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創業名人的致富故事

  在當前國家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以及 網際網路+ 等政策的大力支援下,網際網路創業已逐漸成為眾多具有IT專業特色背景的獨立院校年輕人創業的首選。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的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

  近年來,有關農產品滯銷的新聞屢見不鮮,一邊是城市裡的農產品價格高,一邊是農民生產的東西賣不出去。能不能將地裡的特色農產品直接送到市民家呢?帶著這種想法,青農大畢業生沙海壯和他的同學們成立了農產品專賣團隊,通過“小蘋果”快送網,將農產品直接送到市民手上。目前,團隊每天的營業收入已接近6000元。

  理想:幫助農民賣水果

  出生於的沙海壯是山東聊城人,3年前畢業於青島農業大學,剛出校門他被一家農藥化肥公司錄取,做起了產品銷售。那段時間裡,沙海壯奔走于田間地頭,接觸到了許多非常有地域特色的農場、合作社。沙海壯發現,一些地方出產的農產品尤其是水果,質量和味道都非常好,但是卻常常陷入滯銷的境地。例如山東蒙陰的特產黃桃,非常好吃,但是知名度不高,銷售不暢,有時候一筐桃子只能賣幾塊錢,而市民從市場上買桃子價格卻非常貴。

  這引發了沙海壯的思考,通過網際網路,將農民和市民聯絡起來,省去中間的批發環節,是不是可以解決這種資訊不對稱的局面?沙海壯將這個想法告訴了幾位同學,得到了他們的一致響應,於是在春天,沙海壯組建了團隊,“小蘋果”快送品牌便誕生了。

  團隊成立之初,獲得了青農大校方和同學們的大力支援,學校為“小蘋果”提供了免費辦公場地,很多同學在上課之餘隊幫忙宣傳。

  無論通過何種渠道銷售,產品質量都是關鍵。為了確保買到優質的產品,沙海壯和同學們開著車直接跑到地頭上進貨;為了節約成本,沙海壯在位於青農大不遠處的溝岔村租了一套民房,作為倉庫和臨時辦公、住宿地點。一位懂電腦技術的同學幫沙海壯開發了一套網頁系統,可以實現商品售賣、下訂單、支付等基本功能。在各方面的齊力協助下,今年1月,“小蘋果”快送團隊正式上線運營。

  艱辛: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

  創業伊始,每天凌晨4點,沙海壯和他的小夥伴們就坐上開往萊西、平度的配送車,到合作的農業基地提貨,7點鐘回到城陽的大本營時,後勤組的小夥伴們已經把訂單打印出來。接下來就是配貨、包裝、派送,一直忙活到中午,簡單吃幾口飯,稍事休息,下午又得和幾個夥伴們一起進社群、搞推廣,晚上回來還要整理一天的訂單,討論一天的收穫。

  專案剛開始的時候,沙海壯和他的團隊遇到了重重困難,“我們最初只想到用最原始的方法做推廣,發單頁、貼海報,每天忙到只能睡四五個小時,卻總是費力不討好,網站的瀏覽量一直很低,即使有顧客打電話過來,也大多是***,不是真正下訂單。就在大家一籌莫展的時候,突然想起當年在青農大讀書的時候,老師講‘要讓客戶真正地看到產品’,所以我們決定進社群做宣傳。”

  “最開始聯絡的幾個社群都不樂意讓我們進,還有一些社群開出高價活動場地費。好在幾次碰壁之後,有幾個社群覺得我們年輕人創業不容易,就同意讓我們進社群做推廣。”沙海壯說,為了能更好地吸引人眼球,他們費了不少腦筋,“當時正好趕上兒童節,我們團隊的幾個夥伴就玩起了cosplay,扮蜘蛛俠陪孩子們一起過節,一次活動下來,脫下厚厚的蜘蛛俠服裝,全身都溼透了。”

  “現在我們把進社群當做我們的‘路演’,每天下午在不同的社群組織宣傳推廣活動,還有試吃環節,效果不錯,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我們小蘋果外送網,就連當初那些將我們拒之門外的社群,也開始邀請我們去做活動了。”沙海壯說。

  收穫:粉絲已近三萬人

  目前,在城陽範圍內,“小蘋果”已經可以做到上午下單當天下午送貨,下午下單第二天上午送貨。

  開啟“小蘋果”快送網頁,可以發現除了水果和蔬菜之外,還有許多來自全國各地的特色農產品,“我們將產品定位於中高階,只做特色農產品,以品質來吸引客戶。”沙海壯說。

  現在,小蘋果快送網粉絲數已接近三萬人,經常購買產品的活躍粉絲也有兩三千人,由於物流覆蓋範圍有限,“小蘋果”的粉絲大部分是城陽人,“城陽有三百多個小區,我們當下要先把這個市場做透。”沙海壯說。

  說到未來的規劃,沙海壯跟他的小夥伴們笑了笑,“其實我們也沒有想太多,現在還是起步階段,我們要做的就是穩紮穩打,保證好顧客的購買體驗,真正對我們產生信賴。今後,我們也會慢慢延伸,做成青島最好的農產品快送網。”

  二

  “雖然說原漿酒的客戶群比較小,但是隻要每年積累幾百個固定的客戶,幾年下來就是一個不小的數目。這是一個長久的生意,所以說,網上賣原漿酒的前景還是很廣闊的。”江蘇省宿遷市首屆“金種子”網路創業大賽十強選手胡光永在和客戶聊天時說道。

  胡光永個頭不高,面板略黑,其樸實的外表下透露著滄桑和執著。回憶起當年網路創業的經歷,他感慨萬分。

  漂泊流浪的“擺攤哥”

  “大概在,我初中畢業後就開始到上海、南京打工。那時候一沒文憑、二沒手藝,不管到哪個工廠都只能打雜,吃了很多苦。”胡光永說。幾年後,胡光永在南京的一家飯店穩定下來,但依舊是打雜。在下班的路上,胡光永經常會路過一個夜市,他偶爾也會去夜市逛逛。

  “當時我發現很多地攤的生意都還不錯,就想著自己也擺個地攤,說不定是個不錯的選擇。”帶著對未來的憧憬,胡光永從飯店辭職,到批發市場批發了幾張明星畫報就開始擺起地攤來,但是明星畫報早已成了“夕陽產業”,他賣的明星畫報基本上無人問津。

  “那時候我就意識到,不能根據自己的喜好來做生意。經過仔細觀察,我發現逛夜市的女性比較多,而且幾家小飾品攤的生意都特別好。”後來,胡光永就賣起了女性小飾品,而且生意非常紅火,這讓他十分有成就感。

  “雖然擺攤可以賺錢,但是一到下雨下雪天,我就沒事可做了。”這種擺攤的生活,讓胡光永有一種漂泊感。

  勤勤懇懇的淘寶賣家

  “你這個東西不錯,不如拿到網上去賣。”8月的一天,在網咖做網管的李佳***化名***路過胡光永的小飾品攤,說者無意聽者有心,隨口的一句話引起了胡光永的注意。

  “在網上賣東西能行嗎?”當時,只有初中文憑的胡光永對“網路”一詞還很陌生。

  “我在網上賣過東西,後來生意不怎麼好,但是店鋪還在,要不把你的東西拿到網上賣?”李佳說。

  “好啊,那咱們就試試。”胡光永興奮地說。於是兩人合計了一下,花幾百塊錢買了一臺電腦,開始做起網店來。從此,胡光永開始稱李佳為師傅。

  “***前,在淘寶上賣東西還是很容易的。當我們上架第一個貨品時,就已經有人來諮詢了。”回憶起第一次接觸淘寶,胡光永依然很興奮,“小飾品的圖片剛剛放到網上,就有顧客來諮詢了,這讓我覺得很神奇。”

  在李佳的幫助下,胡光永的小飾品在兩個月內通過網路賣出去了80多件。

  “後來我們網店的生意越來越火,師傅一個人已經回覆不過來顧客的諮詢,於是我也開始學電腦。”胡光永笑著比劃了一下自己剛開始用“一指禪”打字的模樣。經過一個多月的刻苦努力,胡光永從對電腦的一竅不通,成為了同時可以回覆三四個顧客諮詢的淘寶賣家。

  “在網上開店比在外面擺攤好多了,風不打頭雨不打臉。”胡光永笑著說。,他徹底放棄了擺攤的流浪生活,開始專職做起了淘寶賣家。每天坐在電腦前,他的十個手指頭被電腦鍵盤磨出了繭,打包商品累到腰痠背痛,但看到訂單從每天幾十筆到幾百筆,胡光永覺得再苦也值了。

  穩紮穩打的百萬富翁

  “小飾品要跟著流行走,所以我們經常更換產品。後來由於訂單越來越多,我根本沒有時間去觀察市場流行什麼。最後,我們決定轉型,開始做皮具。”賣了兩年小飾品之後,胡光永和李佳開始賣皮具。

  在皮具生意蒸蒸日上時,,李佳決定融資800萬元開辦一個天貓店,但是胡光永覺得風險太大。“做生意還是要穩紮穩打,最終我選擇了‘單飛’。”胡光永說。

  胡光永離開李佳後,選擇到廣州這個盛產電子產品的城市,在淘寶上賣起了數碼相機等電子產品,生意非常好。

  幾年後,他從一無所有的“擺攤哥”成為了一名成功的淘寶賣家,他的十來個網店每年盈利超百萬元。

  去年4月,在家鄉政策的號召下,胡光永回到了宿遷。“在宿遷賣什麼呢?”胡光永陷入了思考,“宿遷最好的資源不就是酒麼?那我就賣原漿酒。”回到宿遷後,他從頭開始。選擇物流,招聘員工,買房子……利用之前積累的網路創業經驗,胡光永的網店生意在兩個月之內就火了起來。

  去年9月,胡光永參加了市裡舉辦的首屆“金種子”網路創業大賽。三個月內,他的網店銷售了100多萬元的原漿酒,併成功獲得了大賽“十強選手”稱號。

  “友誼第一,比賽第二。這次比賽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同時我也想建議打算網路創業的人員,不要想一夜成為百萬富翁,成功需要步步為營,把每個環節都做得滴水不漏,才能取得最終的成功。”胡光永說。

  >>>點選下頁進入更多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