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病毒性肝炎的症狀及防治方法

  鴨病毒性肝炎是由鴨肝炎病毒引起雛鴨的一種傳播迅速和高度致死性傳染病,主要特徵為肝臟腫大,有出血斑點和神經症狀。下面一起來看一看吧!

  鴨病毒性肝炎病因

  鴨病毒性肝炎主要發生於4~20日齡雛鴨,成年鴨有抵抗力,雞和鵝不能自然發病。病鴨和帶毒鴨是主要傳染源,主要通過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飼養管理不良,缺乏維生素和礦物質,鴨舍潮溼、擁擠,均可促使本病發生。本病發生於孵化雛鴨的季節,一旦發生,在雛鴨群中傳播很快,發病率可達100%。

  鴨病毒性肝炎症狀

  1、鴨肝炎潛伏期1~4天,突然發病,病程短促。病初精神萎靡,不食,行動呆滯,縮頸,翅下垂,眼半閉呈昏迷狀態,有的出現腹瀉。

  2、鴨肝炎病鴨出現神經症狀,不安,運動失調,身體倒向一側,兩腳發生痙攣,數小時後死亡。死前頭向後彎,呈角弓反張姿勢。鴨肝炎的死亡率因年齡而有差異,1周齡以內的雛鴨可高達95%,1~3周齡的雛鴨不到50%,4~5周齡的幼鴨基本上不死亡。

  3、剖析可見特徵病變在肝臟。肝腫大,呈黃紅色或花斑狀,表面有出血點和出血斑,膽囊腫大,充滿膽汁。脾臟有時腫大,外觀也類似肝臟的花斑。多數腎臟充血、腫脹。心肌如煮熟狀。有些鴨肝炎病例有心包炎、氣囊中有微黃色滲出液和纖維素絮片。

  鴨病毒性肝炎防治

  1、綜合措施:對雛鴨採取嚴格的隔離飼養,尤其是5周齡以內的雛鴨,應供給適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嚴禁飲用野生水禽棲息的露天水池的水。孵化、育雛、育成、肥育均應嚴格劃分,飼管用具要定期清洗、消毒。流行初期或孵坊被汙染後出殼的雛鴨,立即注射高免血清***或卵黃***或康復鴨的血清,每隻0.3~0.5毫升,可以預防感染或減少病死。

  2、預防接種:在收集種蛋前2~4周給種鴨肌肉注射雞胚弱毒疫苗,可以保護所產種蛋孵化的雛鴨不受感染,具體方法是給母鴨間隔2周胸肌注射2次疫苗,每次1毫升。雛鴨也可用肌注、足噗皮內刺種或氣溶膠噴霧等方法接種,均能有效地預防本病。

  ①從健康雞群引進種苗,嚴格執行消毒制度。

  ②用鴨病毒性肝炎I型弱毒疫苗進行免疫接種,成鴨於產蛋前半個月,肌注1~2頭份/只,產蛋中期,肌注2~4頭份/只。雛鴨出殼後1日齡或7日齡皮下注射1頭份/只。在疫區對雛雞也可於1~2日齡皮下注射DVH-1高免卵黃液或高免血清作被動免疫預防。

  ③一旦暴發本病,立即隔離病鴨,並對鴨舍或水域進行徹底消毒。對發病雛鴨群用標準DVH-1高免卵黃抗體注射治療,1~1.5頭份/只,同時注意控制繼發感染。

  ④對採用標準DVH-1弱毒疫苗或抗體控制不良的病鴨群,在排除該疫苗與抗體質量不良和合並感染等前提下,應分離鑑定病毒,探討有關DVH-II型、III型感染及DVH-1型變異株感染的情況,嘗試使用本地毒株製備疫苗與抗體,用於防治。

  春夏鴨流行病防治技術

  鴨瘟

  【預防】在10—15日齡注射鴨瘟疫苗。

  【治療】每100只成鴨用川芎15g、滑石20g、雙花10g、鬱金12g、花椒8g、肉桂20g、黨蔘15g、甘草20g,煎水取汁,加入50℃白酒200g調勻,給鴨飲服,每隻4—5ml。

  雛鴨肝炎病

  【預防】給種母鴨每年免疫2次。

  【治療】每100只鴨用茵陳100g,香薷、大黃、龍膽草、桅子、黃芩、黃柏、板藍根各40g,煎水取汁加白糖500g給鴨飲水或拌料,每天1劑,連用3天。同時每50kg飼料加禽用多維素50g、酵母片100片搗碎拌勻。

  鴨傳染性漿膜炎

  【預防】平時在飲水中加入2%—4%新諾明。

  【治療】每kg鴨體重用慶大黴素7500國際單位,調入飲水中,連用2—3天,並在飼料裡新增適量禽用多維素,提高療效。

  鴨巴氏桿菌病

  【預防】對於常常發生此病的鴨場可以每10天用喹乙醇拌飼料喂3天,按每公斤飼料25毫克使用,或每週用穿心蓮粉拌料飼餵2—3天,或用土黴素鹼按每公斤體重50毫克拌料飼餵2天。

  【治療】對病鴨用青、鏈黴素按每公斤體重各5萬單位進行肌肉注射,1天2次,連用2天見效。磺胺類藥,如磺胺嘧碇、磺胺二甲基嘧啶等,按0.05%—0.1%拌料飼餵,連喂3—5天。

  鴨大腸桿菌病

  【預防】鴨舍及用具等,平時每2周消毒1次,發現病情則每週消毒2次。

  【治療】慶大黴素按每kg體重1萬單位肌肉注射,1天1次,連用3天,或按每kg體重2萬單位加入飲水中服用,連用3天。氟哌酸按藥品使用說明用藥,連用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