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健康飼養攻略

  為了蜂群的順利發展,保證飼養者穩定的經濟收入,蜜蜂健康飼養是養殖戶亟需的關鍵技術。那麼蜜蜂要怎麼飼養才健康?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詳細瞭解下吧。

  

  一、保證蜜蜂營養充足

  1.蜜蜂營養

  蜜蜂營養是指蜜蜂攝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飼料中營養物質的全過程,是蜜蜂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蜜蜂從食物中攝取的營養素主要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類、維生素、礦物質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類是三大主要營養特質,主要為蜜蜂供給能量、形成機體組織、代謝調節和形成分泌物的原料***如蜂蠟、蜂王漿等***。維生素和礦物質雖然蜜蜂個體需要量較少,但不可或缺,蜜蜂自身不能合成,只能靠從食物中攝取。當蜜蜂體內維生素和礦物質過量或缺乏時,都會嚴重影響蜜蜂繁殖、能量代謝、酶的分解和合成。

  2.蜜蜂營養供給

  蜜蜂是自然界中存在的重要授粉昆蟲。經過千百萬年的自然進化,蜜蜂通過取食蜂蜜、花粉、蜂王漿,繁衍生息。蜂蜜、花粉、蜂王漿不僅含有蜜蜂生命活動所需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類,還含有充足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保證了蜜蜂的正常生存和健康發展。但由於人們追求高產、效益,把蜂群內部的蜂蜜、花粉全部取出,換以代用飼料,並大量生產蜂王漿,導致蜜蜂營養失衡,抵抗力下降,各種病害、蟎害頻發,並大量病死,最終得不償失。因此,高產、高效的飼養目的,主要是從蜜蜂營養充足、健康飼養談起。給蜜蜂飼餵充足、優質的蜂蜜和花粉,適當生產蜂王漿,讓蜜蜂營養充足、避免過度勞累,為人們和社會創造更多的經濟價值。

  二、培育抗病蜂種

  1.抗病力

  羅森布納對抗病力做了權威性的研究,並指出:培育對美洲幼蟲腐臭病具有獨特抗性的蜜蜂品系是可行的,該行為的遺傳性,完全符合遺傳分析。同樣的,庫金切維奇和羅森布納***1975***成功地選擇蜜蜂抗慢性麻痺病品系。泰別爾***1980***指出,抗美洲幼蟲腐臭病的蜜蜂也抗白堊病。具衛生行為的蜜蜂能很好地清理巢房,對疾病的抵抗力也強,巢箱裡巢蟲也很少。培育蜜蜂抗蟎品系是解決大蜂蟎問題最為有效的方法[1]。過去已有過許多成功地培育出抗病品系蜜蜂的報道。綜上所述,對蜜蜂上述常見疾病的抗病力,視蜜蜂的行為特徵而定,而行為特徵本身具有相對簡單的遺傳特徵。因此,可以通過培育抗病蜂種,來提高蜂群對疾病的抵抗力。

  2.選擇抗病蜂種

  飼養者可以通過日常的飼養管理記錄,將對病害具有較強抗性的蜂群留作育種群,選擇優質的雄蜂,通過集團閉鎖繁育,經過四至五代的選育,就會選擇出具有相應抗病力的蜂群。

  三、科學的飼養管理

  蜜蜂是昆蟲,屬於無脊椎動物,但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免疫系統,通過其結構和生理屏障及多種功能的血細胞、體液因子的協同作用,對侵入體內的病原體及異物具有明顯的免疫防禦反應[2]。科學的蜜蜂飼養管理方式,以抗病、高產為宗旨,時刻遵照保護和提高蜜蜂免疫防禦系統的原則。蜜蜂免疫系統由表皮、中腸、氣管系統、血淋巴組成[3]。蜂蟎刺吸蜂體留下的傷口、蜜蜂食入攜帶病原體的飼料、汙染的水源和有毒有害的氣體等都會引發病害。因此,我們在蜜蜂飼養的過程中,防止蜂病發生,應做好以下幾點。

  1.加強蜂群保溫

  早春和晚秋做好蜂群保溫,可以防止孢子蟲病和白堊病的發生。蜂群保溫可以通過加保溫物和蜂群自身保溫的方法。早春時,東北地區晝夜溫差較大。蜂箱內部加苯板***或草簾***保溫和箱底墊稻草保溫至關重要。同時,春季開繁時,蜂群群勢要強,保證蜂多於脾或蜂脾相稱,實現蜂群的自身相互保溫,防止病害發生。

  2.飼養強群

  養蜂的目的,是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常年飼養強群,是蜂群健壯、高產的前提。早春時,東北地區3脾蜂開繁,讓更多的蜜蜂護脾、護子,防止病害發生,更有利於蜂群的發展。流蜜期,採取強群採蜜,不僅能實現蜂群高產,蜂王產卵力旺盛的蜂群,還可不斷補充勞累而死的蜜蜂。進入越冬期,東北地區越冬蜂群勢應保持在4~6足框,並做好相應的保溫,可以確保蜂群順利越冬。

  3.適時換王換脾

  及時更換老、劣蜂王,保持蜂群強盛的繁殖力,是養好蜂的關鍵。一般一年換一次王。每年大流蜜期造新巢脾,及時消毀老舊巢脾,以保證培育新蜂的質量。

  4.適時治蟎

  蜂蟎危害蜂群時,不僅刺吸蜜蜂表皮,會使病原從傷口進入蜜蜂體內,從而使蜂群感病,還會將病原體傳染給其他蜜蜂,成為間接的傳染源。因此,每年春、秋季節關王斷子後,狠治蜂蟎。遼寧地區,春季3月上中旬治蟎,秋季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治蟎。

  5.保證巢內飼料充足

  用成熟蜂蜜和優質花粉飼餵蜂群,保證蜂群的健康發展。大流蜜後期,要給蜂群留足蜜脾,不要將巢內蜂蜜全部取出。同時,在外界蜜源缺乏的季節,應給蜂群喂足蜂蜜和花粉,以保證蜂群繁殖的繼代蜂健康。尤其在東北地區,越冬前期,讓蜂群造些多餘的蜜脾,在次年早春時補餵給蜂群,這樣更有利於蜂群的春繁。

  6.夏季做好蜂群防暑遮蔭

  夏季時給蜂群做好遮蔭,防止蜂箱內部溫度過高。蜜蜂慢性麻痺病在蜂群內的發生與傳播有較明顯的季節性,多發生於仲夏至初秋。該病屬於病毒病,當蜜蜂感染病毒後,巢內飼育溫度對死亡與否影響極大。在30℃條件下飼育,死亡慢。溫度越低,病蜂死亡越慢。在35℃條件下飼育,則在5~7天表現症狀並迅速死亡。但在30℃條件下飼育的病蜂其體內病毒數量則多於35℃條件下飼育的病蜂[4]。因此,夏季蜂箱的遮蔭對防止病害的發生也具有重要作用。同時,夏季高溫會造成蜜蜂卵不孵化、蜂群採集怠工,早晚給蜂脾各噴1次清水,可以起到降溫防病的作用。

  7.給蜂群飼餵清潔的水

  蜜蜂進行採集、飼餵、泌蠟等生命活動,體內會消耗大量的水份和鹽份。1脾足蜂,在高溫天氣1日耗水量約為100克[5]。若蜂場不設喂水器,蜜蜂會自動去周邊採水。日常飼養管理中,每天給蜂群補充清潔的0.1%鹽水,保證蜜蜂所需。可以全場共用一個喂水器,每天換水,並進行清潔,保持衛生。這樣可防止蜜蜂去周邊採集不乾淨的水和鹽而感病。

  四、蜂群衛生

  1.場地衛生

  飼養蜜蜂場地要選擇乾燥的高地。首先,將場地清理乾淨,再用生石灰粉灑滿場地或用0.1%新潔爾滅溶液噴灑進行消毒,晾晒5日後,再擺放蜂群。

  2.飼料安全衛生

  給蜂群飼餵的蜂蜜、花粉、蜜脾、粉脾都要經過消毒後,才能飼餵給蜂群。一般蜜脾、粉脾可以用硫磺燻蒸、晾晒後,再飼餵蜜蜂。花粉用75%的酒精消毒後喂蜂。發酵蜂蜜和感病群清巢的蜂蜜,不能直接飼餵給蜂群,都要經過68~72℃水浴加熱半小時冷卻後再喂蜂。

  3.蜂箱、巢脾等蜂機具的衛生消毒

  在每年的閒暇季節,將抽取的巢脾、蜜脾、粉脾、蜂箱等用硫磺密閉燻蒸24小時後,再晾晒7日後使用。蜂箱還可用酒精噴燈沿蜂箱內壁和箱縫進行烘烤後使用,可以殺死病原體。若蜂群發病後,使用過的蜂箱等蜂機具都需要經過消毒後再進行使用。病害感染嚴重的巢脾應及時消毀,防止病原二次傳播。

  五、安全預防

  1.飼餵酸性飼料

  早春時,用1g檸檬酸或50ml米醋加入1kg蜂蜜中,飼餵給20框蜂,可以促進蜜蜂消化,防止蜜蜂孢子蟲病的發生。但越冬飼料中,不可以加入檸檬酸,因檸檬酸會使越冬飼料結晶,蜜蜂取食後不消化,形成大肚病,蜜蜂會大量死亡。

  2.中草藥防病

  用山楂500g,洗淨熬成2000ml藥汁,在早春時飼餵給100框蜂,可以防止孢子蟲病。用百部20g苦楝子用果肉10個,八角6個,水煎至200ml,冷卻濾渣,噴蜂脾,可以防治蜂蟎。3~5月份,在給蜂群補喂時,將金銀花50g、穿心蓮50g熬成500ml的藥汁,兌入5kg蜜中飼餵給100框蜜蜂,可預防蜜蜂病害的發生。

  蜜蜂的養殖方法

  一、良種優王 蜂種好壞和蜂王質量優劣,年齡長短,對蜂群增長快慢,群勢強弱,產量效益高低有直接的影響,為此,首先應不斷引進適合當地自然條件的優良蜂種,進行改良換種和配製雜交。其次,要注重培育優質蜂王。

  二、蜂數密集 養強蜂群必須堅持養稠蜂壯群,反對養稀蜂弱蜂。蜂數密集和群勢強壯的蜂群,在繁殖期調節巢內溫度、溼度的能力強,繁殖速度快,子脾面積大,哺育的蜂兒健壯,成蜂率高,抗病力強。在生產期死亡率低,節省飼料。而稀蜂弱群則剛好相反。

  三、飼料充足 蜜粉充足蜂自多,缺蜜少粉蜂則少。

  四、多造新脾 養蜂要有足夠的巢脾,特別是產過兩代子的二茬脾。脾多有利於分群和蜂場的擴大,脾新培育的蜂兒個大健壯,而且疾病少。

  五、防病治蟎 防病治蟎應堅持以防為主,防重於治的方針。

  六、群勢定量 為了確保飼養強蜂,遏制某些人貪頭數養小群,貪脾數養弱群,辛苦一年受益不大的做法。

  七、巢溫適宜 由於我國各地溫度差異較大,所以對蜂群的保溫和散熱必須因地制宜。

  八、多王繁殖 王多→子多→蜂多→蜜多,這是順理成章的邏輯。

  九、強群採蜜 實踐證明,三個弱群不如一個強群採蜜多,而強群最好是養起來的原群,因原群各齡蜂比例協調,漿、蜜都易豐收。

  十、正確決策 多謀善斷,靈活應變,因地制宜,科學管理,是養好蜂的基本保證。


  看過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