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練太極拳要從鬆入手

  太極拳教學會說:鬆能入靜,靜能領悟,所以學習太極拳先從鬆開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首先,談談“鬆”的問題。凡是練太極拳的人幾乎都知道鬆。每一個初學者在開始學拳時,老師說的最多的一個字就是“鬆”。

  這是由太極拳的本質決定的。我們知道,太極拳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把武術、導引術、中醫經絡理論相結合的產物。它的理論基礎是太極陰陽理論。其練習方法別具一格,要求用意不用力。

  其外形動作是梢節引中節隨根節催,螺旋纏繞,節節貫串。練習者從鬆靜入手,先以外形動作引動內氣,再逐步以內氣來帶動外形動作,最後達到內外相合,剛柔相濟,陰陽交融。它是一種以柔克剛,外柔內剛,剛柔相濟,至柔至剛的武功修煉。

  然而,一般人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拙力僵勁,肌肉、韌帶、關節等都很緊,經絡不通,全身協調性差。如果不放鬆,不但無法做好太極拳的外形動作,而且無法培養丹田之氣,更談不上以意領氣,以氣運身。

  可以說,練太極拳第一要領是鬆。如果不從鬆入手,就無法練習太極拳。更無法得到太極拳的精髓。

  鬆則靈,靈則虛,虛則靜,虛則無所不容,靜則無所不應;鬆則通經活絡,丹田之氣能循經走脈,暢行無阻,入於骨髓,充於肌膚,貫於四梢,歸於丹田;鬆則全身協調,才能做到“ 意為令,氣為旗,神為主帥,腰為驅使”。

  以腰為主宰,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鬆則人體處於高度自然狀態,意氣神形合一,技擊時才能實現“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稱彼勁之大小,分釐不錯;權彼來之長短,毫髮無差。”

  沾黏連隨,捨己從人,引進落空,後發先至;鬆則穩靜心性,修養腦力,清醒智慧,培養丹田之氣,是增長內勁最佳的手段。只有放鬆練習,才能獲得入裡透內、鬆活抖彈的內勁。

  何謂鬆

  簡而言之,即是意鬆體鬆,內外皆鬆。首先是意鬆。人生在世,難以擺脫世俗紛擾;凡夫俗子,無法保持內心清靜。因此練拳時首先要洗心滌慮,平心靜氣,放下包袱,物我兩忘,進入一種非常放鬆的精神狀態。

  其次是體鬆,四肢百骸,五臟六腑,肌膚骨節都要鬆開。鬆的關鍵在於全身筋絡鬆開,筋絡鬆開的關鍵在於節竅的放鬆。要用意念貫注於節竅,想著放鬆,以意想竅,循竅而行,日日貫注,功久,節竅自然鬆開。

  要虛領頂勁、含胸拔背、胸空腹實、氣沉丹田、鬆腰落胯、圓襠扣膝、五趾抓地、湧泉穴要空;要沉肩墜肘、塌腕舒指、勞宮穴要空。其中最重要的是肩和腰胯的放鬆。

  兩肩要鬆得手臂像是用繩子掛著一樣,腰胯要鬆得身體像坐在板凳上一樣。這些要求,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非經過多年堅持不懈的練習,難以達到。

  總之,鬆是在意念放鬆情況下實現的人體的自然狀態。它是一種精神飽滿狀態下的意念和肢體放鬆。初學者不易把握,一提到放鬆,往往就是一副四肢無力、懶洋洋的樣子。其實這並不是鬆而是懈,應注意二者的區別。

  太極拳放鬆八大好處

  1.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可以使精神上放鬆。緩解緊張情緒對身體的危害。

  2.可以使腹式呼吸和橫膈運動不受牽制,在療病保健和技擊上,都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

  3.肌膚骨節處處開張以後,氣血周流無滯,氣行於骨節隙縫之中,能加強節節貫串的作用。

  4.面板觸覺和內體感覺的靈敏性,動作上的順遂和圓活性都能獲得高度的發展。

  5.全身骨節由於放鬆而自然下沉,發展了下肢的支撐力,胸背、肋骨節節松下,外向前合,有助於沉氣,穩定重心。

  6.能夠發展力量和速度。因為全身處處放鬆了力量,才能毫無阻礙地、圓活地加快速度。

  7.穩定的重心有利於動作的靈敏和技擊運用時的發力。

  8.放鬆用意的練習,有助於提高技術,提高人的情緒,增強人的自信心和力量。

  如何練習能全身放鬆

  第一.要思想人靜

  心靜才能體鬆,體鬆也才便於心靜。兩者互為其根,互相作用,相輔相成,是辯證關係。如果練拳時邊練邊說話,不僅會使動作紊亂,內氣外散***“內練一口氣”***,而且身體也很難放鬆,既達不到養生目的,也不利於技擊。

  因此,練拳前一定要做好各項準備,從預備式開始,就要屏棄一切雜念,物我兩忘,將思想全部集中到所練的套路上,鎮定、沉著,專心致志,靜心演練。

  第二.要用意識引導行動,這是太極拳的執行法則

  拳論說:“意氣君來骨肉臣”、“用意不用力”。意是一身的統綱。前輩講:“沒有意,只有形,就是體操。”因此,行拳中一切動作都應由意念支配,以意領先,以意行氣,以氣運身,這樣,全身的筋、骨、皮、肉和肌腱、韌帶才可得到徹底放鬆和舒展。

  第三,要順應陰陽,順應自然規律,陰陽相和

  一切動作都應是自身本能的“天然自動”,而非故意做作。動靜相兼,虛實結合,曲直互用,蓄髮互孕,剛柔相濟。每個動作都應在規律的架構內活動,既不能不到位,也不能超越其界限。

  要掌握好分寸,適可而止,不能隨心所欲或反序亂序,務使動作平常自然,輕鬆愉快,圓潤和諧。

  第四,要動作輕靈。“聽之至細,動之至微”

  輕起輕落,慢起慢落,點起點落。真正做到邁步如貓行,運勁如抽絲。身體不能“硬邦邦的”。落腳不“撲騰撲騰”的響。

  第五,要“慢中求功”,這是太極拳與其他拳種的一個重要區別

  演練時一定要以緩慢的速度進行,不急不躁,沒有對快速、猛烈的追求,不僅不以"速度取勝",而且還應"以慢制快",只有這樣,才容易便身心放鬆,沒有緊張的心理和情緒;才能不用僵力、拙勁、犟勁,使肢體像春風楊柳一樣,綿綿不斷地向前行進。

  第六,要適量運動,做到科學合理,安全實效,不要負重鍛鍊

  如果運動過量,身體不僅不會感到輕鬆,反而容易造成不應有的損傷。要因人制宜,量力而行,把握好運動量。初學者要由簡而繁,由易而難,循序漸進,不可貪多求快,急於求成。

  老年人和體質較差的對高難度動作不要強求,不要與年輕人攀比,這樣,才能有益於身心,延年益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