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創業名人老闆故事

  在網際網路高速發展的今天,隨著創業環境的不斷優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投身於網路創業熱潮中。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的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

  劉慶暉,90後,株洲線上網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畢業於中南林學院,從新浪網離職,回到湖南株洲創辦地方入口網站“株洲線上”。作為純民營性質的網站,株洲線上連續多年業績翻番增長,目前實現年營業額1200萬元,上繳稅收100多萬元,提供就業70多人。

  “找到興趣和商業的結合點,堅持下去,不斷創新,成功並不難!”劉慶暉說,相比自己的前東家新浪網,株洲線上這個網站“小得不能再小”。業界同行卻說,株洲線上能立足三線城市“自娛自樂”,沒有資本“砸錢”、沒有“官辦”背景,卻進入了全國地方入口網站50強,實現年營收1200萬元,確實有一套。下面看看這位地方入口網站的90後掌門人的網路創業之路。

  離職新浪 580元起步創業做網站

  的初夏,劉慶暉從中南林學院外語系畢業。畢業後,來到北京,入職新浪網。“我電子競技打得好,再到組建網路戰隊,被新浪網遊戲頻道相中,說起來還有點小傳奇呢。”劉慶暉笑著說。

  北漂的日子難言浪漫,思鄉的心緒卻愈發強烈。看不到有關株洲的任何電視和報紙,株洲僅有的一個網站“株洲電信資訊港”,兩三個月也更新不了一條訊息,劉慶暉說:“年少輕狂的我,竟動了回株洲創辦網站的念頭。”

  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回到家鄉的劉慶暉,除了碰壁,幾無進展。小夥伴們不願搭夥,當教師的母親更是無法理解,“做生意要麼開廠,要麼開門面,在家裡對著電腦就能把錢賺了?”

  “現在回過頭看,自主創業既需要興趣的驅動,更需要一點執著。”憑著在北京期間瘋狂汲取的網際網路前沿資訊,劉慶暉堅信,在株洲,也有網際網路的天空。劉慶暉拿出僅有的580元錢,註冊了兩個域名開始創業。

  沒日沒夜地趴在電腦前,寫程式碼、做圖片、搭建網站,3個月後,株洲線上第一版上線。

  到了底,劉慶暉迎來了第一位客戶,南車集團旗下一子公司希望搭建網站,覺得株洲線上這個模板還不錯。憑藉著過硬的技術,劉慶暉拿到了合同。“5000塊錢固然可喜,重點是我與南車集團旗下公司合作了。拿著合同,我在爸媽面前也能抬起頭了。”他說。

  網站定位 瞄準“人生”做文章

  漸漸的,劉慶暉接的業務開始多了起來。“主要是給企業做網站,看似技術活,實則搬磚錢,非常的辛苦。”

  外語系畢業的硬功底,讓劉慶暉可以無國界的暢遊網際網路世界。自詡為技術狂人,經常接觸網際網路最新的思路和商業模式,也讓劉慶暉開始思考:“作為一個地方入口網站,是否可以找到更好的發展模式?”

  ,株洲線上的網站內容、瀏覽量不斷攀升,網站開始小有盈利。而這一年,我國域名註冊量猛增,新網站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部落格、播客蓬勃發展,網際網路離普通大眾越來越近了。

  劉慶暉意識到,一個好的網站,應該有足夠的黏性,緊貼使用者的日常生活,滿足他的需求並做到極致。年輕人找工作時用得上它,交友、婚嫁、買房、裝修等人生重要時刻或許也需要它,總之,就是瞄準“人生”做文章。

  沿著這個定位,劉慶暉不斷將網際網路行業的新技術、新方向在株洲“落地”。從最開始的資訊動態釋出網,到綜合資訊垂直門戶網,涵蓋了株洲人的吃、穿、玩、購、行;從最開始的論壇線上主題討論,到組織召集線下活動,株洲線上的O2O模式開始向看房團、婚博會、車展、騎行、年終主題活動拓展。,團購模式開始爆紅,3月,美團網成立,株洲線上5月就推出了團購,在速度上做到了極致。

  現在,株洲線上的經濟來源主要是廣告和電商業務,每個月售出的訂單包括60套房子、80戶的裝修等。

  夢想發芽 走向更加廣闊的市場

  網際網路大佬周鴻禕有個觀點,沒有人可以打敗趨勢。在劉慶暉看來,進入網際網路時代,一大趨勢是“快”,株洲線上已經做到了,能夠把最前沿的網際網路技術帶到株洲本地;一大趨勢是“粉絲經濟”,網站穩健運營13年,已成為株洲最大的入口網站。而現在,必須適應移動網際網路的新趨勢。推薦閱讀:馬化騰首次談移動網際網路的6個關鍵詞

  “我們開始佈局移動網際網路,這兩年,真切感受到來勢洶湧。”他說,過去網際網路在電腦端,主要是覆蓋中青年;現在轉移至移動端,人人都用手機上網,覆蓋人群更加高階和廣泛。其次,移動端的使用頻率更高,有碎片化的時間就會看手機。再次,蘋果iwatch等可穿戴裝置剛剛面市,通過資料互動,網際網路將成為人的器官延伸,深刻改變工作、生活和認知。不僅如此,湖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設交通、水利、能源、資訊“四張網”,對本地網際網路企業更是重大利好。

  劉慶暉透露,株洲線上註冊會員超過100萬,***粉絲已突破15萬,現在又在長沙和湘潭註冊了直營公司,衡陽、岳陽、常德、邵陽等地也有網際網路同行丟擲加盟的橄欖枝。

  “讓夢想發芽,把湖南網際網路行業做出更大名氣來。”劉慶暉信心滿滿地說。他準備借力移動網際網路,走向更加廣闊的市場。

  ,株洲線上獲“中國十大最具商業價值地方門戶”稱號;,進入全國地方入口網站50強,榮獲“最具媒體影響力”獎;,獲“全國最具商業價值、最有影響力地方入口網站”稱號。

  網際網路+ 成功需朝著正確的方向

  網際網路界有個說法,超過九成的90後創業者選擇從網站做起。這也難怪,年齡小、缺少社會經驗又無啟動資金,門檻低且充滿希望的網際網路正是理想平臺。然而,做網站倘若沒有核心競爭力,講不好故事,拿不到創投,說不定就永遠停留在“網路民工”階段,更遑論快速發展、大幅盈利。相比之下,劉慶暉的創業故事,令人感嘆。

  細究之下,這再次印證了流傳在美國矽谷的一個創業常識:“網際網路的核心是壟斷而非競爭,創業公司應該先去找到一個細分市場並壟斷之,然後再去逐步擴大。”

  究竟該瞄準什麼樣的細分市場? 找準一個適合自己的定位,對網際網路的創業者來說都非常不容易,更不要說其他。或許是因為對使用者需求洞察的不夠,或許是因為技術能力的差距,或許是因為浪漫、自負,有些創業公司的失敗,從一開始就已經註定了。而劉慶暉,在一片小天地裡,也洞察到了市場,不斷創新去匹配使用者的需求,走出了自己的路。

  眼下“網際網路+”機會不少。成功,需要全心全力地付出,但首先一定要探索出正確的方向。

  二

  微信平臺的開放,讓很多人瞄準了此領域的網路創業機會。微信公眾號外賣的創始人張洋就是其中之一。張洋在大學時就想創業,只是一直沒有機會,畢業後去迅雷做了兩年軟體開發。

  4月,張洋聽了一個關於微信公眾號的講座,受此啟發,他想到了外賣方向,覺得用微信來點外賣會是一件很方便的事情。說做就做,從4月份開始,張洋用三個月的業餘時間開發了名為“樂外賣”的微信點餐系統,使用樂外賣的商家可以基於微信公眾帳號建立一個點餐系統,顧客用微信輕輕掃一掃就能點餐。7月底,樂外賣的基本功能完善後,張洋從迅雷離職,全職創業。

  創業兩個月就實現盈利

  通過樂外賣,店家可以在微信上建立店鋪,消費者只需關注店家的微信公眾帳號,即可瀏覽商品與店家的資訊,並輕鬆下單。店家可以通過GPRS無線印表機、商家版APP、簡訊、郵件、微信等多種方式即時檢視訂單,併為顧客提供相應的服務。

  8月,樂外賣產品剛上線不久,就有付費使用者了。樂外賣目前的商業模式主要是通過銷售產品來向商家收取服務費。

  樂外賣主要有兩種收費方案,一種是按時間收費,可以按月或者按年按季度等,主要針對單個的外賣商家;一種是按訂單收費,1毛錢一個訂單,主要針對那種在學校運營公眾帳號的創業學生團隊,他們把學校周邊的外賣店放在自己的公眾帳號上進行推廣,通過跟商家抽取提成來盈利,還有就是那種社會上的跑腿公司或者外賣配送團隊,他們一般也是一個公眾帳號上有多個店鋪。據悉,今年6月底,樂外賣新增了多店鋪按年付費的方案。

  通過向用戶收費,樂外賣上線兩個月就實現盈利了。當然,“那也是因為當時開支很小,”張洋在接受採訪時說:“我們租的是一個兩室一廳的房子,房租一個月3800元,除了房租吃飯我們開支很少。後來客戶多了起來,我們也陸續招了客服、市場的人員。”

  而推廣上,樂外賣主要採取兩種方式:一種是線上推廣,通過百度關鍵詞排名、網上發帖宣傳等,其實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口碑傳播。另外,為擴大規模,張洋在全國各地招代理商進行線下推廣,目前全國已有80多個代理商了。

  到今年6月底,樂外賣已有18000多家商家,覆蓋使用者為150多萬。樂外賣的使用者中產生了很多成功案例,例如風靡全國的微信燒烤案例阿虎燒烤,江西財經大學的江財一點通等。

  團隊目前共9個人,算張洋在內共5個技術人員,2個客服人員,2個市場營銷人員。張洋說:“我們公司從創立起就一直在盈利,雖然盈利不多,但我們是完全靠自己的收入養活了整個團隊。不過我們還是希望能夠找到投資,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加快發展。”

  拼單功能已申請專利

  外賣O2O市場從進入火爆發展期,幾家外賣網站獲得了投資,如到家美食會、生活半徑、美餐網等等。今年5月,大眾點評網更是以8000萬美元戰略入股餓了麼。

  在外賣O2O市場大熱的情況下,樂外賣有什麼特色呢?與同類產品相比,樂外賣又有哪些優勢呢?

  1、我們最開始做的時候,國內真正做這個的不超過3家,現在可能是幾十上百家了。不過可以這樣說,做微信點餐的,沒有一個不知道樂外賣的。我們幾乎就是這個行業的風向標,我們做什麼功能有什麼變化,大家都會跟著走,我們的商家數量使用者口碑使用者體驗等方面,幾乎是全國最好的。

  2、我們的產品相比其他一些外賣產品,比如餓了麼、淘點點、美團外賣等等,最大的優勢就是我們是基於微信公眾帳號的,而公眾帳號是商家自己的,做好了是他自己的品牌,他可以把他的客戶掌握在自己的手裡。

  3、外賣是一個本地化很強的東西,大部分外賣店只服務周圍1公里,大部分客戶也都是老客戶,平臺導流量的作用其實不是很明顯,而且會越來越差。而樂外賣這種基於微信公眾號,可以通過微訊號經常做一些活動,做一些跟顧客的溝通等,才能更好的服務顧客,留住顧客。

  在產品上,張洋自信地表示:“產品開發不只是靠技術能力,更需要的是對使用者需求的把握,對產品發展趨勢發展方向的思考與認識。我們是真的在用心做產品。1700多條來自使用者的反饋,我幾乎每條都看了,每條都回復了。我們會不斷跟客戶溝通交流,瞭解他們最真實的需求,不斷的來改進我們的產品。而且我們具有創新精神,這個行業的很多功能都是我們最先提出來最先做出來的,比如我們剛推出的拼單功能,已經申請專利了。”

  不過,在未來的發展上,張洋坦誠表示,需要外力:“雖然我們的盈利能夠養活維持團隊,但是如果沒有投資畢竟還是會限制我們的發展速度。我們現在就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我們有產品,有技術,有團隊,有客戶,有經驗,也有自己的定位。需要的是有更多的資源去執行,加快發展。”

  >>>點選下頁進入更多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