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理特徵和心理護理的論文

  老年心理護理是護理學的一個重點,老年期是人生的一個特殊時期,是人生的完成階段,也是實現作為人的生活價值的最後時期。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老年患者心理特點及心理護理

  對老年患者實施心理護理是一項重要工作,如何根據現代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徵,採取有效的心理護理促進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是一項值得探討的課題。以下就常見的老年心理問題進行了總結,並提出干預方式。

  1 當前老年患者的心理特點

  1.1失落和孤獨現代老年患者常因自己資歷老、貢獻大、經濟好,在位時與退休后角色的反差,心裡難免會產生失落感。性格就比較暴躁,順從性較差,喜歡周圍的人能尊重並恭順他們,表現為自以為是、固執己見、獨斷專行、易激怒、好挑剔責備他人。而有的老年患者特別害怕孤獨寂寞,在住院期間,由於生活單詞,與家人及外界缺乏情感交流和心裡溝通,患者常常易產生被拋棄感,因而導致性格、行為的改變。心理孤獨的老年患者,多表現為固執、自尊心強、沉默寡言。

  1.2恐懼和焦慮由於老年人的各種功能下降,某些疾病的急性期可給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如心肌梗死,患者可因持續性劇痛而產生瀕死的恐懼心裡,加上住院後在飲食、休息、睡眠等各方面難以適應,日常生活規律被打亂,加之身患疾病,從而精神上產生恐懼和焦慮,此類患者多表現為煩躁不安、痛苦呻吟、睡眠不佳、不思飲食,只關心治癒時間及預後。

  1.3敏感和猜疑老年患者常敏感多疑,推測猜想自己的病情很嚴重,又懷疑醫生、護士甚至家人都在對他有意隱瞞病情,周圍一個細小的動作,一句無意的話語,都可能引起他的猜疑,加重其心理負擔。當患者可能出現與不治之症患者某一相似症狀而產生疑心,多表現為情緒低沉、悲傷哀痛、沉默少語,常常無端的大發脾氣。

  1.4疑老和悲觀老年人的心、腦以及其他器官趨於衰退和功能下降,會常常感到力不從心和老而無用,由於病情反覆、治療效果不明顯,從而產生悲觀與自責。此類患者多表現為意志消沉、精神憂鬱、束手無策,常暗自傷心落淚,不願與人交往或交談,對治療及疾病的轉歸表現漠然,不願接受治療和護理,消極化等待著“最後的歸宿”。

  1.5沮喪和抗藥心理老年人往往同時患有多種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腦梗死等,長期服藥,飽嘗疾病之苦和藥物不良反應的刺激,產生沮喪和抗藥心理。

  1.6憂鬱的心理憂鬱症是老年患者常見的一種負性情緒,研究表明,老年住院患者抑鬱症狀發生率為42%,且腎內及神經內科病房較其他患者憂鬱症狀更為突出。

  2 老年患者的心理護理要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護理,不僅要了解患者的心理,而且要善於對患者心理作出正確診斷,給予心理治療,針對不同民族患者個體差異及疾病階段所表現的不同心理,遵循護理程式實施有效的心理護理。

  2.1心理評估細緻觀察瞭解患者的性格、愛好,病情變化和家庭環境情況,收集患者的心理資訊,掌握其心理活動,以便有針對性的開展個體化心理護理。收集資料的方法,一是通過直接和患者交談,二是通過和患者親人交談,也可通過心理問卷調查形式,從中收集其心理變化資訊。

  2.2心理診斷分析患者的心理,提出心理護理診斷。針對老年人來說,心理診斷不是一次完成的,而需要不斷完善。 2.3實施措施對老年患者的心理問題提出解決方法。措施的實施可採用心理諮詢及啟發開導法。具體措施如下:

  2.3.1尊重、理解、關愛老人從溫暖的家庭到陌生的醫院,對周圍一切環境不適應,再加上疾病的折磨和對疾病認識不足而產生焦慮、恐懼情緒,作為和患者密切接觸的護士,首先要尊重、關心他們。講話禮貌,態度和藹,耐心聽取他們的主訴,對老人的健忘和羅嗦給予諒解,對老人的要求儘量滿足。

  2.3.2鼓勵和讚揚對自尊心強和虛榮心強的老年患者,應以鼓勵和讚揚的口氣,在充分尊重的基礎上,讓患者樂於接收你的治療和護理,適時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

  2.3.3消除孤獨情緒對老年患者的影響由於老年人依賴性強,易孤獨,子女平日工作忙,只有利用業餘時間陪伴,尤其是喪偶老人,他們有“感情飢餓”現象,特別需要護士關心,所以護士要有耐心,平日多去巡視,在生活起居上多給予協助。多與他們交談,聆聽他們的意見和建議,使他們從心理上得到滿足,對護理人員信賴。同時,鼓勵家人、親友常探視。對病情較輕的老人,動員他們到院內散步,呼吸新鮮空氣,酌情做些喜歡的活動或適合老年人特點的體育鍛煉,如氣功、太極拳等,鼓勵他們與周圍的病友多交友聊天,看看電視,聽聽廣播,閱讀各種書刊雜誌、文藝小說等。培養多種興趣,豐富生活內容,以達到分散注意力,調節緊張情緒,消除孤獨寂寞心理,增強戰勝疾病,恢復健康的信心,使其永保良好愉悅的心理狀態。

  2.3.4增加信任度,改善醫護患關係對於好猜疑的老年患者,我們必須滿足患者瞭解自身疾病以及有關知識的需要,一味的隱瞞,只能事與願違,要儘早取得他們的信任,減少猜疑和誤會。在交談中,要講究方式、程度、對疾病認識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掌握語言、形體和情感傳遞的技巧。遇問三思、仔細斟酌,該解釋的一定解釋清楚,需要保密的既不能直言相告,又要給予其一個可以接受的答覆。儘量讓他們心情放鬆,以最佳的心理狀態接受治療和護理。

  2.3.5維護老年患者的最佳心理狀態,是取得良好心理治療的必備條件由於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及性格出現明顯變化,我們時時、處處、事事給予理解、尊重、同情、體貼,以科學態度給予實事求是的解答,以維護老年人的最佳心理狀態。護理人員應具備“五有”:即:一有情:有情才能親切感人;二有禮:有禮才能體現尊重;三有心:有心才能體貼入微,關懷備至;四有信,這樣才能取得信賴和配合;五有益:安排一些有益於老年人身體健康的活動。

  範文二:淺談老年人的心理護理

  【摘要】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我國人口平均壽命的逐漸延長,人口老齡化的程度也日趨增加,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醫療、護理工作者的廣發關注。如何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使老年人身心愉悅的度過晚年生活,已成為當今老年人心理護理的重要內容。

  【關鍵詞】老年人 心理 心理護理

  隨著年齡的增加,機體逐漸衰老,各項功能呈直線下降,老年人的心理也或多或少地產生一些變化,出現一些心理健康問題,社群護理針對老年人的這些特點,對老年人的心理進行護理指導,以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存質量。

  1 老年人的心理問題及誘因

  1.1 失落感 老年人由於社會角色的改變,心理上會產生一種失落感,從而表現出兩種情緒:有的沉默寡語,情緒低落;有的急躁易怒,對周圍的事物看不慣,為一點小事而發脾氣。

  1.2 孤獨感 老年人由於喪偶、獨居、離退休、人及交往減少,社會及家庭地位改變,生活空間增多或身體心理及其它原因導致的行動交往不方便,老年人感到空虛寂寞,心理上往往產生隔絕感或孤獨感,進而感到煩躁無聊。

  1.3 恐懼感 老年人由於擔心患病,自理能力下降以及給心理加重負擔等問題的發生,心理上會產生憂慮感或恐懼感,從而表現出冷漠或急躁的情緒。

  1.4 抑鬱 抑鬱多由於老年人受到慢性疾病的困擾及死的威脅,從而產生恐懼抑鬱心理,有的老年人則因生活單調或失去配偶,家庭不和,內心空虛而產生了焦慮及抑鬱,有的老年人由於退休後生活方式的改變,社會交往減少,缺乏歸屬感,造成心情抑鬱,遇事灰心,悲觀失望。

  1.5 健忘 老年人智力水平下降,常出現健忘,由此老年人經常忘記吃藥,剛剛手拿著的東西,一會兒就東找西找,出門忘記關門,然後自問我關門了嗎;健忘使老年人經常懷念過去,影響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1.6 經濟狀況 目前我國老年人的經濟收入一般都低於在職人員,加上醫療服務費用的逐漸上升,老年人的經濟來源缺乏獨立可靠的保障。農村老年人的經濟來源主要靠自己的勞動和兒女供給,直接影響了老年人的營養、生活條件和醫療衛生服務的享受,從而影響身心的健康。

  2 老年人的心理護理

  2.1 定期開展老年人健康教育 有針對性地介紹疾病的基本知識,治療及康復,幫助老年人正確認知疾病,增強自我保健和照顧的能力,指導老年人樹立堅強的信念和正確的生死觀。

  2.2 幫助老年人調整情緒 護士要多給老年人特殊的照顧,熱情得關懷,減少其精神刺激,幫助老年人積極面對疾病和生活中的問題,樹立正確的對待疾病的態度和信心,向老年人講述和示範各種情緒調節法,如自我教育法,活動轉移法,溝通調節法,環境調節法和適當發洩法等。 2.3 保持家庭關係和諧 老年人身邊關心、親近的人越多,生活就越充實,因此要維持家庭關係和諧。社群護士在護理工作中多與老年人的家庭進行聯絡,教育家屬密切配合,多關心體貼老人,特別是一些喪偶及患有身體疾病的老年人,安慰開導家屬,使老年人保持心胸開闊樂觀向上的態度,減輕其的孤獨、恐懼的心理。

  2.4積極參加各項活動,培養適當的興趣和愛好 鼓勵老年人蔘加適當的活動,如唱歌、跳舞、聽音樂、打太極拳、練氣功,健身活動等。保持機體代謝平衡,促進身心健康,延緩衰老,豐富離退休後的生活,並鼓勵老年人蔘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為社會貢獻餘熱。

  2.5保持樂觀開朗的性格 護士在日常護理工作中,指導老年人保持樂觀的態度,充滿好奇心,培養生活情趣,時刻保持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老年人要學會挖掘自身的快樂豁達,更要會想用自身寶貴的資源,只要每個人都能樂觀、豁達,保持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生活質量和人生價值將具有更大的提高。

  2.6 強化老年人治理素質 鼓勵老年人勤於學習,科學用腦,善於用科學的知識養生保健,既鍛鍊了智力,又學會了自我保健和照顧的技能,有句話叫“活到老,學到老”進入老年學習的東西也很多,如:老年自我保健,老年社會學,老年心理學,家政學等等,同時還可以瞭解國內外大事,瞭解社會變更,更新觀念,緊跟時代步伐,既豐富了自己的生活,也鍛鍊了智力

  3小結

  解決老年人的心理問題,對於老年人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心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也已成為當今護士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

  參考文獻

  [1] 劉純燕,主編.社群護理學[M].湖南:湖南科技出版社,2011:142~149

  [2] 王青,楊代紅.軍隊離退休幹部社群保健需要與對策[J].中華護理雜誌,1998,338:489~490

  [3] 張小玲,老年痴呆病人的家庭護理及預防保健[J].護士進修雜誌,1998,135:19

  [4] 李芳,許有芹.精神病人的社群康復護理[J].中華護理雜誌,1998,337:427~428

  [5] 顏廷健.社會轉型期老年人自殺現象研究.人口研究,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