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液的危害怎麼處理

  當孩子生病後能用吃藥打針的方法就不要用輸液的方法,不到萬不得已非輸液不可的時候,儘量不要給孩子輸液。下面小編和大家一起學習處理輸液的危害。

  處理輸液的危害

  輸液是個體力活。尤其在大醫院,患者本來就身體虛弱,再加上人多擁擠,不可能人人都有床位,很多人只能坐著甚至蹲著,有些孩子只能靠父母抱著輸液。因此而虛脫、暈厥的也不在少數。輸液前最好吃點能為身體提供能量、又好消化的東西。如果輸液時間較長,比如需要3~4個小時,也可隨身攜帶一些巧克力、餅乾、飲料等。輸液前最好去廁所排一下尿,這樣可減少輸液中的移動。

 

  輸液時,藥液都是靠重力***地心引力***流入體內,所以點滴一般都是高高掛在點滴架上。若高度無法維持時***如有些小孩由家長抱著輸液***,常常會有“回血”現象,血液倒流至輸液管內,會引起患者的恐慌。所以,在整個輸液過程中,都要注意輸液瓶的高度,即便是需要走動、上廁所,也一定要保證瓶子處於心臟以上的高度。移動過程中,儘量不要出現觸碰針頭、拉扯輸液管等情況,否則都容易導致針頭移位、刺破血管,因此區域性皮下出血或水腫。

  輸液後,一定要用棉籤按壓針眼足夠的時間,一般人需要3~5分鐘,老年人由於凝血功能差,需要6~10分鐘。“對於有些藥物,比如抗生素和降壓藥,輸完後最好留院觀察半小時,不要馬上離開。”醫生提醒說。

  由於長期輸注濃度較高、刺激性較強的藥物***如紅黴素、四環素等***,或在輸液過程中因無菌操作不嚴,引起區域性靜脈壁化學炎性反應或區域性靜脈感染,區域性組織發紅、腫脹、灼熱、疼痛現象,有時伴有畏寒、發熱等全身症狀,叫做靜脈炎。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可以區域性用95%酒精或50%硫酸鎂溼熱敷。方法是將上述藥物把紗布或毛巾浸溼,蓋在靜脈炎出現的部位,然後蓋上塑料布,再用多層溫溼毛巾***大約60℃左右***保溫。每隔5分鐘將內層和外層都更換一次,每次20~30分鐘,一日2次。

  減少和避免輸液的不良反應

  輸液打吊瓶,因其見效快、療程短而深受青睞,但是現在,很多人無論什麼病,也不管病情如何,紛紛要求輸液。特別是換季之時,感冒發燒的患者大幅增加,各大醫院輸液室人滿為患,而實際上,大部分患者是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發燒,其實根本用不著輸液,吃些藥,多休息休息就會好。

  輸液本是為了治病,但是不根據病情就頻繁地掛上吊瓶,不但可能對病情不利,反而可能對身體造成更多損害。與口服藥物相比,輸液的過敏反應機率更高,更易產生耐藥性。無論小感冒還是其他什麼病,人們總以為輸液打吊瓶最保險又省事,但卻有可能成為一種“輸液病”。

  據北大第一醫院血液內科的許醫生介紹,“輸液病”就是有些人得了一些感冒等小的疾病時,喜歡採用輸液的方式治療,導致以後再得同樣的病如果不輸液就不太容易治癒。因為輸液的相對藥量更大一些,而且不經過胃腸道吸收直接進入血液,效果可能更明顯。

  但是一般人得了感冒等病去醫院輸液,一天一般只輸一次,這樣就會造成本來應一天分三次或四次輸入的藥量一次性輸入了體內,輸完後血藥濃度要達到一個高峰,但過一段時間濃度就會降低,這樣就造成血藥濃度不穩定,以後就可能誘發細菌產生耐藥性。還有就是過敏反應。

  相對而言,口服藥要經過腸道吸收,將身體不需要的或對身體有害的物質過濾掉,之後才進入肝臟代謝,經過這樣一個過程之後就會降低血藥濃度,進而降低過敏反應發生的機率。而輸液時藥物直接進入血液,發生過敏反應的機率相對就大,而且快,甚至有些過敏反應是致命的。輸液藥品微粒過大,長期積累,易造成肺部堵塞,影響肺臟功能。相對於口服藥而言,頻繁地輸液可能還會對身體的一些器官造成影響。

  濫用輸液的危害

  1、肺功能下降

  據統計用電鏡觀察每瓶輸入人體的液體裡有大約30萬個直徑在10--30Å玻璃碎屑及橡膠微粒,而人體毛細血管直徑只有10Å,所以這些看不見的微粒將沉積在肺臟導致肺功能下降,現代人肺功能下降、肺活量降低與此不無關係!

  2、急性心衰

  長期輸液將加重心臟和腎臟負擔,對健康帶來嚴重不良影響。

  3、抗藥性增強

  輸液過多往往伴隨著抗生素的大量濫用,導致人體菌群失調,抗病能力下降,免疫力降低以及細菌抗藥性的增加。這些都將對我們的身體產生嚴重的惡果。

  4、死亡

  如果消毒不嚴、操作不規範,因液體汙染引起過敏反應、輸液反應等,為此每年全國都有不少人付出生命。

  輸液的要求

  1、在無菌、透明度及無熱源這三項,應更加特別注意,它們也是輸液生產中經常出現的主要問題。

  2、含量,色澤,pH也應符合要求。pH應在保障療效和製品穩定的基礎上,力求接近人體的pH,過高或過低都會引起酸鹼中毒。

  3、輸液的滲透壓應調為等滲或偏高滲,這樣可不引起血象的任何異常變化。

  4、此外,輸液還要不得含有引起過敏反應的異性蛋白和降壓藥物,不得損害肝、腎。

  5、輸液不得新增任何抑菌劑,並在儲存過程中質量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