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青少年的逆反心理論文

  在對青少年的施教中,老師、家長及專職青少年教育的工作者們,普遍感到當代青少年存在比較嚴重的逆反心理現象,同時又表現出沒有有效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論青少年的逆反心理》

  摘要: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比較重,給家長、教師的施教工作帶來很大的困難,本文論述了逆反心理的本質、表現、產生的原因,以及對逆反心理如何教育給出了幾點建議,希望對家長、教師在施教過程中有所幫助。

  關鍵詞:逆反心理

  在對青少年的施教中,老師、家長及專職青少年教育的工作者們,普遍感到當代青少年存在比較嚴重的逆反心理現象,同時又表現出沒有有效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逆反心理正在使很多教育者的熱情和積極性受到打擊和動搖。逆反心理究竟是怎樣的一種心理狀態?當代青少年逆反心理有哪些表現?形成的原因是什麼?教育中應注意些什麼?對於這些問題擬作一探討以尋求解決它的良策。

  一、逆反心理的本質

  逆反心理,是人們對待事物的一種特殊態度,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因自身固有時思維模式和傳統的觀念定式與特定的教育情景下產生的認知資訊相對立、與一般常態教育要求相背離的對立情緒和行為意向。換言之,逆反心理是指客體與主體需要不相符合時產生的具有強烈牴觸情緒的社會態度。它的心理過程是:首先,是教育的內容及相關的資訊在特定的教育情景中,引起受教育者的注意;其次,是受教育者接觸並理解教育的內容,並將所理解的資訊及所形成的想法和態度與自己原有的認知結構***包括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知識修養***和觀點加以比較;最後,經過比較、分析,作出接受或抵制的態度反應。如果受教育者經過比較分析之後,確認與原有的認知相悖就產生抵制,進而產生逆反心理。可見,逆反心理的實質是一種特殊的反對態度,是青少年在社會化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一種穩定的逆向心理傾向。

  二、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表現

  青少年生理上逐步成熟,認識和情感有了飛速的發展,理想、信念、世界觀開始形成的重要時期。在這個階段,由於生理成熟與心理成熟的不平衡性,受自我意識,接收資訊不全面,判斷不準確等因素的影響,青少年心理髮展呈現錯綜複雜、矛盾重重的局面,逆反心理的表現十分突出,比如有相當數量的青少年對學校、領導、教師的正面宣傳,表現出一種不認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他們往往以社會上某些個別的不公正的事實來以偏概全地全盤否定正面宣傳。同樣,也有一些青少年不能從全域性出發,從一定高度上去把握現實,片面地誇大社會主義制度的某些不完善和資本主義制度的某些可取之處,有時甚至進行有意無意的反面宣傳。在一些青少年當中,打架鬥毆被看作是有膽量;與老師、領導公開對抗被視為有本事;哥們義氣等不良的行為傾向卻贏得了很多人的認同。而對於樂於助人、愛護集體、愛護公物、遵守校規校紀的青少年則被肆意諷刺、挖苦,造成在集體氛圍裡好人好事無人誇,不良傾向有市場,正不壓邪的局面。對思想教育、遵章守紀要求的消極抵抗。有逆反心理的青少年,對於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冷淡,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大而空、形式化,不符合青少年的現實生活。因此,對思想政治教育採取應付、抵制、消極對抗的態度。

  三、青少年逆反心理產生的原因

  影響青少年逆反心理產生的因素,概括起來有以下幾方面:

  第一、主觀因素。青少年逆反心理的產生首先是和青少年時期特殊的生理和心理髮展緊密連在一起的。

  1、生理條件為青少年產生逆反心理提供了很好的條件。逆反心理在人生的各個時期都可能產生。但青少年時期逆反心理是最重的,青少年時期由於大腦的發育成熟並趨於健全,思維範圍越來越廣泛和豐富。特別是思維方式、思維視角已越出童年期簡單和單一化的正向思維,向著逆向思維、多向思維或發散思維等方面發展,正是青少年思維的發展和逆向思維的形成、掌握,為逆反心理的產生提供了心理基礎和可能。當人進入青春期後,生理上發生了一系列變化,出現了第二特徵,各種生理機能基本發育成熟。在心理上正處於斷乳期,隨著成人感的產生,獨立意識不斷增強,他們意識到自己長大了,要求成年人把他們當大人看待,理解他們、尊重他們。而他們不久之前畢竟還是小孩,許多家長、教師的觀念還來不及或不願轉變,仍把他們當成孩子看待,對於青少年的煩惱、要求不能充分地理解和給予積極引導。於是,青少年因需要不能得到滿足自然產生了很強的逆反心理。

  2、心理過程發展的不平衡。青少年時期,認識、情感和意志的發展往往不平衡。主要表現在他們的情感、意志的發展先於認知的發展。在認知問題上,又容易出現非理性的認識。青少年時期儘管生理和心理的發展有了極大的飛躍,但其生理和心理的發展又是不平衡甚至是矛盾的。這種矛盾和不平衡主要表現在生理上的成熟和心理上的不成熟,具體來說青少年在心理學認知發展中,由於閱歷和經驗的不足,造成其認識的不堅定性和易動搖性;他們的思維雖然具有獨立性、批判性,但他們認知事物和看問題時的偏差太大,從而出現認識上的片面、偏激、固執和極端化。對老師的正常教育往往從對立面去,思考,把老師的勸說、要求、批評,把家長的指點、提醒、督促等看成是“管”、“卡”、“壓”,是和自己過不去,是對自己自尊心的傷害,進而把自己放在施教者的對立面上,因而極易產生逆反心理。

  第二、客觀因素。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的客觀因素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1、家庭不良因素的影響。家庭是青少年成長的根本環境,它是人生中最先接受教化的地方。家庭中不同的教育方式會培養出孩子不同的心理品質和個性。一些家庭中不良的教育方式,直接影響著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形成。例如家長教育方式的簡單粗暴或命令式、專斷式等慣用的教育方法,以及在生活、學習等方面期望值過高,要求過嚴等,這些都無形的在孩子心理上造成一種壓力,當這種壓力不斷積蓄、沉澱,青少年又找不到良策排解時,便在情感上對我們所進行的一系列教育、說教、勸說產生牴觸,在情緒上不滿,進而產生逆反心理。

  2、學校不良因素的影響。學校是青少年成長和社會化的主要環境,學校不良因素的作用也是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的又一因素,而且是主要因素。學校不良因素對青少年學生逆反心理產生影響主要表現在:一是教師教育指導思想的偏離和方法上的不當。具體來說一些教師在教育上存在著為完成施教任務而完成施教任務等應付差事的思想,教師不認真探索教育的最佳、最有效的途徑和方法,教育從內容到形式的照本宣科、呆板乏味,使學生對教育產生反感或心理上的逆反。二是教師在施教過程中,不尊重青少年學生,不顧及他們的心理感受與體驗。當他們出現問題時,不是站在青少年的角度分析問題,而是一味地強調師道尊嚴,導致他們因對教育者本身的排斥,進而對我們的教育產生逆反心理。三是一些教師在對待學生的性格、能力、成績等方面不能客觀評價,過於注重分數,對學生的一點小錯就揪著不放,使學生產生“老師對自己失去信心”的想法,在情感上與老師對立、背離甚

  至反其道而行之。此外,我們施教的內容老化及教育上的灌輸和填鴨方式也是造成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因素之一。

  此外,社會不良因素的影響也是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的客觀因素。

  四、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教育

  對待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教育者應該有一個正確的現實態度。首先,要認識到逆反心理是一種跨文化的社會心理現象,這種現象過去有,現在有,將來還會出現。只要根源存在,它就不可避免地產生。因此,對於青少年中出現的逆反心理,應泰然處之才是。其次,要正確分析逆反心理的性質。逆反心理雖是一種牴觸性很強的態度,但是,積極的逆反心理卻是一面明鏡,如能加以正確地利用和引導,既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又能促進我們改進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對待青少年中消極的逆反心理應注意分析原因進行克服、矯正和教育。對此提出以下建議:

  1、加強教育者指導思想的轉變,充分尊重被教育者。從形式上看,教育和被教育者之間是一對矛盾性的存在,實質上這兩者是一致的。這是因為我們教育的目的或目標都是有利於被教育者健康的成長和發展,這和被教育者的願望是一致的。並且教育和被教育者是一種相互依存的關係,被教育者需要我們的指導,教育者教育指導的作用又具體在被教育者的有效社會化和不斷提高健康發展能力方面實現。正確解決這一關係及在指導思想上樹立熱愛教育工作特別是熱愛思想教育工作的意識,就會在我們的教育內容、形式和方法上做到積極探索,敬業工作尊重青少年。進而才會減少青少年的心理反感,削弱和消除逆反心理。

  2、加強感情投入,密切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關係。無論是心理學理論還是大量的社會現實都在說明,感情是一隻無形的手,推動著人們的行為傾向和一些做法。有些事情並非順理成章,並非符合科學要求,但由於感情的因素,無形地左右著人們的某些行為,這就是情感魅力。對於生理、生理均不成熟的青少年來說,在其行為意向和決策中,受感情因素影響很大,他們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好感與否、直接影響著他們的行為。有經驗的教育工作者們都有體會,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很高,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喜歡某個老師的結果。如果我們教育者在感情上與被教育者多些相容、多些親近,相信在青少年心理上就不會再有那種厭惡、背離、逆反心理自然就會淡化或消除了。

  3、加強對社會文化現象的分析和導向。面對社會錯綜複雜的文化現象和社會問題,青少年往往還未具備正確的認知能力,常常是因為好奇心驅使進行模仿,難以辨清其實質或其中蘊含著的積極、合理因素。這就需要我們教育者及時、有效、準確地把握這些現象和問題,把它提出來置於被教育者面前,深刻分析其實質和其中的合理成份,幫助青少年建構正確的認知,避免盲目的追隨。這也可預防、消除逆反心理。

  4、積極、鼓勵代替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常言道: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可社會心理學家卻認為:在人們的心靈深入,最渴望他人的讚美。讚美是一種鼓勵,它在人們心底深處植入的是信心和力量,播種的是奮進向上的種子;它是一種興奮劑,讓人更加充滿活力和精神;讚美還是一種認可,一種肯定,能使人們堅定發展的方向。我認為,多一種鼓勵,就少一個背離者;多一句讚美,就有可以把搖擺不定的青少年拉人我們期望的行列。相反,批評雖然可以幫助受教育者認識錯誤,但其心理是不悅的,至於粗暴的批評,更是一種適得其反的做法。為此,對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調適採用少些批評多些鼓勵、少些訓斥多些讚美,不啻是個好辦法。

  總之,在青少年自我意識形成過程中,逆反心理是十分常見的現象,它對青少年心理的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當前教育實踐特別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對如何處理青少年逆反心理問題也日益顯得重要。由於青少年逆反心理成因的多樣性,範圍的普遍性,要消除逆反心理並非易事,關鍵在於教育者要正確對待青少年中的逆反心理,抓住有利時機進行全面、細緻的教育,就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