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步是練好太極拳的關鍵

  學習太極拳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切不可急於求成,太極拳基本功訓練對太極拳的今後學習非常重要。其中太極步法是練好太極拳的關鍵,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太極拳的本質是門武術,習練太極拳要練好紮實的基本功,練太極,也是太極拳的基本功,

  拳諺雲:“未練拳,先練腳”。腳上的功夫,動作簡單,在沒有手上動作干擾的情況下練,用心專一,更能練得細緻,練得其法。到練手上功夫時,有堅實的腳上功夫作基礎,就能事半功倍。先練腳是一條練拳的捷徑,學太極拳也應如此。

  太極拳鍛鍊腳上的功夫,主要是通過站樁和走步兩種形式進行。站樁是走步的基礎,走步是站樁的繼續。而通過走步,樁功,步功同時得到煅煉,因此,站樁煅煉可以從略。在此介紹一下筆者對走步煅煉的一些體會。

  走步是選取拳式中的額進步,動作要連續進行,一步一步向前走,也可以隨意轉彎。

  但它與平常走路不同,其主要區別是:平常走路,身體重心垂直點是不停的向前移動的,走步則不然,其重心垂直點在單腳立地時是不能移動的,只有兩腳站立並轉換虛實時才移動。

  太極拳對走步的要領,概括起來是:輕靈、穩實、富有彈性。每走一步,兩腳著地的時間約佔三分之一,其餘三分之二的時間是一隻腳***虛腳***在空中緩緩的勻速執行,另一隻腳***實腳***則在虛腳提起經身邊往前提膝的過程中,身體要同時勻速地上升作配合,在邁出落地的過程中,又要沉身作配合。步幅要由小而大,量力漸進。

  腿力是練好走步的有利條件,但不是唯一條件。筆者曾教過很多學生練走步,其中不少原來腿力強的反不如有些腿力弱的進步快,成功大。為什麼?因為走步的用力是功力***在貫徹行功要領的前提下用力***,不是自然力***拙力***,自然力要通過鍛鍊才能逐漸轉變成功力。

  練好太極拳腿部力量能提高身體穩定性和協調性,太極拳也是強身健體的運動,常練太極拳能增強身體抵抗力。

  原來腿力***自然力***強者,往往持力蠻幹,只顧形式,不顧要領,這樣,自然力向功力轉化的程序便延長了。可見腿力強只是有利條件,因此,練腿力重要的還在於貫徹要領,練得其法。

  在拳術運動中,身法,手法是建立在樁步這個基礎上的,樁步不得法或者功力不足,身,手的動作必然受其影響。武禹襄《十三勢說略》雲:“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

  由腳由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向前退後,乃能得機得勢,有不得機得勢處,身便散亂,必至偏倚,其病心於腰腿求之。”可人們練拳出了毛病,卻往往向著身、手上去找。筆者曾幫助過不少拳友糾正練拳動作,初時也是一味注意其身、手上的毛病,哪式不對便糾哪式,然而事實證明,這種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辦法,收效甚微,即使今天改正了,明天又變樣,反覆改,反覆變,不能鞏固。

  後來才逐漸發現身、手上的毛病,總是出在獨腳支援平衡這個時候,顯然是腳腿功力不足所致。

  太極拳的步法分進步、退步、左顧、右盼及中定5種。本節提出來專練的走步,是其中的“進步”一種,因為進步一法是基礎,配合進步的拳式也最多,掌握了進步一法,其餘4步便容易了。

  進步的形象猶如貓走路一般,故有“邁步如貓行”之說。其具體作法及要求如下。

  ***一***設從預備式***無極樁***開始,如欲進右步,先把左腳尖外撇30度至45度,隨即將身體移於左腳承擔,屈膝坐實,使全身穩立在左腳上。

  ***二***承上動不停,提起右腳移於左腳內側。

  ***三***承上動不停,右腳繼續以膝領勁將膝提高至與胯平。膝部以下的小腿及腳部要放鬆,聽其自然地垂吊著。隨著提膝動作,身體自然略微上升。

  ***四***提膝到位後,隨即伸腿出步。在出步的過程中,腳尖逐漸由垂吊朝下狀態翹起朝上,同時,由腳跟領勁向前蹬出。

  ***五***出步到達目的後,腳跟先落地。隨著出步、落地的動作,身體自然略微下蹲。這個下蹲幅度應與前面提膝時身體略升的幅度相等,兩相抵消,從而保持在整個走步運動中的立身高度不變。前腳落地,不要與後腳擺在一條直線上,而要左右分開約兩拳寬的橫距,以利於站穩。

  ***六***承上動不停,即由前腿弓、後腿伸,並以後腳跟蹬地發力***力發於跟***把身體推進。同時,前腳逐漸由腳跟著地變成全腳著地。進身到位後,即成弓步式。

  這一動應注意,前腿弓和後腿伸,要求同時同速動作,使身體沿著水平推進。很多人易犯下面毛病,先將後腿伸起,身體隨之一升;後將前腿弓落,身體隨之一降。因而削弱了步法的鍛鍊。

  以上是進第一步,跟著如法提後腳進第二步、第三步……,一步一步地不斷前進。隨著動作的熟練,自然可以隨意轉彎,這時,左顧、右盼的步法也就在其中了。在練走步的初期,兩手不必附加動作,聽其自然垂吊於身旁即可,以免分散精力。

  不過,兩手雖無動作,也不要僵著不動***緊張***,仍應放鬆,使之隨著動步而自然地***不是故作***擺動。或者兩手叉腰亦可。走步運動是很有規律的,正好與有規律的呼吸配合一致,一步一呼吸,提步時吸,出步時呼。

  不過,如果初時配合有困難,也可以暫時不管它。由於走步的本身,對健身、走架都有積極的意義,有些拳家嚐到了它的甜頭,每天寧可少練一趟拳,也要堅持練走步。

  太極走步注意要點

  太極走步注意要點第一,起落要輕靈

  這是步法的核心功夫。掌握好輕起輕落、點起點落、緩起緩落的步法原則。既要把握“貓步”中輕靈、柔和、敏捷、無聲無息、“軟著陸”的特點,又要領會“邁步如臨淵”時,思想高度集中,謹慎小心,輕緩、窺探,隨時可以收回、邁出的精神。同時,還應勻速、連貫、綿綿不斷。

  反之,步法太沉重則會影響自己的放鬆狀態。

  太極走步注意要點第二,落腳的方位要準確

  這是檢驗拳式是否規範的一個重要方面。因此,每個動作都應按照基本要求,把腳落到應落的位置。準則是“四正四隅”。即東、西、南、北四個正方向為基本方位;東北、東南、西南、西北四個與正東、正西方向線形成夾角45°者,為中間方位、為斜方向。在四個斜方位中,還有兩種情況,一是在套路行進方向線左或右,成夾角約30°者,稱作“稍偏××”。

  二是夾角小於30°者,稱作“偏×”,這是以“八卦”“五行”來表示太極拳定勢的方位,也是太極拳獨特的人體空間定位座標。既符合人體機理活動規律,又能使動作變換自如。

  因此,行拳時必須朝上述四個正方向前進、後退,或某個斜方向斜進、斜退,不可偏離。如失於準確,則會造成“差之毫釐,謬之千里”的錯誤。

  太極走步注意要點第三,提腳的高度要適中

  原則是“進步宜低,退步宜高”。低是貼近地面,高為不超過踝骨。這就應特別注意步法轉換時擺胯的高度要適中,並保持一致。不能過高過低、忽高忽低。同時還應注意“上步腳跟鏟地,退步腳尖先行”的原則。

  也就是說,進步時,前進腳腳跟先著地,然後逐漸平穩過渡到全腳踏實;退步時,後退腳腳尖先落地,然後逐漸平穩過渡到全腳踏實。側行步***橫移步***,前腳掌內側先著地,然後逐漸平穩過渡到全腳踏實。

  如果高度落差太大,則會使自己的重心不穩。

  太極走步注意要點第四,兩腳間要保持一定的橫向距離

  間距的寬窄,應以便於身體重心轉換為原則。也就是說,不論進步或退步,要使身體重心儘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由原來的支撐腳轉換到另一腳。一般的橫向間距是虛步10~30釐米,弓步20~30釐米***野馬分鬃同肩寬***,馬步約為本人2~3腳長。

  前後兩腳一定不能站在一條直線上,或左右交叉繞步。並步時,兩腳平行,間距10~30釐米,成小開步,不可靠的很緊或成“八字形”。

  太極走步注意要點第五,步幅大小要恰當

  步大,進退擺放不能隨機應變,容易被動失勢;步小,不利於塌腰、落胯,內氣下沉和重心穩定。

  因此,腳步大小應以腳步舒展、重心穩固、不過前過後、迎送相當、轉動靈活為宜。例如弓步,以一腿屈膝支撐、另一腿自然伸直為好,不可有任何勉強。習練者應結合個人情況,在實踐中不斷體悟、摸索,總結經驗。

  太極走步注意要點第六,兩腳要虛實分明

  這既是太極拳運動中對立統一辯證關係的一個重要體現,也是對步法的一個基本要求。拳論雲:“一處有一處虛實,處處總此一虛實。”就是說,太極拳的每個套路,除起勢和收勢時兩腳短暫平行站立外,其餘動作無時無刻不在一虛一實、一實一虛的轉換中進行。

  習練者要靠意念的引導、姿勢的開合、重心的移換、呼吸的配合來調整實現。具體做法是:以腰脊命門穴為軸心,腰向左轉,身體重心移至左腳,成為支撐腳,左腳即為實;右腳起輔助支撐作用,為虛。

  反之,腰向右轉,身體重心移至右腳,成為支撐腳,右腳即為實;左腳起輔助支撐作用,為虛。二者交替進行。要防止步不分虛實的“雙重”現象和拖泥帶水的散步式打拳。如此,手足才能得其用,攻防才能得其宜。

  太極走步注意要點第七,腳的執行路線要清晰,要走出弧形

  走弧畫圓是太極拳獨特的運動方式。它以演練者的脊柱為軸心,手上有圓,腳下有圓,進是圓,退是圓。各式各樣的弧和圓貫穿於每個拳勢之中。因此,不論進步或退步,兩腳都應根據“先收後開”的軌跡執行。

  不可直來直去,有稜有角。以弓步為例,不論左弓步或右弓步,都應先把後腳收於支撐腳的內側,然後再向左***右***側前方上步。倒卷肱則是先把前腳收於支撐腳的內側,然後再斜向左***右***側後方45°角撤步。這樣就自然形成“月牙形”或“弓背形”的弧形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