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論語八則讀後感

  《論語》真的是一部很富有哲理的書,它都會激勵著人們不斷的積極進取,在各個領域,都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範文1

  論語,一個古今中外的經典文學。他講述了“仁”.“禮”.“德”……的教育,讓我們懂得了真心待人,與人為善彬彬有禮,敬賢禮士,冰清玉潔,嚴於律己 ……

  在孔子看來要想完全達到仁是極不容易的。所以他教人追求仁德的方法,那就是“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即廣泛地學習文化典籍,用禮約束自己的行為,這樣就可以不背離正道了。同時也要重視向仁德的人學習,用仁德的人來幫助培養仁德。而仁德的人應該是自己站得住,也使別人站得住,自己希望達到也幫助別人達到,凡事能推己及人的人。

  “仁”,我們要先讓自己學會去愛,在引領他人學會去愛,讓世間充滿愛,大愛滿人間!

  《論語》是中華民族的靈魂之作,也是人類歷史與世界各國共同的寶貴財富。

  讀《論語》,讓我懂得了君子之道,明白了為人處世的道理。學論語,學寬容,

  學論語,學正義。學論語,學義氣。

  讀了論語,我們要學會寬容和忍讓。即使別人對不起我了,我也應該原諒她。是論語讓我知道了,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學會了寬容別人,也就快樂了自己。我們何樂而不為?

  讀了論語,我們要學會正直和善良,我們用真心對待他人,用心底那顆最忠誠,最熱情,最樸素,最真誠的心對待別人。

  人們常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社會環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從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見自己的影子。其實人這一生有什麼樣的朋友直接反映他是一個什麼樣的為人,好朋友就是一本書,他可以開啟整個你的世界。所以對待朋友要有義氣,才夠朋友。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論語給予我們的是無窮的真理與智慧,未來的日子我將通過論語不斷地進行自我增值,不求做一個腰纏萬貫的有錢人,只求做一個心明如鏡的快樂人!

  範文2

  我讀論語的時間不長,也沒有通篇詳細的讀,但是卻在字裡行間已經被孔子深深的感動,為他的胸襟和智慧折服!大家儘管有這樣那樣的看法,但是請想一想:縱觀世界歷史,有哪一位思想家象孔子這樣兩千多年還被後人這樣敬仰和傳誦?孔子一生甚至都沒有一部自己的著作,僅憑著學生們記錄他言行的這部論語就能讓我們如此受用終生。

  漢初,大儒叔孫通向劉邦說“夫儒者,難於變革,可與守成”。斯言一出,遂使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成為兩千多年來各朝代長治久安的“守成”之學。建國已五十多年,“五十而知天命”,和平歲月,弘揚以儒家文化為主體的優秀傳統文化,應該是“守成期”,順理成章的天命。其實,儒學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不僅可與守成,亦可催人進取,儒家文化中蘊含的對現代生活有巨大作用的力量,不僅是為某個階級服務的政治哲學,也是直指人心的人生哲學,儒學在歷史發展中多少次沉浮坎坷,命運懸於一線之際卻總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就是因為這其中蘊藏著巨大的潛能,那是超乎政治倫理之上,鮮活在平常日用之間,本於生命,積極進取,追求成功的永恆精神。

  人生,就要有積極的心態,明確的目標,靠堅持不懈地努力行動來獲取成功,這是天地自然社會賦予人類亙古不變的使命,也是儒家文化的根本精神,終極目標,整體主題。

  而這些,卻是孔子給我們的啟示。

  我們有責任將這種精神弘揚光大,昭示世人!

  關於大學論語八則的譯文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

  孔子說,光學習而不思考就會使人受矇蔽,只思考而不學就會很危險。

  孔子說,仲由,我告訴你什麼是“知或不知的正確態度”——知道的就說知道,不知道的就說不知道,這才是聰明智慧啊。***依據楊伯峻《論語譯註》***

  孔子說:“幾個人在一起,必定有我可以學習效法的人!選擇其中好的,來跟他學習,對於不好的,如果我也有就改之。”

  這三則語錄看似都是在講學習,其實講的都是人的道德修養,也就是人之所以為人的做人功夫。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不捨晝夜。***《論語·子罕》***

  孔子來到河邊上感嘆道:流逝的歲月就象這流水啊!晝夜不停的在流淌。

  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論語·子罕》***

  孔子說:天氣冷了,然後才知道松柏樹是最後落葉的。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論語·里仁》***

  孔子說:富與貴***發財和做官***是人人所希求的,但是如果不是用正當的手段取得,君子是決不接受的。貧窮與卑賤是人人所厭惡的,但是如果不能用正當的手段來擺脫,那麼就寧可不擺脫。君子失掉仁,怎麼成就他的聲名呢?君子就是在吃完一頓飯這樣短的時間也不能離開仁,匆忙急促的時候是這樣,顛沛流離的時候也這樣。***這段話開頭一句的意思後世概括為“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衛靈公》***

  孔子說:志士仁人,不會為了求生而妨害仁德,只有犧牲生命以成全仁。***這個意思在後世被概括成一個成語:殺身成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