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寫森林的散文精選3篇

  森林堅決地抖掉了身上殘餘的夜的黑暗,渾身蒼綠,威風凜凜地站了起來。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內容,希望對你有用。

  關於寫森林的散文精選篇一:走進森林

  初春的大地還帶著幾份寒意,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大地上還是一片枯黃。綠色還未能成為此時的主色調。清晨我們走出市區,一路向南,向著合作市郊的南山林區進發。它距離市區直線距離不足十公里的行程,這裡有一片天然形成的森林,其面積不算很大,估計佔地三千多畝,海拔三千米左右,樹種主要以白松、油松為主,還夾雜著部分柏樹及高山小灌木,如黃刺、黑刺、高山杜鵑及其他一些不知名的小喬木,這裡除了高大筆直的松樹外,其他的樹種大多不高,高的不過七八米,低的也就二三十公分。

  沿著彎曲的鄉間小道不斷行進,時兒在溝壑中,時兒在山脊上,經過兩個多小時的徒步,此時我們已經來到了林區的腳下,眼前一片蒼萃、一片墨綠,一股清新淡雅的松香氣息輕輕向你襲來,真令人心曠神怡,心緒激盪,抬頭仰望,高聳挺拔的松樹直入雲端。顯得那樣雄偉,那樣壯觀。從山下到頂峰,距離雖說不算多遠,但道路卻曲折陡峭,各種植物生長的很密集,真可謂是荊棘載途,道路險峻。沿著林間彎曲的小道艱難的向上攀登著,時不時停下腳步,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呼吸的速度加快了很多,彷彿心臟都要奔竄出來似的,一路氣喘吁吁,伴隨著激烈的心跳聲,不得已只好停不腳步休息一會兒,也就是在這休息的間隙之間,才能給視覺一點機會,飽覽這林間優美的景緻,樹木那高大粗壯的軀幹,錯落有致的展現在你的周圍,密集的枝條將藍天、白雲和陽光全都阻擋在外面,沒有幾縷陽光可直射到林地來,走進森林裡顯然要比林外陰暗了許多,潮溼了許多,也溫暖了許多。樹下那早已換上一身鮮豔綠裝的苔蘚,厚厚實實地圍繞在樹根下,一腳踏下去綿綿軟軟,好似地毯一樣,讓人不願抬起腳步向前行進。再看林間的空地上處處都是從樹上掉落下來的鬆塔和早已枯黃的松針,密密麻麻地鋪蓋在地面上,灌木叢中密佈的枝條不時會阻擋你的去路。這裡既有參天的大樹,也有剛剛破地而出的小樹苗,既有已經歷了幾年風雪冼禮已經長成一二米高小樹,也有幾米乃至一二十米甚至幾十米高大的樹木。那高聳雲端的參天大樹的根系深深地扎入大地之中,根深蒂固,其深度難以探尋,有的根系確裸露在地表之上,其根系相互交織在一起,它們粗大而有力,一棵高度不過三十多米,直徑不過三四十公分的樹木,其根系佔地面積就得需要幾十平方米的地域供其使用,是啊,沒有這樣的地域,又怎能滿足於它們向上延生的需求哪!沒有了堅實穩固的根基,又怎能長成今日的參天大樹哪。它們懂得如何因地制宜,因勢利導,或深深紮根於泥土之中,或因地勢堅硬而向四周拓展其根系。森林中也有竟爭,你看那棵因為周圍過於密集而失去了生存空間,只有乾枯的軀幹立在那裡,再看那棵因根基不穩早以橫臥在叢林之中直到腐朽。但我們看到更多的,確是它們在充滿生機的和諧氛圍之中茁壯成長,它們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在有限的空間裡相伴而生。在這一片樹林中,生長著幾十種及至上百種植物,有灌木、喬木及草本植物,以及各種菌類。

  除此之以,這裡還棲息著許多禽類、獸類及昆蟲類生物。森林成了它們生活的天堂,不信你聽,林中傳來各種鳥鳴聲,時兒優雅、時兒清脆、或獨奏、或合唱,此起彼伏,好不熱鬧。有時還會傳出幾聲動物的鳴笛聲,常去野外郊遊的人說,那是香麝***又稱香獐子***的叫聲,順著聲音尋找過去,然而只聞其聲,難覓其影。著實令人有點遺憾,但畢竟還是聽到其聲了,至少說明這裡有它們的身影。其數量幾何,就不可而知了。真希望它們的群體能夠壯大起來,繁衍下去。因為這裡原本就是它們與羚羊等動物的棲息地,古老而永遠的家園,它們才是這片大地上真正的原始主人。曾幾何時它們的身影一度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如今,人們時常會在野外偶爾能夠目睹它們的身影,雖然數量還不多。但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見到它們成群結隊的身影展現在人們眼前。其實,我們原本就可以與其和諧相處在同一片藍天下的。

  登上山頂,明媚的陽光又照射到我們身上。站在頂峰,心潮澎湃,一陣清風吹過,一路的艱辛早已化為烏有。北坡下是那鬱鬱蔥蔥的森林,南坡下還是那泛著金黃色的草地,沒有了一棵樹木。沿著山脊望去一條明顯的界限將它們分開,各自生活在屬於自己的空間裡,涇渭分明。而它們確很少去侵佔不屬於它們的空間。這難道不是和諧嗎!

  關於寫森林的散文精選篇二:在森林裡

  好久沒到山上來了,兩個月前來過一次,也就看了兩眼便匆匆離去,根本無心留意山間的一草一木,而這一次,我卻要在這森林裡呆上好幾個小時,與森林裡的萬物同呼吸,共藍天白雲,一種親切感油然而生。

  森林裡除了花草樹木,還有無數生物,目光所及處,蚊蟲飛舞,螞蟻搬家,蟬聲繞林,還有碧綠的螳螂,一閃而過的蝴蝶,以及隱藏在深草裡的毒蛇……這些在城市裡千年一遇的東西,在森林裡卻遍及各地。

  閒來無事,用零食填補嘴巴的寂寞和煩躁的心情,垃圾隨手扔在地上,不一會兒,竟引來了一群螞蟻,我有些愕然,因為我吃的是辣制食品,螞蟻也能吃嗎?它不怕辣嗎?我不禁懷疑,可是,在我猜想間,螞蟻已經排好隊搬辣椒皮了,還有一群如飢似渴的飲辣椒油,我愣住了,看著我吃不完的殘屑被螞蟻幹掉,不知道它們吃了會不會生病,最好不要,不然我會內疚的

  森林裡訊號微弱,想打一個電話都成了一種奢望,突然特別想念那些親愛的朋友們,不知道他們過得可好,有沒有想念我,不知何時才能相聚,對酒當歌。平時有訊號的時候,一心忙於各種,現在閒了,卻依舊無法暢談,不禁黯然神傷。

  後天就要上班了,離放暑假僅僅五天,竟有些迫不及待了,工資雖然不多,但養活自己還是綽綽有餘,說不定哪天不開心了,我就開始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遠離這裡,到一個誰也不認識的地方去。看看別人的生活。學學別人的快樂。

  要下山了,竟有些不捨,因為那野花的芬香我還沒聞夠,野草的嫩綠我還沒看夠,蟬的歌聲我還沒聽夠,這種什麼都不用想什麼都不用做的氛圍我還沒享受夠,不知下次歸來時,又是何年!我是這樣深愛著這一片土地。甚至想著某天我要是厭倦了城市,我就搬到這裡來,搭一小屋,種幾畝薄田,養幾隻白兔,過上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只是不知有沒有人陪我,有沒有人不認為我是瘋子。如果有,我想,我肯定會來的。

  無聊的時候就看看書,寫寫詩,種種花,釣釣魚……想著就詩情畫意

  再見了,森林,等我再回來,與你為伴。讓你不寂寞。

  關於寫森林的散文精選篇三:有松鼠的森林

  第一次到朋友家做客,與他一同攀爬澄空山。

  他帶我坐上了一輛麵包車,我坐在副駕駛上,仔細打量他粗壯的胳膊是如何駕馭這個細細的方向盤,每回轉彎,我都擔心方向盤會被他扯下來。我把車窗搖下,大山清新的空氣“呼呼”的往車內灌進來,十分清爽,自然的風比空調的涼風要好太多,朋友很適時宜的開啟音響,如天籟般的樂聲在車內迴響。

  車子平穩的停在山腳下,一下車,我見到了朋友家鄉那條寬廣的連水河,河的左岸是我們,右岸就是澄空山,河流在山腳流淌,在右岸激起許多浪花和小漩渦,河水拍岸的聲音是單曲迴圈,不斷的傳到耳畔。更讓我震撼的是橫跨在連水河上方的鐵索橋,在這深山峽谷中修建一座鐵索橋該是花費了多大的力氣。朋友說橋有五十米長,這讓我想起了《飛奪瀘定橋》裡讓人望而卻步的鐵索橋,我看到那冰冷的鐵鏈散發著寒光。

  我們沿著鐵索開始往對岸走去,開始的那十米,鐵橋架在岸邊,橋下是雜亂的石頭和泥沙,還有紮根在亂石中的植物。鐵索橋上鋪的是厚木板,木板是拼接在一起的,左右沒有護欄,也沒有其它防護措施。走了十幾米後,透過木板間的縫隙,我看到橋下青綠色的河水泛著白色的泡沫,一閃而過,還看到許多小漩渦在打轉,我突然就害怕起來,萬一橋忽然斷了,木板忽然裂開了,那我們……

  還沒開始爬山,我雙腳開始發軟了,但我將恐懼全都掩藏,不讓朋友發現。

  膽顫心驚的走過了鐵索橋,餘魂未定,就開始攀爬這高聳入雲的澄空山。從山腳望去,整座山一片翠綠,青松翠竹,枝繁葉茂。路邊青草叢生,像一個個路標,指引我們往山頂走去。樹冠遮天蔽日,陽光被剪碎,只投下一點點光芒。

  我們爬到半山腰,見到一棵高大的栗子樹,這顆樹有些年頭了,樹根像一張巨大的蜘蛛網般裸露在地表,由於山中沒有亭子,於是我們以樹根為椅,坐著休息。

  忽然間,我看到樹上有個小精靈在跳動著,灰色的皮毛,胸前還有一點白色,四肢短小得幾乎看不見,後面拖著一條小小的尾巴。我示意朋友趕緊看一看這難得一見的景象,朋友立刻驚訝的說,“呀!是松鼠!”

  松鼠?我心頭一緊,這不見經傳的大山裡頭竟然有松鼠,這太不可思議了。

  我繼續觀察那隻小松鼠,它乖乖的站在樹枝上一動不動,雙眼直直的看著我們,興許是我們的到來打擾了它,或者是我們侵犯了它的領地,它正驅趕我們。片刻後,它敏捷的跳到另外一根樹枝上,它的速度很快,我看不清它矯健的身姿,然後就找不到它的蹤影了,彷彿它不曾存在過。

  我知道,在這座山的某棵樹上,有它的一個家,無論是人,還是其它動物,都得有個家。此時它出現在這棵栗子樹上,應該是在尋找食物。山中,不僅只有松鼠,還有其它的小動物,森林是它們活動的場所,也是它們賴以生存的地方。這座山幾乎是與世隔絕,與外界的聯絡僅僅是依靠那條鐵索橋,所以很少有人來打擾它們的生活,這片森林才成為了一片淨土,成為了它們的樂園。

  朋友在我們休息的地方找到了一株桃金娘,桃金娘的果子我們稱為捻子,此時正是它成熟的季節,紫得泛光的捻子掛在枝頭,十分誘人。朋友摘了些回來,分了一半給我,我問朋友有沒有把果子都摘完了,朋友說還有些沒成熟,沒摘完。我暗想,剩下的果子,應該夠山中的精靈享用了吧。松鼠吃捻子嗎?

  休息完之後,我們繼續我們的旅途,直到我們攀上山頂,一覽眾山小。

  俯瞰下方連綿向東流去的連水河,此時看著像是一條淺淺的小溪流,彎彎曲曲,勾勒出一條哈達;那條鐵索橋只像是一根小小的樹枝,看著澄空山山上的這片林海,還有遠處重巒疊嶂的山峰,心曠神怡。極目遠眺,藍天、白雲、青山、綠水構成了古人筆下的世外桃源。我躺在山頂的一片草地上,悠哉的看著藍天牽著白雲流浪。

  遠處有座更高一點的山,我看到山頂露出垂直在山崖邊的白色的石頭,像是被積雪覆蓋了般。白色部分的岩石組成了一張山神的臉,應該是叫山神吧,頂端有兩小塊區域顏色暗一些,成了山神的眼睛,中間有條明顯的長痕,那是山神的鼻子。五官精巧細緻,肌理層次分明,這山中的生命在它的庇佑下,健康成長。

  爬山回來後,我除了記得那片翠綠的林海,還記得那隻曇花一現的松鼠。松鼠不是什麼稀罕物,如今在動物園也能看到它們的身影,但在澄空山遇到的那隻松鼠,十分特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