個道理。

  白天喝點鹽水,晚上則喝點蜜水,這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養生、抗拒衰老的飲食良方,同時還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祕。現代醫學證明,蜂蜜對神經衰弱、高血壓、冠狀動脈硬化、肺病等,均有療效。在秋天經常服用蜂蜜,還可以起到潤肺、養肺的作用。因此,當秋天來臨之際,最好“晨飲淡鹽水、晚喝蜂蜜水”,以保身體健康!

  4、早睡早起

  寒露過後晝短夜長,自然界中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此時便是人們保養陽氣之時,因此,人們的起居時間也應當做相應調整。《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就有“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的論段,就是告訴人們秋季養生的道理。

  專家說,早睡可順應陽氣收斂,早起可使肺氣得以舒展,因此秋季養生就要做到“早睡早起”。為避免血栓的形成,應該順應節氣,分時調養,確保健康。

  5、灸臍養秋

  如果因為脾胃寒涼而造成腹瀉,你可以用艾灸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艾灸肚臍的方法多種多樣,你可將燃燒的艾條直接懸在肚臍正上方1釐米左右,進行施灸,以有溫熱感為宜。每次灸半小時左右,每天進行1次,連灸10次為1療程。一般來說,一年四季都可以使用此法,但以秋冬季效果最佳。

  因體質虛弱而出現的胃腸功能紊亂、神經衰弱等病,用此法進行防治,效果很好。隔姜灸也是現代人經常使用的一種艾灸方法。取一塊姜,切厚片,在上面紮上幾個眼兒,放在臍上,點燃艾炷,在薑片上進行雀啄灸***就像鳥啄食一樣***,以感溫熱且舒適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