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茅根的功效與作用白茅根的功能主治

  白茅根,中藥名。為禾本科植物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Beauv.var. major*** Nees***C.E.Hubb.的乾燥根莖。春、秋二季採挖,洗淨,晒乾,除去鬚根和膜質葉鞘,捆成小把。白茅根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白茅根的功效與作用的資料,歡迎閱讀。

  白茅根的功效與作用

  白茅根為常用中藥,《神農本草經》列為中品。

  別名:毛草根。

  來源: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茅的根莖。野生。

  產地:全國各地均產。

  性狀鑑別:根莖細長圓柱形,通常不分歧。長約50釐米以上,直徑約2~4毫米。表面乳白色或淡黃色,有光澤。節明顯,節上有殘留的鱗葉,根及芽痕。味微甜。

  以色白,條肥壯,無須根,味甜者為佳。

  主要成分:含大量鉀鹽。並有蘆竹素、白茅素、木蜜糖、果糖、葡萄糖、檸檬酸、草酸等。

  功效與作用:1、利尿。白茅根水浸劑對正常動物有利尿作用,有效成分可能主要為鉀鹽。

  2、止血。茅花止血作用較顯著,能縮短出血時間和凝血時間,並能降低血管通透性。

  炮製:切咀:***1***鮮用。***2***生用。***3***炒炭。

  性味:甘寒。

  歸經:入心、脾、胃三經。

  功能:清熱涼血,止血。利尿。

  主治:熱病煩渴,吐衄,尿血,水腫,黃疸,肺熱咳喘等症。鮮用涼血益陰。炒炭去瘀止血。

  臨床應用:1、用於治療咳血、鼻衄、尿血而屬熱證者,但單用效力不大,需配生地、黑山梔、藕節等。

  2、用於治療急性腎炎,取其有利尿消腫作用,目前常配車前草、玉米鬚等,據初步觀察,有近期治癒效果,方如急性腎炎方。

  3、用於治療溫熱病煩渴***配蘆根***、噁心嘔吐***配葛根***。

  此外,用茅根水煮豬肉,或以茅根、赤小豆煎湯,對治療黃疸水腫有一定作用。單用茅根煎湯代茶喝,可清熱利尿。

  用量:茅根12~30g,茅花3~9g。

  處方舉例:急性腎炎方:茅根15g,車前草9g,玉米鬚15g,仙鶴草9g,鷹不泊9g,漳柳頭15g,水煎服。

  白茅根的介紹

  生理特性

  本品呈長圓柱形,長30~60cm,直徑0.2~0.4cm。表面黃白色或淡黃色,微有光澤,具縱皺紋,節明顯,稍突起,節間長短不等,通常長1.5~3cm。體輕,質略脆,斷面皮部白色,多有裂隙,放射狀排列,中柱淡黃色,易與皮部剝離。氣微,味微甜。

  產地

  全國大部分地區均產。

  入藥部位

  植物的乾燥根莖。

  炮製方法

  1、白茅根:洗淨,微潤,切段,乾燥,除去碎屑。

  2、茅根炭:取淨白茅根段,置鍋內,用武火加熱,炒至表面焦黑色,取出涼透。

  性味

  甘,寒。

  歸經

  歸肺、胃、膀胱經。

  功效

  涼血止血,清熱利尿。

  主治

  用於血熱吐血,衄血,尿血,熱病煩渴,肺熱咳嗽,胃熱嘔吐,溼熱黃疸,水腫尿少,熱淋澀痛。

  相關配伍

  1、竹木入肉:白茅根燒末,豬脂和塗之。風入成腫者,亦良。***《肘後方》***

  2、吐血不止:用白茅根一握,水煎服之。***《千金翼》***

  3、小便出血:茅根煎湯,頻飲為佳。***《談野翁方》***

  4、解中酒毒,恐爛五臟:茅根汁,飲一升。***《千金方》***

  用法用量

  煎服,9~30g。鮮品加倍。止血多炒炭用,清熱利尿宜生用。

  禁忌

  脾胃虛寒,溲多不渴者忌服。

  相關論述

  1、《本經》:勞傷虛羸,補中益氣,除瘀血、血閉寒熱,利小便。

  2、《別錄》:下五淋,除客熱在腸胃,止渴堅筋,婦人崩中。久服利人。

  3、《本草綱目》:止吐衄諸血,傷寒噦逆,肺熱喘急,水腫黃膽,解酒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