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話養生

  立冬是進入冬季的第一個節氣,中醫講究立冬補冬、立冬養藏、滋陰補陽,立冬養生應該溫補養陽,少吃生冷也不宜過燥。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希望對你有用!

  立冬節氣的故事

  立冬是24節氣中的第19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其交節時間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自太陽黃經到達225°時始。

  曆書中說:“鬥指西北維為立冬。冬者終也,立冬之時,萬物終成,故名立冬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則說:“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我國古時民間習慣以立冬為冬季的開始。其實,我國幅員遼闊,除全年無冬的華南沿海和長冬無夏的青藏高原地區外,各地的冬季並不都是於立冬日同時開始的。

  如果按氣候學上以下半年平均氣溫降到10℃以下為冬季的劃分標準,則“立冬為冬日始”的說法與黃淮地區的氣候規律基本吻合。而在我國最北部的漠河及大興安嶺以北地區,9月上旬就早已進入冬季,北京地區於10月下旬也已是一派冬天的景象,而長江流域的冬季要到“小雪”節氣前後才真正開始。但不管怎樣,立冬過後,北半球獲得的太陽輻射量越來越少,但由於此時地表下半年貯存的熱量還有一定的盈餘,所以一般還不太冷。晴朗無風之時,常有溫暖舒適的“小陽春”天氣,十分宜人。但是,這時北方冷空氣也已具有較強的勢力,常頻頻南侵,有時形成大風、降溫並伴有雨雪的寒潮天氣。

  從多年的平均狀況看,11月是寒潮出現最多的月份。劇烈的降溫,特別是冷暖異常的天氣對人們的生活、健康均有嚴重的不利影響。所以在此節氣期間應注意天氣預報,並根據天氣變化情況及時做好保暖防寒。

  

  衣:衣服加加減減,多晒太陽心情好

  每年立冬之初,總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高發期,中風、老慢支和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發病率也較高。專家提醒,早晚溫差變化較大時節,中老年人特別需要注意防寒保暖,尤其需要注意背部保暖和足部的保暖。在睡臥上,更要注意防寒保暖,適時增減衣物。如果衣著過少過薄,室溫過低,則易感冒。反之,衣著過多過厚,室溫過高,也可能容易感冒、生病。

  立冬過後,晝短夜長,日照減少。在民間有 " 冬陽貴如金 " 之說,冬天晒晒太陽,使人周身舒適,心曠神怡,是很好的保健良方。日光還可使面板組織受到溫熱的良性刺激,促使表皮血管擴張,血液迴圈加速,活躍細胞新陳代謝,改善面板組織營養狀況。因此,經常晒晒太陽,不僅能愉悅心情,還可幫助預防感冒等疾病。

  食:溫補為主,羊肉燉蘿蔔最合適

  醫學專家認為,立冬過後,飲食上要以溫補為主,可以適當食用一些熱量較高的食品,比如牛、羊肉,熱量多,禦寒效果好。特別推薦羊肉燉蘿蔔,羊肉溫補,蘿蔔潤燥,特別適合現下福州氣候。還要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和易於消化的食物以及新鮮蔬果。

  此外,冬季養生可以多吃堅果,堅果是指油脂多的種子類食物,如花生、核桃、板栗、榛子、杏仁等。

  體質比較弱的人,還可適當補黃芪、黨蔘等溫和的藥材,也可制湯食用。黑芝麻粥、蟲草老鴨湯等,也可以補益肝腎、滋陰助陽。

  每年冬季,很多女性總會經常感到手腳冰涼。在冬季手腳冰涼的人群中,大約有 70% 至 80% 並非完全是因為陽氣不足,很多其實是迴圈不夠,血液流通較慢造成的。因此,可以多吃一些疏肝活血的食材,比如黨蔘、紅棗等。

  住行:早睡晚起 " 養藏 ",鍛鍊前熱身

  立冬過後的起居調養要記住一個 " 藏 " 字。" 藏養 " 首先要保證充足的睡眠。人在冬天應儘量早睡,保持溫熱的身體。起床時間最好在太陽出來以後,此時起床,則頭腦清醒,機智靈敏。

  冬季鍛鍊必不可少,因為冬季經常進行戶外活動,可增加熱量產生,調節新陳代謝機能,提高自身免疫力。但是,由於冬季天氣寒冷,四肢較為僵硬,鍛鍊前熱身非常重要,比如伸展肢體、慢跑、輕器械的少量練習,使身體微微發熱後,再進行較大強度的健身運動。運動時衣著要根據天氣情況而定,以保暖防感冒為主,尤其是運動後要及時加衣,避免著涼。運動還要因人而異,霧霾天早上氣溫偏低時,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最好不要外出,以防受寒後腦供血不足,誘發中風。

  立冬養生食物

  蘿蔔燉羊肉

  蘿蔔被稱為平民人蔘,立冬吃蘿蔔有很好的滋潤作用。羊肉性溫,適合冬季食用。

  堅果類

  堅果類的食物中富含油脂,冬季進補是非常好的選擇,立冬的適合不放也適當吃一些堅果,諸如芝麻、花生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霸王花南北杏煲豬肚

  中醫認為霸王花有清熱潤肺、除痰止咳、通腸利尿的功效,用以配南北杏煲豬肚更加強此功效,且老少皆宜。材料和做法:霸王花、南北杏、陳皮、蜜棗浸透,陳皮去瓤,蜜棗去核;豬肚衝淨,生粉擦洗淨,飛水,颳去白苔,洗淨,切塊。一起與生薑下瓦煲,武火滾沸後改文火煲2小時,下鹽便可。

  四物雞

  當歸20克、熟地黃15克、炒白芍15克、川芎10克、枸杞子10克食材鹽、米酒各適量調味料烏骨雞1只。做法:雞洗淨、切塊、汆燙、沖涼備用。將藥材用過濾袋裝好,放入燉鍋內,再放入雞塊,加水蓋過,淋上水酒,燉熟。加鹽調味即可食用。四物湯是由當歸、熟地黃、炒白芍和川芎等四味組成,具有補血、活血和止痛之效用。當歸含揮發油及維生素E,有補血與活血之功效;熟地黃含有大量配糖體,具補血作用;炒白芍有收斂、止痛之功效;川芎有行氣活血作用,可加強當歸的補血功效。

  立冬養生細節

  冬天是天寒地凍、萬木凋零、生機潛伏閉藏的季節,人體的陽氣也會隨著自然界的轉化而潛藏於內。因此,冬季養生要順應自然界閉藏之規律,以斂陰護陽為根本。

  在精神調養上要做到控制情志活動,保持精神情緒的安寧,避免煩擾,以使體內陽氣得以潛藏,不要擾動陽氣而破壞人體陰陽轉換的生理機能;

  要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以保證充足的睡眠,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

  衣著不要過少過薄也不要過多過厚,這是因為衣著過少過薄、室溫過低即易引起感冒、消耗陽氣,而衣著過多過厚、室溫過高則易使腠理開洩、陽氣不得潛藏、寒邪易於侵入。

  中醫認為:“寒為陰邪,常傷陽氣”,人體中的陽氣好比天上的太陽,太陽賜予自然界光明和溫暖,失去它萬物無法生存。同樣,人體如果沒有陽氣,也會失去新陳代謝的活力。所以,立冬後的起居調養切記“養藏”。

  飲食調養方面要遵循少食生冷的原則,但也不宜過食燥熱之物,可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如牛羊肉、烏雞、鯽魚、豆漿、牛奶,同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如多吃蘿蔔、青菜等,以避免維生素的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