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養生喝那些湯

  南方人愛煲湯,尤以廣東的“老火靚湯”最為出名。到了秋季,更是要多煲湯,那麼南方秋季養生喝什麼湯好?下面給大家介紹秋季養生湯,希望大家喜歡。

  秋季養生湯

  推薦一:生地玉竹煲豬踭

  廣東民間在夏秋時幾乎家家戶戶都會用生地玉竹煲湯。中藥生地有養陰、涼血、生津之功;玉竹有養陰潤燥、止渴生津的功用。中醫還認為生地養陰而不膩,而玉竹質潤味甘之,這尤其適合南方夏秋的暑熱與秋燥。同時現代醫學又發現玉竹所含的鈴蘭若甙具有輕度的強心作用,對改善心肌缺血有效。合而煲豬踭,養陰潤燥、清熱生津。

  材料:生地20克、玉竹30克、豬踭肉400克、生薑3片。

  做法:

  1、各物分別洗淨。藥材稍浸泡;豬踭可切塊或不切塊。

  2、一起與生薑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2000毫升***約8碗量***,武火滾沸後改文火煲約2小時,下鹽便可。

  推薦二:無花果白菜乾豬腱湯

  無花果白菜乾豬腱湯是秋燥時的家庭靚湯之一,其清潤可口,有養陰清肺、潤燥化痰、潤腸通便之功。無花果肉質柔軟,味同香蕉,甘甜無核。中醫認為它有健胃、潤腸、利咽、滋陰的功效。白菜乾是以“甜、軟、甘”著稱的白菜晒乾而成,有消燥除熱、通利腸胃、下氣消食的功效,是廣東民間常用的煲湯煲粥的材料。值得一提的是它富含粗纖維,秋冬天常食還能潤腸通便,配以豬腱,不但增加湯水的清香美味,更主要的是它不肥膩,尤為適合於煲清潤湯品之用。

  材料:無花果乾品4顆,短鮮白菜乾100克,鮮豬腱肉200克。

  做法:

  1、白菜乾用清水浸泡3小時至散開、洗乾淨,尤其是葉子要衝洗乾淨不然有很多細沙,切段。然後無花果稍稍浸泡;洗乾淨。

  2、接著豬腱洗淨,切塊、飛水去浮沫,跟白菜乾、無花果一起放進瓦煲內。大火煲沸後,改為中小火煲約2個小時,調入適量食鹽便可。

  推薦三:霸王花南北杏煲豬肺

  霸王花又名劍花,中醫學認為,其性味甘、涼,入肺,具有清熱痰、除積熱、理痰火等功效。霸王花煲湯具有清心潤肺、清暑解熱、除痰止咳的作用,而且對輔助治療腦動脈硬化、心血管疾病、肺結核、支氣管炎、腮腺炎等有明顯療效。霸王花煲湯後,其味清香、湯甜滑,深為愛煲湯的廣東人所喜愛。

  材料:霸王花75g,南杏15g,北杏10g,蜜棗4個,豬肺1個,豬碎骨100g,生薑3片。

  做法:

  1、霸王花、南杏、北杏分別浸泡、洗淨。豬肺從喉嚨灌入清水,反覆揉搓乾淨,切小塊,然後不下油、鹽,在鍋內小炒片刻。

  2、豬碎骨洗淨。蜜棗去核,與生薑一同放入燉盅。加入清水2500ml***約10碗***,武火滾沸改文火煲1.5個小時。飲時再放入適量鹽即可。

  秋季適合進補的食物

  一、蓮子

  蓮子有很好的滋補作用,古人認為它“享清芳之氣,得稼穡之味,乃脾之果也”。秋天食用有養心安神、健脾補腎、止瀉固精等功效。不僅有助緩解失眠等,對易患咳嗽、哮喘等肺部疾病的人來說,蓮子還可以通過補腎增強免疫力,達到潤肺的效果。

  市場上的蓮子有紅蓮子和白蓮子之分,紅蓮子口感較硬,但補腎、補血效果更好;白蓮子口感香糯,健脾的功效更強。除了蓮子粥、紅棗銀耳蓮子湯、銀耳蓮子羹等傳統食用方法,用蓮子心泡茶去心火效果更佳,蓮子泡酒則固腎效果更為顯著。

  銀耳蓮子羹

  材料:銀耳,蓮子,棗子,枸杞,冰糖各適量。

  做法:

  1.銀耳用清水泡開,將底部泛黃的硬結剔出,然後撕碎備用。一般就用三、四朵即可。

  2.蓮子需要中間無芯的,不苦,放置多少隨自己喜好。

  3.湯鍋放清水,水要一次放夠,要留出蒸發的餘地,煮的過程中間不可加水。

  4.將銀耳、冰糖***三兩左右***、棗子、枸杞放入冷水中,開火,加熱,煮沸,一定要不斷攪鍋,防止銀耳膠質粘鍋,煮開後,關小火熬煮,也要不斷攪鍋。

  5.蓮子易熟稍後放入。

  6.開鍋後繼續熬煮,直到銀耳膠化,湯粘稠即可。

  二、芡實

  這是睡蓮科植物芡的乾燥成熟種仁,又稱“雞頭米”、“雞頭”等,在南方較常見。中醫認為,芡實性味甘、澀、平,入脾腎二經,能健脾祛溼、固腎止瀉,且有“補而不峻”、“防燥不膩”的優勢。其補腎效果強於山藥,祛溼效果優於紅小豆,鎮靜效果強過蓮子,可以說是一種被埋沒的補益佳品。宋代文豪蘇東坡的養生之道中,有一條就是吃芡實。

  鮮芡實或幹芡實泡水後可直接嚼服,也可熬粥、煲湯或與蓮子、山藥、白扁豆等食物一同食用。芡實搭配燕窩蒸食,有很好的美容效果,可使人們氣色更好。此外,把鮮芡實去皮後凍在冰箱裡,還可較長時間儲存食用,補腎效果更好。

  養顏芡實羮

  材料:銀耳5-6朵,蓮子1小把,芡實1小把,薏仁1小把,幹桂圓4粒,枸杞15粒,冰糖適量,幹桂花一小撮。

  做法:

  1.銀耳事先用冷水泡開,去掉黃蒂,撕成碎朵。

  2.準備大半鍋清水,芡實***略敲碎***、薏仁、蓮子用水衝淨後,加上銀耳,入鍋。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煮兩小時。

  3.桂圓去殼、加上枸杞入鍋,小火再煮半小時。

  4.加入適量冰糖,待融化後,關火,撒上幹桂花,悶出香味,即可。

  三、栗子

  香甜味美的栗子,是秋冬非常受歡迎的零食,含有糖類、蛋白質、脂肪、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等豐富的營養成分。中醫認為,栗子性味甘溫,有養胃健脾、補腎強筋等功效。

  栗子可生食、炒食、加水煮食等,在眾多的食用方法中,生吃栗子,且緩慢咀嚼、徐徐嚥下時的補腎效果最佳。這是因為生栗子中酶和維生素C等的含量最高,且細嚼慢嚥時消化更充分,更利於人體吸收,對體虛乏力或腎虛導致的腿腳無力等症狀效果良好。需要注意的是,栗子不可多吃,每日最好不要超過10顆。

  濃香栗子雞

  材料:雞全腿1個,栗子200克,白糖一小匙,生抽,料酒各1大匙,老抽1小匙,鹽適量,蔥段,姜蒜片適量。

  做法:

  1.把雞腿先剁成塊,再浸泡出血水。

  2.鍋放少許油,爆香姜蔥蒜,再放入雞塊,中小火炒至微黃。

  3.倒入栗子,再放糖、料酒,老抽,生抽,翻炒均勻使雞塊上色。

  4.倒入沒過雞塊的水,大火燒開。

  5.放鹽,小火燉至湯汁濃稠時關火。

  6.撒上小蔥花兒即可裝盤。

  四、花生

  花生是一種高蛋白的油料作物,自古享有“長生果”的美譽。《本草綱目》記載,“花生悅脾和胃、潤肺化痰、滋養補氣、清咽止癢”,適合脾虛消瘦、食少乏力、乾咳少痰等人。值得注意的是,花生紅衣***即花生皮***補氣止血的作用更強,因此,需要補血的人可挑選紅衣更多的小粒花生,而煮粥、打花生漿則可以挑選大粒的花生。此外,醋泡花生仁、用生花生殼煮水喝,還有一定的降壓效果。

  滷花生

  材料:花生200克,八角2個,桂皮2片,月桂2片,鹽1小勺。

  做法:

  1.花生提前泡水30分鐘備用。

  2.鍋入清水超過花生米高度,放入除鹽以外的所有調料,煮沸後大火五分鐘、加鹽中火1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