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試題猜讀模擬考場語文答案

  十年寒窗,開出芬芳;十年磨劍,發奮未變;十年堅守,成功守候。祝高考成功!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高考試題猜讀模擬考場語文,僅供大家參考!

.

  高考試題猜讀模擬考場語文閱讀題

  甲 必考題

  一、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①中國書法是與中國文化特殊土壤密不可分的獨特藝術形式。書指書體,即漢字。法指書寫文字的方法和技巧。中國書法通過高超的藝術技巧,把文字書寫的法則提高到一種藝術的境界,使之憑藉漢字獨特的形式和豐富的內涵,發展成為一種積澱著中華民族的審美情趣、哲學思考和文化心理的藝術種類。

  ②以韻為核心的書法藝術,並不以精熟的技巧與繁複的法度程式為最高境界,相反,它崇尚的是那種言語不能傳達的意味,它同時啟示了其中所含蓄的類似於詩的餘味,以及對簡樸到深遠的藝術手法的重視。當思想感情和境界在自己的藝術形式中達到完美的昇華時,韻的意味也就從作品中顯現出來了。崇尚韻致的最終目的就是要脫俗,使藝術家無論在人格形態還是在藝術形態上均要達到一種卓爾不群的境界。韻如橄欖,它需要慢慢地去體會、涵詠。如果說“不俗”是表示精神升進中的超越狀態,那麼“韻”則象徵著精神超越的極致。而“韻”的獲取則是在一切藝術本體之外的,即就書法而言,學者型書家較之於工匠型書家更為人所推崇的原因也就在於此。

  ③在中國的書法史上,書法家絕大多數都有超絕的風度才情,書法只不過是其氣質風采和神情心性的自然流露,是切斷凡俗意識而垂直上升到超常的精神生活領域的一種標誌。因而,書法只是文人“聊抒胸臆”的“餘事”,所謂逸筆餘興,無所為方能有所為,這種心境中所表現出來的藝術才是高階的、超俗的、儒雅的。各家不同風格的書法,都讓人感覺到藝術品只不過是其真我本性、生命氣息的折射。它不著痕跡,空靈蘊藉,以微妙的暗示與含蓄,讓人去感受突破一切人為的形式與法則的境界。在生硬、挺健、雄渾之外欣賞一種超然的清淡。“韻”作為生命狀態的極致體現,讓藝術家如痴如狂如醉。它讓我們在和古人典範作品交流中無時無刻不在感受到那流溢而出的令人神往的迷人氣息。在瞬間的感悟中,讓觀者脫離現實的環境,沉浸在超越時空限制的審美快感之中,這就是古典書法作品中所設定的審美情境的奧妙所在。古人在觀賞作品時須淨手、屏息,以讓自己有如對至尊的敬畏感,讓自己慢慢地進入到這種“天人合一”的境界之中,去體味、領悟和感受這種超越性的存在。“韻”雖然不是一種物質,但是,在藝術家和觀者共同創設的審美心理場中,它成了一種可感、可嗅、可觸、可聞的物質實在。人在這種“參與”的過程中,達到頓悟,使審美的障礙得以消解,從而進入無礙的自由世界之中。

  ④“韻”作為文化心理情結,使中國的藝術更為注重精神體現,表現出一種逍遙於天地之間的快活情緒,因而,藝術也就成了躲避世俗風雨的避風港。藝術家很少去參政議政,他們只是在放浪形骸、遊心於天地之間之中獲得快慰和滿足。這樣,藝術也就很少具有批判性,因為,它與俗世生活的發展並不同步,它有著自身發展的軌道。

  1.下列對於“韻”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韻”是書法藝術的核心,它指的是書法藝術中所蘊含的那種無法用言語傳達的、類似於詩的意味。

  B.“韻”的意味從作品中顯現出來,需要藝術家的思想感情和境界在他的藝術形式中達到完美的昇華。

  C.“韻”是生命狀態的極致體現,使藝術家對它痴迷癲狂地追求,它賦予古代經典之作令人神往的氣息。

  D.“韻”是一種抽象的東西,可是藝術家和欣賞者有共同的審美心理,可以感受到它和物質一樣存在著。

  2.下列對原文的結構和內容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第①段闡釋書法的意義,指出書法是中國特有的一種藝術形式,它積澱著中華民族的審美情趣、哲學思考和文化心理,離不開中國文化的特殊土壤。

  B.第②段闡明書法藝術的核心——“韻”的內涵。韻不注重書寫的技巧,更注重類似於詩的餘味、簡樸到深遠的藝術手法,期望達到最終目的——脫俗。

  C.第③段中指出書法家追求以無所為的方式達有所為的目的。用超絕的風度才情揮灑成的書法,才能體現高雅的韻味。

  D.第④段指出中國藝術自身有發展的規律,更注重精神體現。藝術家們放浪形骸,於無礙的自由世界之中獲得快慰和滿足。

  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

  ***一***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4~7題。

  唐恪,字欽叟,杭州錢塘人。四歲而孤,聞人言其父,輒悲泣。以蔭登第,調郴尉。縣民有被害而屍不獲,吏執其鄰人,抑使自誣,令以為信。恪爭之,令曰:"否將為君累。"恪曰:"吾為尉而盜不能捕,更俾亡辜死乎?"躬出訪求,夕,若有告者,旦而得屍,遂獲盜。知榆次,縣豪子雄於鄉,萃逋庇奸,不輸公賦,前後莫敢詰。恪以理善曉之,悟而自悔,折節為長者。大觀中,召為屯田員外郎,持節招納夷人。夷始恫疑,衷甲以逆,恪盡去兵衛從數十卒,單行。夷望見歡呼,投兵聽命。

  徙滄州。河決,水犯城下,恪乘城救理。都水孟昌齡移檄索船與兵恪報水勢方惡船當以備緩急滄為極邊兵非有旨不敢遣昌齡怒,劾之,恪不為動,益治水。水去,城得全,詔書嘉獎。

  靖康初,金兵入汴,李邦彥薦之,拜同知樞密院事,至則為中書侍郎。八月,進拜少宰兼中書侍郎,帝注禮之甚渥。然恪為相,無濟時大略。金騎再來,邀割三鎮,恪集廷臣議,以為當與者十九,恪從之。使者既行,於是諸道勤王兵大集,輒諭止令勿前,皆反旆而去。洎金兵薄城下,始悔之,密言於帝曰:"唐自天寶而後屢失而復興者,以天子在外可以號召四方也。今宜舉景德故事,留太子居守而西幸洛,連據秦、雍,領天下親征,以圖興復。"帝將從其議,而開封尹何慄入見,引蘇軾所論,謂周之失計,未有如東遷之甚者。帝幡然而改,以足頓地曰: "今當以死守社稷。"擢慄門下侍郎,恪計不用。

  從帝巡城,為都人遮擊,策馬得脫,遂臥家求去。御史胡舜陟繼劾其罪,謂:"恪之智慮不能經畫邊事,但長於交結內侍,今國勢日蹙,誠不可以備位。"乃以慄代為相。

  ***選自《宋史列傳第一百一十一》***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以蔭登第,調郴尉 登第:應試得中。

  B.持節招納夷人 持節:堅守氣節。

  C.然恪為相,無濟時大略。 濟時:拯救時世。

  D.帝幡然而改 幡然:很快而徹底地

  5.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都水孟昌齡移檄索船與兵/恪報水勢方惡/船當以備緩急/滄為極/邊兵非有旨不敢遣

  B.都水孟昌齡移檄索船與兵/恪報水勢方惡/船當以備/緩急滄為極邊/兵非有旨不敢遣

  C.都水孟昌齡移檄索船與兵/恪報水勢方惡/船當以備緩急/滄為極邊/兵非有旨不敢遣

  D.都水孟昌齡移檄索船與兵/恪報水勢方惡/船當以備/緩急滄為極/邊兵非有旨不敢遣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唐恪有孝心,有執政才能。靠祖上蔭功登第,初為官吏時,恪盡職守,不怕牽累。處理人事,能審時度勢。為朝廷做出了很大貢獻。

  B.唐恪忠於職守,敢於抗上。在滄州做官時,遇黃河決堤,抗洪救災時,拒絕了都水孟昌齡索要船隻與士兵的要求,一心治水,保全了滄州城。

  C.唐恪缺少遠謀,主張和議。因為主張割城降金,令勤王大軍後退,所以跟從皇帝巡城時,被都城人攔住擊打,騎馬快跑才得脫身。

  D.唐恪智謀不足,能力有限。曾建議皇帝放棄汴梁遷都洛陽,後遭到了開封尹何慄的反對,計謀不被採用,後被免去相位。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 恪以理善曉之,悟而自悔,折節為長者***5分***

  譯文:

  ***2*** 恪之智慮不能經畫邊事,但長於交結內侍,今國勢日蹙,誠不可以備位。***5分***

  譯文: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8~9題。

  海上吊吳野人墓 【清】於震

  日落平原海氣昏,一墳蕭瑟對空村。

  縱教大業留天壤,到底虛名誤子孫。

  岸拆蛟龍移墓道,潮來風雨吊詩魂。 當年冠蓋應俱在,獨認殘碑剔蘚痕。

  【注】吳野人:明末清初著名詩人吳嘉紀,號野人。明覆亡後,隱居故里泰州,卒後葬於海濱。

  8.這首詩的首聯通過哪些意象營造了怎樣的意境?在全詩中有什麼作用?***5分***

  9.後兩聯分別使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請結合具體內容簡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

  10.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孔子曾對“學”與“思”二者的關係作過辯證論述,他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觀書有感》借水之清澈是因有源頭活水不斷注入來暗喻人要心靈澄明就得認真讀書,時時補充新知的句子是: , 。

  ***3***王維在《使至塞上》中描繪邊陲大漠中壯闊雄奇的景象,境界闊大,氣象雄渾的名句是 , 。

  三、實用類文字閱讀***25分***

  1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25分***

  曹禺執教劇校

  曹禺來到南京幾天了,這正是1936年的初秋季節,他一直忙著整理行李,接待新的朋友。他作為國立南京戲劇學校的教授,應聘到這裡來教書。雖然,很疲憊,但心情卻有另一番新的滋味。

  他在事業上是一個從來不敷衍的人,他的熱情不但貫注在創作上,同樣,也滲透在教學裡。他教世界戲劇名著選讀,是經過精心設計的,而且劇目也經過精心挑選。他從不做抽象的說教,而是採取邊朗誦、邊表演、邊分析的方法,繪聲繪色地把同學帶入戲劇情境之中,深入到人物的內心世界。即使劇本上的一句臺詞、一個停頓,他都能講出它內在的底蘊。他把淵博的知識、舞臺的實踐和具體入微的藝術感受融合在一起,這就把學生迷住了。每一堂課,對他們來說都是美不勝收。許多同學回憶說,萬老師上課,可謂絕妙,他有學問,會表演,又有創作經驗,因此,講起課來就駕輕就熟,揮灑自如,加上他那口才,所以,每次上課,課堂裡都擠得滿滿的,連外班的學生也來聽他的課。他還有一套輔導方法,為了提高學生的欣賞和理解劇本的水平,除重點講授一些劇目,還組織學生閱讀世界名著。他不是一般地佈置一下,任其自流,而是按照點名冊,具體規定某某讀哪本名著,並讓每個人都要寫出讀書報告,或分析主題和人物,或分析戲劇結構和衝突,過一段時間,再根據每個同學的具體情況,更換新的閱讀劇目。這樣一種指導閱讀的方法,使學生獲益匪淺,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鑑賞能力。因為他所讀中外戲劇名著較多,才能這樣指導學生;同時,也因為他具有一種誨人不倦的精神,才能這樣不怕麻煩,因材施教。

  指導學生排戲,他基本上是運用他的實踐經驗,也可以說是從張彭春老師那裡學來的導演方法。他首先發動學生討論劇本,從主題、人物到臺詞,讓學生七嘴八舌地發表意見,務求理解透徹。具體排練時,又指導得十分細緻。每句臺詞,為什麼這樣寫,它的含義是什麼,該怎麼念,又該怎樣動作,幾乎等於他把每個角色都演一遍。學生們說:“萬老師是編劇、導演、演員三位一體的老師。他寫的劇本處處體現出他的藝術匠心,寫得那麼細緻,連動作都寫出來了,他指導學生排戲,也是這樣,獨具一格,猶如中國的工筆畫。”他的教學和他的日常生活風度迥然不同,他為人比較謹慎,沉默寡言,但又很馬虎、不拘小節,不會料理生活,他給學生的印象是很隨便的,從不擺老師的架子,但是,在排演場上,卻挺較真,連一個動作都不準錯。一旦進入創作領域.他就變成另外一個人了

  曹禺來南京不久,便同馬彥祥、戴涯等一起組織起“中國戲劇學會”,他們“為適應新興演劇藝術職業化的要求”,組織了這個學會,強調通過演劇來研究話劇藝術。他們第一次便籌備了《雷雨》的演出,由曹禺扮演周樸園,馬彥祥扮演魯貴,戴涯扮演周萍,鄭豔梅扮演繁漪,李虹扮演四鳳。這是曹禺第一次扮演自己劇本中的角色,他以極大的熱情和創造力投入這次演出之中。當《雷雨》在南京世界大戲院公演時,一下子便打響了,可以說轟動了南京城。特別是劇校的同學看到老師們的示範演出,真使他們大開眼界。馬彥祥後來回憶說:我看過不下十幾個周樸園,但曹禺演得最好。這可能因為他懂得自己的人物,他是個好演員,他懂得生活,不是那種空中樓閣式的。我覺得演周樸園沒有比他演得更好的了。

  在南京國立戲劇學校只有一年的時間,而這一年也可以說是他享受創作的愉悅和歡欣的一年。

  ***節選自田本相《曹禺傳》***

  ***1***下列對傳記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

  A.曹禺在南京劇校執教一年,雖然身心疲憊,但因為到一個新的地方,從事一份新的職業,結識了許多新的朋友,心情也另有一番新滋味。

  B.曹禺是一位深受學生歡迎的老師,他有學問,會表演,創作經驗豐富,口才又好,因此,講起課來揮灑自如,讓同學們感到美不勝收。

  C.曹禺指導學生排戲的方法,就是從張彭春老師那裡學來的導演方法,完全依靠自己的實踐經驗,對學生進行非常具體非常細緻的指導。

  D.周樸園是曹禺第一次扮演的戲劇角色,可能因為他懂得自已的人物,是個好演員,懂得生活,因而演出很成功,獲得了很高的評價。

  E.本文主要從教世界戲劇名著選讀、指導學生排戲、組織“中國戲劇學會”三方面敘述傳主在南京劇校執教的事蹟,首尾呼應,語言平實。

  ***2***曹禺在教世界戲劇名著選讀時,教學有何特點?請簡要分析。***6分***

  ***3***文章重點寫曹禺在劇校的執教情況,第三自然段結尾提到他的日常生活風度,有何用意?***6分***

  ***4***曹禺在南京國立戲劇學校的教學雖然只有短短一年時間,卻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其主要原因是什麼?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理解***8分***

  高考試題猜讀模擬考場語文表達題

  四、語言文字運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成語,最恰當的一組是***3分****** ***

  ①烈日炎炎,持續的高溫讓市民 ,省內各市紛紛“讓洞於民”,免費向社會開放一批可用於避暑納涼的人防工程。

  ②我縣堅持文化“普惠”理念,先後投資5億多元,建成了8個文化中心,安裝健身器材2600多臺,文體設施 。

  ③“菊花節”期間,公園裡擺放著各種盆栽菊花,奼紫嫣紅,微風一吹,輕輕搖曳,儀態萬千,賞花的市民流連其間, 。

  A.不堪忍受 日趨篤厚 意興闌珊

  B. 不堪忍受 日臻完善 意興盎然

  C.情何以堪 日臻完善 意興闌珊

  D. 情何以堪 日趨篤厚 意興盎然

  13.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3分***

  A.關於高考改革,有評論者認為,教育最大的價值在於公平與否,改革最應捍衛的目標也是公平。社會關注教育改革,很大程度上也是出於對教育公平的關切。

  B.整個8月份,南京人比平時少吸了3764噸PM10和1750噸的PM2.5,下降比例達到44%和36%。青奧會的實踐證明,對空氣汙染預先預測,提前採取應急措施,的確會對空氣惡化起到緩解作用。

  C.近日南京軍區用高模擬矽膠人像復原了1945年日軍“受降儀式”現場。在復原場景中,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正向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遞交投降書。

  D.近年來,在騰格裡沙漠腹地建起的工業園區將汙水排進騰格裡沙漠深處。一些足球場大小的排汙池,汙穢不堪,氣味刺鼻。專家透露,沙漠地下水一旦被汙染後,想修復幾乎是不可能的。

  14.依次填入下面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3分***

  中華民族有自己獨特的月亮文化。 。 , 。 , 。

  。祭月之舉擴充套件至民間,民眾亦有廣泛的拜月習俗。

  ①且祭月的習俗綿延不絕

  ②現在北京的月壇即為明清帝王祭月的場所

  ③月亮崇拜古已有之——遠古先民看見月出月落、月缺月圓

  ④自周朝起,中國就有祭月儀式

  ⑤內心感受到一股神祕的力量支配著大地,心生敬畏

  ⑥月亮稱“太陰”,與太陽分別成為中華文化中代表陰陽的“兩極”

  A.③①⑤②⑥④ B.⑥④①⑤③②

  C.③⑤⑥①②④ D.⑥③⑤④①②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5分***

  前人有詩說: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此語當然有理,不過,在過去的時代裡,不僅是國家不幸, ① ,才能寫出血淚交迸與蒼生息息相通的詩文。如果屈原得意於廟堂之上,李白淪為供奉之臣,杜甫也居畫屋高樓, ② ,如同夜空最燦爛的星辰宣告缺席。柳宗元在政治上失敗,生活也坎坷困頓,但為他的政敵所始料不及的是,他們把他拋向了生活的底層,陷阱與荊棘造就的,卻是中唐第一流的哲學家、思想家、散文家和詩人。在“永貞革新”中,柳宗元是敗軍之將;但在精神領域,

  ③ ,特別是中國的詩歌史與散文史,他都擁有黃金鑄就的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