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推手與摔跤

  太極拳的本質是武術,如何體現出太極拳的本質呢?太極推手是太極拳的重要表現,也是學習太極技擊和散手的重要基礎。太極拳的特點是剛柔相濟,以柔克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有的人覺得太極拳柔和緩慢,怎麼能用於實戰呢?其實不然,太極拳注重後發制人,在對戰中,剛柔相濟,戰勝對方。

  有位年輕的朋友,想參加太極推手比賽。小夥子跟一位太極名家學習有五六年,推手已經很有功底。他同他的老師說了他的想法,他的老師不同意。但小夥子似乎心意已決。

  他說他去參加主要是為了見世面。學習多年太極拳,有推手比賽,心中不免癢癢。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人總該開闊眼界。

  學習太極拳貴在堅持,常練太極拳能提高技擊能力,同時還能鍛鍊身體,太極拳具有良好的健身功能。

  不過,要參加比賽,總要有個要贏的心,如果去就是為了湊個熱鬧,海選就淘汰,在泛泛者還可以,如果是跟名家學了五六年,又在師兄弟中是佼佼者,那一定心裡不是滋味。

  一位行家跟他建議,找位好的摔跤教練,下功夫學上一年再說。小夥子聽從了建議,下功夫學了一年摔跤,果然,在一次全國大賽中取得了不菲戰績。

  民間太極推手,主要練的是聽勁懂勁,此外,還有推手中的各種技巧。而這種推手對錯的判定,主要是頂和丟。太極拳的最大特點是不用力,一頂就說明用了力,同樣,丟也說明,沾連粘隨的功夫不到家。

  太極拳是中國傳統武術的瑰寶,習練太極拳能提高身體協調性和穩定性,也是當今人們練習最多的拳法。

  有了這兩個標準,於是就要在推手中找毛病,從而去糾正。推手的另一項功用是為了彌補散手的不足。民間互相推手時都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呢,多為友好的切磋。

  其中也有要拼個輸贏的,但也有約定俗成的規則,不能摔,不能打,不能反關節。當然了,也有那不開眼的,我就用摔,用打,用反骨節,贏才是硬道理。遇到這樣的人,功夫不全面的,或者和善的,躲開不理就是了,遇到有火氣的,那就乾脆來個街戰。

  打個鼻青臉腫。這種情況總是極其少的,誰又那麼不知趣呢?要說略有點破格,那還是常有的,所謂破格點的,也就是打打擦邊球。因為畢竟大家只是玩,只是娛樂,又沒有仇,用不著街戰。

  推手是太極拳的一種輔助訓練方式,它不是實戰。然而,比賽就不一樣了。一成比賽,名字叫太極推手,雖然與太極拳還有瓜葛,實際上就已經是另起爐灶了。最近,在網上看了幾場推手比賽。更確定了這一看法。

  作為一項體育運動,一旦形成規則,無論這規則是寬是嚴,那比賽就必須在規則允許的範圍內進行。作為選手,則要在規則內施展功夫。至於用什麼招法,用哪家功夫,那就不是能夠約束得了的了。

  循規蹈矩的練習太極拳,循規蹈矩的推手,遇到不循規蹈矩的,失敗的概率就大增。真正在太極拳的訓練中練出如火純清功夫的畢竟是少之又少,就是當今的許多所謂大師,其實也多是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盪,何況弟子們了。

  太極拳十年不出門。不用力打人,才為太極拳,就是十年出了師,也未必能夠做到。在不用力中夾雜著用力取勝,已經是很不錯了。所以要求太極推手比賽完全用太極功夫那是完全不現實的。

  太極推手比賽,其實已經脫離了太極推手的本意。不過也沒什麼大礙,體育運動都是人創造的,創造出一個新的專案,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觀看柔道比賽,在我這外行看來,好看的程度並不比太極推手高出多少。

  太極推手其實就是揉手加推法和摔法。摔法與摔跤有一定的區別,就是不能主動使絆,但用腳別還是可以的。曾有人很崇尚陳式太極拳,說陳氏得名次的比較多,其實這同陳氏發展這項運動早和有官方支援不無關係。

  文章開頭那位年輕人正是有太極揉手和推的經驗,又很好的學習了摔跤,故而才能取得好成績。明白這個道理,也就明白了這太極推手比賽的訓練,它並非全來自太極,如果死守著太極遺訓不放,那就很可能敗下陣來。

  比賽中的一些招法,在民間推手中往往是不能用的。這就是站在什麼山上唱什麼歌。我就見到這麼一位,他拿過名次,他善用的招法是用手鉤人脖子,暗中伸出一隻腳埋伏在對方後退的腳後勾住,他向前拉對手脖子,對手必然向後掙,他順勢用勾脖子手的後節肘擊推對手肩部,對方向後之勢已成,而他埋伏的勾腳正好發揮作用,對方一下子狠狠的摔了個大屁墩。

  這樣的招法在民間一般是不允許的。但對方不是他的對手,真個是有苦說不出。只能暗罵不地道。須知推手中也有橫的,看不過,也不說話,只是心中主意已成。

  待到此二人推手時,那人又用此一招,這橫者,順勢就用腦門向他撞去,就聽“當”的一聲脆響,撞的他立即雙手捂住了臉。一抬開手,鼻涕眼淚都下來了。橫者趕緊說“失手失手”。

  吃虧的自然氣不順,加之自己技術這麼高,怎麼就這麼認栽。於是二人又比劃。這次他突然兩手從橫者兩臂與兩肋中穿過,企圖抱著後背向一側帶。橫者也不含糊,用肘加緊兩肋,一個大變臉,手下反關節。

  再看這位,疼的立即矮下身去,手指手腕差點沒被弄斷。橫者後來說,你不講規矩,那就別怪我玩陰的。

  講規矩的和不講規矩的玩,講規矩的就常常吃虧,對不講規矩的,只有用不講規矩對待。規則在不同的場合是不同的。

  從這個例項中可以看出,即便是簡單的推手,也還是應該預備點摔打踢拿的功夫,拳到用時方恨少,這之中缺了一項兩項,就等於手腳有殘疾,就不健全。

  太極推手的勁法

  太極推手的勁法一、聽勁

  “聽勁”是用面板觸覺感知對方勁路變化的方法,是太極推手以柔克剛和“四兩撥千斤”的關鍵,是一種對付對手攻擊的對策反應,是感覺和反應的結合。

  “聽勁”的實質是對對方攻擊的判斷,對方欲發勁擊我,我要防守反擊,必須對其攻擊部位作出準確的判斷,判斷他使用的是什麼著法,發勁的方向和大小,發力時間,我身上的著力點和他後續的勁路。對此要形成一種反射或叫反應。

  “聽勁”的技巧是隨法,隨法是在身體放鬆的條件下跟隨對方的勁路,一起運動。“隨”的功夫要做到速度上不快不慢,力量上不增不減,與對方緊密合拍。

  太極推手的勁法二、引勁

  引勁是引誘對方出力,使其深入的方法。

  引勁的技巧主要是沾粘兩種勁法。

  1、沾

  沾是向上拔高的意思。意即將對方勁路引長。在動作方法上,只要順著對方來勁的走向略微加快一點速度,使對方在不知不覺中也加快了進攻的速度,想要追趕你而被你調動,其狀態猶如磁石吸鐵一樣。

  2、粘

  這裡的“粘”就是如膠似漆的意思。指對方後退時,手臂就像膠漆一樣地粘住對方,使其擺脫不得,在不知不覺中陷入困境。

  在動作方法上,只要順著對方退勁的走向略微加快一點速度,同時使自己的勁力直指對方的中心,使其在不知不覺中加快了後退的速度,想要擺脫卻又擺脫不得。

  太極推手的勁法三、化勁

  化勁,即化解對方的勁力。在推手時,當對方的手接觸我身發勁的一剎那,依靠我自身的極小活動把攻來的勁消耗掉,其原理是使對方發出之力作用在一個圓活鬆柔的物體上而耗失掉。

  化勁的技巧是走法。意即使對方的勁力從自己身體邊走開。在動作方法上,通過全身的內收旋轉,使對方的來力突然撲空,並從身邊滑落,其狀態猶如縮小並旋轉的氣球。

  太極推手的勁法四、發勁

  發勁是勁力的釋放方法。將通過練習而具備的勁力積蓄、傳遞條件綜合起來,實現對外界的作用。

  其勁的技巧是:“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見《太極拳論》***。它是肌纖維由收縮變為伸張,由緊到鬆,使力由腳“傳遞”到手的過程,那就是“由腳而腿而腰”和“形於手指”。

  完整一氣概括了體內的匯聚和傳遞的全過程。做法是腳蹬地、伸腿、長腰、豎脊、懸頸、消肩、展臂、直腕、彈指,全身完整一氣,把勁發出體外。

  發勁過程

  一個完整的發勁過程必須經過四個相對獨立而又密切聯絡的階段。

  1、“聽”勁明力階段

  全身放鬆,跟隨對方運動,以探對方勁路。

  2、引探虛實階段

  用沾、粘法引長對方勁路,以引出對方的整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