萵苣的營養價值

  萵苣是平時家裡餐桌上經常吃的一種蔬菜,因為顏色翠中帶白,口感爽脆,既可以單獨用來做菜,還可以和其他食材百搭。那麼它到底都有哪些營養價值呢?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詳細瞭解下吧。

  

  提高人體血糖代謝功能:

  萵苣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較低,而無機鹽、維生素則含量較豐富,尤其是含有較多的煙酸。煙酸是胰島素的啟用劑,糖尿病人經常吃些萵苣,可改善糖的代謝功能。

  防治貧血:

  萵苣中含有一定量的微量元素鋅、鐵,特別是萵苣中的鐵元素很容易被人體吸收,經常食用新鮮萵苣,可以防治缺鐵性貧血。

  調節人體內鹽平衡:

  萵苣中的鉀離子含量豐富,是鈉鹽含量的27倍,有利於調節體內鹽的平衡。對於高血壓、心臟病等患者,具有促進利尿、降低血壓、預防心律紊亂的作用。

  止腹痛:

  小孩子腹部受了寒冷,或者成年人受到風寒,腹部隱隱作痛,如果不喜歡吃藥,那麼可將萵苣的莖和葉,搗爛後放在鍋裡煮熟,作為飲品,能止腹痛。因為萵苣的莖葉中,有一種白色的乳狀液,名為萵亞片,據藥學家的研究,說這種液汁,有鎮痛和麻醉之效。

  止牙血:

  凡是身體虛弱,齒縫間時常出血,或鼻部乾燥,易出鼻血,均可用萵苣莖切片煮熟加醬油或鹽拌食,以治療和減少出血情況。

  通小便:

  小孩小便不便時,可用萵苣莖和葉,搗爛如泥,塗敷肚臍之上,小便可以漸漸通暢。塗敷時有一要點,就是萵苣的泥餅要用熱水溫熱,再行塗上,免得受冷。敷布的位置,要離開臍眼,敷在肚上。或預先用棉花或紗布填塞臍眼,免得液汁浸入。

  助消化:

  萵苣還有增進食慾、刺激消化液分泌、促進胃腸蠕動等功能。注意事項如果過多地或是經常食用萵苣,由於萵苣中的萵苣生化物對視神經有刺激作用,會發生頭昏嗜睡的中毒反應,導致夜盲症或誘發其它眼疾,故不宜多食。多食萵苣引起的夜盲和眼疾只須停食萵苣,幾天後就會好轉。

  如何挑選萵苣

  1、看萵筍的葉子

  葉子青綠且新鮮,而不是幹黃枯萎,這是大家平時挑選葉子類蔬菜常用到的觀察角度,對於萵筍也不例外。一般情況下,如果萵筍的葉子非常青綠,那就可以說明萵筍非常新鮮,新鮮的萵筍水分多,口感很好,因此新鮮是好萵筍的第一要素。

  2、握握萵筍的杆

  大家都知道,萵筍新鮮的水分多,但只要萵筍放的久了,水分逐漸流失。這個時候有一種可以分辨的方法,就是通過握住萵筍的杆就能發現,如果是新鮮的,萵筍的杆一般情況下是非常挺拔的,但一旦不新鮮,萵筍的杆會出現柔軟的現象,就像枯萎的植物一樣,不能保持很好的挺拔性。

  3、看萵筍的橫截面

  萵筍分為兩種,一種皮非常厚,有一種皮非常薄,通過橫截面一看就能看出來。一般情況下,皮薄且看起來皮與肉之間非常分明,這種萵筍新鮮的時候吃起來非常香脆,且皮子不會佔據太多的重量。皮厚的萵筍有時候需要削皮很厚,且裡面含有絲,但這種萵筍皮厚利於鎖住水分,不容易枯萎,可以放上幾天,根據需要選擇。

  4、看萵筍肉的顏色以及是否空心

  有些萵筍看起來非常的好,特別是新鮮的時候,但經不起細看。看看萵筍的肉,會發現有些是深綠色有些則是青黃色,這種綠色食物自然是綠色深的才好,這點需要注意。還有的萵筍儘管根處看起來很好,只要往裡面再削一點就會發現空心狀態,這種萵筍肯定不好。至於哪裡不好卻說不清楚,但肯定不是太好吃。

  萵苣的注意事項

  1、哪些人不能吃萵苣

  寒性體質者不宜食。痛風、泌尿道結石,眼疾患者不宜食。

  2、萵苣的適用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特別適宜小便不通、尿血及水腫、糖尿病和肥胖、神經衰弱症、高血壓、心律不齊、失眠患者食用;婦女產後缺奶或乳汁不通也宜食用;酒後食用可解酒;兒童少年生長髮育期時食用更佳。

  3、萵苣的食用禁忌

  不可多食,多食使人目糊,李時珍引彭乘語云:“萵苣有毒,百蟲不敢近,蛇虺觸之,則目瞑不見物,人中其毒,以薑汁解之。”不宜與乳酪、蜂蜜同食。


  看過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