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理護理體會論文

  老人是一個特殊群體,老年人心理護理是護理工作的重要內容。解決老年人的心理問題,對於老年人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心態具有重要意義。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淺談如何做好老年人的心理護理》

  【摘要】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程度日趨增加,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問題也越來越受到醫療,護理工作著的廣泛關注。老人是一個特殊群體,老年人心理護理是護理工作的重要內容。解決老年人的心理問題,對於老年人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心態具有重要意義,那麼如何根據現代老年人的心理特徵,採取有效的心理護理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使老年人在身心愉悅的狀態下度過各自的晚年生活,是我們護理人員值得探討的課題。

  【關鍵詞】 老年人; 心理特徵;心理護理;護理人員

  1 認識老年患者的主要心理特徵

  1.1 孤獨與失落感。老年人由於獨居、喪偶、人際交往減少,行動交往不方便,加上住院期間生活單調,與家人及外界缺乏情感交流和心裡溝通,患者常常易產生被拋棄感,心理上也往往產生隔絕感或孤獨感,因而導致性格、行為的改變,多表現為固執、自尊心強、沉默寡言。而有的老年人特別害怕孤獨寂寞,這種擔心進而會感到煩躁無聊。部分離退休人員因覺得自己資歷老、貢獻大,在位時與退休后角色和地位的反差,心裡難免會產生失落感。所以脾氣就比較暴躁,配合性較差,希望受到周圍人的尊重和恭順。

  1.2 恐懼和焦慮,主要表現為焦躁不安。由於老年人的各種功能下降,某些疾病可給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尤其是那些病情較重、“自我診斷”不清的病人,心情更加焦慮。尤其是急性喉炎、急性厭炎或者是氣道異物所造成的氣道阻塞的病人,窒息感明顯,致使有瀕死的恐怖感,加上住院後在飲食、休息、生活方式方面難以適應,此類患者心裡處於恐懼和焦慮的狀態,多表現為煩躁不安、睡眠質量不佳、不思飲食。

  1.3 容易敏感和猜疑。大多數的患者處在剛進入患者角色階段,行為退化、感情脆弱、依賴心理較強、自我控制力下降。處在這個階段的老年患者常敏感多疑,加上醫患之間資訊交流不夠暢通,容易造成老人自己去推測猜想,如自己的病情是不是很嚴重?懷疑醫生、護士甚至家人都在對他是不是有意隱瞞病情?周圍一個細小的動作,甚至一句無意的話語,都可能引起他的猜疑,加重其心理負擔。有時候,當患者自身出現與不治之症患者有相似症狀時候就會聯想自己是不是也是這樣的病,產生疑心,多表現為情緒低沉、沉默少語,常常無端的發脾氣。

  1.4 沮喪和抗藥心理。老年患者的心、腦以及其他器官趨於衰退和功能下降,常常會感到力不從心和老而無用,如果再加上病情反覆、治療效果不明顯,容易產生悲觀與自責。此類患者多表現為意志消沉、精神沮喪、不願與人交往或交談,對治療及疾病的轉歸表現漠然,不積極的去接受治療和護理,消極化等待著“歸宿”。對於同時患有多種疾病的老年人由於長期服藥,飽嘗疾病之苦和藥物不良反應的刺激容易產生沮喪和抗藥心理。

  2 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護理

  2.1 老人心理上容易孤獨,尤其是喪偶老人,在情感上更需要人給予更多的關心,所以護士要有耐心,平日多去巡視,在生活起居上多給予幫助和關注。同時,鼓勵家人親友常探視,取得家庭成員的理解、支援和照料。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動員他們到院內散步,呼吸新鮮空氣,適當做些喜歡的活動或適合老年人特點的體育鍛煉。鼓勵他們與周圍的病友多交往,培養多種興趣,豐富生活內容,從而分散注意力,調節緊張情緒,消除孤獨寂寞心理,使其永保良好愉悅的心理狀態。

  2.2 護理人員要以美觀整潔的儀表,親切的微笑與問候,創造出寬鬆和諧的氣氛,這對病人焦慮、恐懼心理能起到安撫作用。患者病情輕重緩急有所不同,如心血管門診的病人,疾病的變化常常很快。所以,要隨時注意觀察病人的病情變化,主動了解病情,準確分診,協助就診,且態度要和藹,以消除病人焦慮的心理。要多與老年人交流,瞭解老人的“心所想”我們才清楚“如何做”。

  2.3 做好交流,增進感情,增加信任度,減少猜疑。常言道“交流是開心鎖”,良好溝通的交流,不僅可以給患者以鼓勵,使患者樹立戰勝病痛的信心,消除恐懼感,而且能增進與患者的感情,增進信任度,打消患者猜疑敏感的心理。護理人員要多與他們交談,聆聽他們的意見和建議,使他們從心理上得到滿足,進而對有利於病情的恢復。對於好猜疑的老年患者,我們必須儘可能的滿足患者的需要,一味的隱瞞,只能事與願違,要儘早取得他們的信任,減少猜疑和誤會。在交談中方式要靈活,談話要把握分寸,要考慮到病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三思而後答,該解釋的一定要解釋,需要保密的不能直言相告,但要給一個看似合理的理由使患者能接受。儘量多鼓勵,讓他們放鬆心情,以保持良好的心態接受治療和護理。

  2.4 幫助患者調節情緒,增加患者戰勝病情的信心,科學合理的健康教育是打消老年患者沮喪和抗藥心理的“良藥”。

  ***1***幫助老年人調整情緒。對於一些沮喪的老年患者,護理人員應給予其心理上的支援,經常與他們交流,瞭解他們的思想變化和情緒變化。幫助老年人調整情緒,給予老年人特殊的照顧,熱情的關懷;幫助老年人積極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問題,調整心態,鼓勵他們積極參加力所能及的活動和鍛鍊。***2***增加患者的信心。“信心是半個生命,淡漠是半個死亡”,患者有了信心才能產生頑強的意志,才能挖掘抗病的潛在能力。護理人員應引導老年人樹立堅強的信念,正確的生活觀,保持坦然處之的態度,樂觀的情緒,從生活中尋找生存的意義和樂趣,這樣可以使患者擺脫沮喪感。

  結束語:心理護理已成為現代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護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環。醫護人員要依據不同患者的心理特徵,“因人施護”,滿足患者心理需要,使患者心情愉快,以獲得最佳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化前珍,郭明賢.老年護理與康復[M].西安:第四軍醫大學出版社,2007

  [2]胡佩誠.醫學心理學.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 2000

  [3]莫孫淑冰,廖進芳,劉均娥.與病人溝通的重要技巧.中華護理雜誌,2004,39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