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心腦血管的食譜

  心腦血管病是一種嚴重威脅人類,特別是50歲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見病,那麼有哪些?下面小編給你整理了,一起來了解吧!

  推薦:

  1. 芹菜根5個,紅棗10個,水煎服,食棗飲湯。每日2次。

  2. 紅山楂5個,去核切碎,用蜂蜜1匙調勻,加在玉米麵粥中服食。每日服1~2次。

  3. 水發海帶25克,與粳米同煮粥,加鹽、味精、麻油適量,調味服食。每日早晚服食。

  4. 將鮮葛根切片磨碎,加水攪拌,沉澱取粉。以葛根粉30克、粳米100克煮粥,每日早晚服食

  5. 玉米粉50克用冷水調和,煮成玉米粥,粥成後加入蜂蜜1匙服食。每日2次。

  6. 荷葉、山楂葉各適量,水煎或開水衝浸,代茶隨飲或每日3次。

  7. 菊花、生山楂各15~20克,水煎或開水衝浸,每日1劑,代茶飲用。

  8. 檸檬1個,切成片,用蜂蜜3匙漬透,每次5片,加入玉米麵粥內服食。每日服2次。

  9. 粳米100克,紅棗3~5枚,制首烏30~60克,紅糖或冰糖適量。將制首烏煎取濃汁,去渣,與粳米、紅棗同入砂鍋內煮粥,粥將成時放入紅糖或冰糖調味,再煮沸即可。

  心腦血管患者的飲食注意:

  1、葷素菜合理搭配

  以新鮮蔬菜為主膳食中的動物油、肥肉和一些富含膽固醇的食物如豬腦、豬肝、皮蛋、魚子、蟹黃、魷魚、奶油等,含有大量的飽和脂肪酸,多量攝入會導致血膽固醇增加,促使冠心病的發生發展。而植物性油脂含有的是不飽和脂肪酸,有降低血膽固醇、預防冠心病的作用。有資料提示,通過嚴格控制飲食中動物脂肪的攝入總量,降低飽和脂肪比例,增加不飽和脂肪的成分,可使血清膽固醇降低約10%,甘油三脂降低30%。

  2、少吃多餐

  控制好進食量人體的熱量主要來源於蛋白質、脂肪及碳水化合物,其中蛋白質多存在於動物類食物如瘦肉、魚蝦、禽類、蛋類、乳類等,植物性食品如豆類及豆製品中含量也很高。脂肪多存在於食用油及肥肉中。碳水化合物多存在於穀類及根莖類蔬菜中。如放縱食慾,進食量超過了身體的熱量需要,就會轉化為脂肪積存體內,使人發胖,血脂增高,致生動脈硬化。中醫格言“飲食自倍,腸胃乃傷”,說的是經常飽食,會損傷胃腸功能,導致胃腸病的發生。還應看到,長期的飲食過量,體內的脂肪過剩,會使血脂增高,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因此要根據體重的不同,控制進食量。超體重者一定要減低熱量。據推算,50克富強麵粉或大米可產生熱量175千卡,如果每天食用0.4千克,則可產生熱量1400千卡,再加上適量的肉食、豆類制豆、蔬菜等副食,差不多夠一天的熱量。

  怎麼預防心腦血管病?

  1. 體育鍛煉要適度。運動量不宜過大,額頭上微微出汗就應立即停止。

  2. 飲食要科學合理。要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以控制機體血液黏稠度,防止形成血栓。

  3. 不要搬抬過重的物品。在搬抬重物時必然要彎腰深呼吸,是誘發心肌梗死的常見原因。

  4. 不要用過燙的水洗澡。水溫太高可使面板血管明顯擴張,大量血液流向體表,造成心肌缺血。

  5. 不要感冒。及時新增衣物外,晚上睡覺要關好窗戶,不要讓外界冷空氣吹進室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