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養生食療春季養生食物

  一年四季春暖花開,春天是咱們人體陽氣上升的季節,也是一個疾病多發的季節。所以處在春天裡的我們必須要重視春季養生的重要性!為此,下面小編整理了以供大家閱讀。

  春季養生食療配方

  蓮子湯去心火

  心火:中醫認為心是君主之官,是人體的主宰,而心火則是溫暖全身的主要熱量內源。常用黃連、蓮子心等藥物清心瀉火。

  表現症狀:分虛實兩種,虛火表現為低熱、盜汗、心煩、口乾等;實火表現為反覆口腔潰瘍、口乾、小便短赤、心煩易怒等。

  食療法:蓮子30克***不去蓮心***,梔子15克***用紗布包紮***,加冰糖適量,水煎,吃蓮子喝湯。  豬肝湯去肺火

  肺火:或因氣候驟然變化,身體不能適應:或由於勞倦過度,消耗了超量的體內陰液,從而引發肺火亢奮,這在老年群體中是比較多見的。中醫多用黃芩、桑白皮、甘草等藥物清肺火。

  表現症狀:乾咳無痰或痰少而粘、潮熱盜汗、手足心熱、失眠、舌紅。

  食療法:豬肝1付,菊花30克***用紗布包好***,共煮至肝熟,吃肝喝湯。

  綠豆粥去胃火

  胃火:由於飲食不節、嗜酒、過食肥甘辛辣厚味,形成“食積”,生熱化“火”,以致胃火熾盛。多以山楂、生石膏、鐵樹葉等藥物瀉胃火。

  表現症狀:分虛實兩種,虛火表現為輕微咳嗽、飲食量少、便祕、腹脹、舌紅、少苔;實火表現為上腹不適、口乾口苦、大便乾硬。

  食療法:石膏粉30克,粳米、綠豆各適量,先用水煎煮石膏,然後過濾去渣,取其清液,再加入粳米、綠豆煮粥食之。

  喝梨水去肝火

  肝火:古人云:“暴怒傷肝,五志化火”,有些人心胸狹窄,沉鬱寡歡,遇事心煩易怒,從而導致肝鬱氣滯而肝火上炎。中醫常用龍膽草、夏枯草等藥調治。

  表現症狀:頭痛、頭暈、耳鳴、眼乾、口苦口臭、兩肋脹痛。

  食療法:川貝母10克搗碎成末,梨2個,削皮切塊,加冰糖適量,清水適量燉服。

  吃豬腰去腎火

  表現症狀:頭暈目眩、耳鳴耳聾、腰脊痠軟、潮熱盜汗、五心煩躁。

  食療法:豬腰2只,枸杞子、山萸肉各15克,共放入砂鍋內煮至豬腰子熟,吃豬腰子喝湯。

  春季養生食物

  1.梨:潤肺止咳 滋養腸胃

  梨是冬春水果中的首選,它含蘋果酸、檸檬酸、葡萄糖、果糖、鈣、磷、鐵以及多種維生素,梨有潤喉生津、潤肺止咳、滋養腸胃等功能,最適宜於冬春季節發熱和有內熱的病人食用。尤其對緩解肺熱咳嗽、小兒風熱、咽乾喉痛、大便燥結等症較為適宜。

  除此以外,梨還有降低血壓、清熱鎮靜的作用。高血壓患者,如果有頭暈目眩、心悸耳鳴者,經常吃梨,可減輕症狀。梨含有豐富的糖分和維生素,有保肝和幫助消化的作用。但是,因為梨性寒冷,脾胃虛寒,消化不良及產後血虛的人,不可多食。

  2.檸檬:護膚美容 防乾燥

  要想擁有水嫩的面板,檸檬絕對是護膚的最佳選擇,一直以來檸檬都是水果中的美容佳品。檸檬中含有大量的營養物質,比如像維他命c、有機酸、礦物質等,這些都是保護面板所需要的營養。但是要注意,在使用檸檬護膚的時候,最好是通過喝檸檬汁或者是檸檬植入菜的方式,這樣才能更好的達到護膚的功效。

  3.枇杷:祛痰止咳 保護肌膚

  枇杷性微涼,味甘酸,含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鐵、鈣、磷、鎂等多種人體需要的營養素,營養價值極高。枇杷中含有大量胡蘿蔔素,可保護視力,保護肌膚。枇杷中含有水果酸和檸檬酸,能刺激消化腺分泌,可促進食慾,幫助消化吸收。枇杷還含有抗氧化作用的多酚成分,能預防癌症,延緩衰老。枇杷中的特有成分苦杏仁苷,能夠潤肺、止咳、祛痰,治療各種咳嗽。

  4.櫻桃:健脾開胃 補中益氣

  素有“春果第一枝”的美譽,目前在我國各地都有栽培。櫻桃果實肉厚,味美多汁,色澤鮮豔,營養豐富,其鐵的含量尤為突出,超過柑橘、梨和蘋果20倍以上,居水果首位。櫻桃性溫,味甘微酸,具有補中益氣,調中益顏,健脾開胃的功效。春食櫻桃可發汗、益氣、祛風及透疹。需注意的是,櫻桃屬火,不可多食,身體陰虛火旺應忌食或少食。吃不了櫻桃,草莓也是很不錯的選擇。

  5.菠蘿:清理腸胃 滋養肌膚

  菠蘿蛋白酶能有效分解食物中蛋白質,增加腸胃蠕動。另外,豐富的維生素B能有效地滋養肌膚,防止面板乾裂,滋潤頭髮的光亮,同時也可以消除身體的緊張感和增強肌體的免疫力。其果肉可以作為面膜,是最香甜的護理用品。

  6.楊桃:生津止渴 預防疾病

  楊桃中充沛的果汁和纖維質,能生津止渴,迅速補充人體的水分,並使人體內的積熱或酒毒隨尿液一起排出體外,有利於清燥潤腸,消除疲勞感。楊桃所含的大量揮發性成分、胡蘿蔔素、糖類及維生素B、C等,可消除咽喉炎症、口瘡及口腔潰瘍,防治風火牙痛、風熱咳嗽,治療傷風,還有緩解小便短赤澀痛的療效。楊桃還能減少機體對脂肪的吸收,有降血脂、降膽固醇的作用,可以預防高血壓、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同時還可保護肝臟,降低血糖,是春季極好的保健食品。楊桃性寒,適合患有心血管疾病或肥胖的人食用。

  一般情況下,楊桃一次食用半個為宜,凡脾胃虛寒或有腹瀉的人更宜少食,腎功能不好者,應遠離楊桃。

  春季養生小常識

  1、防風

  在中醫中,春季為風邪主令。而“風為百病之長”,風邪是外來致病因素的第一位。

  專家介紹,春季人體陽氣生髮,肌膚腠理疏鬆開放,容易被外來風邪所侵,引發外感病症如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肺炎等。“這在中醫中都屬於溫病的範圍,正是春季的高發病。”

  “外風”之外,還需防“內風”。張勇介紹,風氣痛於肝,肝陰不足或肝失所養,都會誘發肝風。肝風內中或肝風上擾,則容易誘發急性心腦血管病。

  2、防寒

  乍暖還寒時候,氣溫上下波動較大,初春防寒尤其重要。

  專家介紹,一防外寒,外界氣溫變化寒氣入侵,易引起感冒等疾病;二防中寒,即為寒氣所傷。“含傷陽,心屬陽,寒氣入侵,心臟首先居之,因此,早春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高發期。”

  3、適當春捂,少怒多喜

  俗話說“春捂秋凍,不生大病”,防風防寒都需要做到“春捂”,不宜過早換掉棉服,尤其是體弱多病者,不可驟然換上春裝;此外,春天儘管溫度開始升高,但柚子、梨等性寒的水果也該列入忌口名單,以免損傷脾胃陽氣。

看了春季養生食療的人還看:

1.每日養生小常識

2.春季養生保健的健康小貼士

3.春季養生小知識介紹

4.春季男人養生小常識

5.健康養生小知識50條

6.春季養生要注意什麼

7.秋季的9個養生小常識

8.2016春季養生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