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做噩夢怎麼辦

  有人說沒夢的人生不不圓滿的。因為它能讓你體驗平時體驗不到的生活。現代腦科學及睡眠醫學證實,無論你有無感覺,每晚約有兩個小時在做夢,平均會做四五個夢。也就是說,如果你活到80歲,一生可能做了10萬個夢。

  噩夢預示某些疾病

  噩夢不只和心情有關。德國睡眠研究所的研究指出,如果一個人頻繁做噩夢,可能預示著健康狀況出現問題。夢見喉嚨被人掐住可能是扁桃體發炎;夢到從高處墜落,可能是心臟病先兆;兒童常做噩夢可能是腸胃系統出了問題;對老年人來說,則有可能是患上痴呆症或帕金森症等。“如果你長時間做同一個夢,夢到身體的某個器官,如肝、牙齒等每次都會疼痛,那也可能預示著這個部位確實有健康隱患。”施明表示。

  除此之外,還有幾個原因可能讓你被噩夢纏身。許建陽表示,一是睡姿不對,比如雙手壓在胸口上、趴著睡、冬天蓋的被子太重等。二是在白天看到、聽到、接觸到有刺激性的場面,如碰上車禍等,這些場景會在腦中情景再現,甚至被放大。最後是親身經歷過一些重大創傷,最典型的莫過於東南亞海嘯、汶川大地震、礦難等巨大的災難事故。而重大的家庭變故、兒時不堪回首的經歷等也都屬於此類。

  幾招幫你遠離噩夢

  噩夢,讓本不輕鬆的現代人的神經更加緊繃。本次調查顯示,47.4%的人表示噩夢影響了自己的睡眠質量;13.6%的人稱加重了心理負擔,變得更加焦慮、抑鬱等;有4.9%的人更為嚴重,已因此不能集中精力,影響到工作和生活,需要接受治療;僅24.7%的人表示“沒什麼影響”。

  幾位專家都指出,其實,噩夢與睡眠質量的好壞並無必然聯絡。但如果噩夢讓你白天哈欠不斷,無法集中精力工作和生活,不妨嘗試以下辦法:

  解決白天的問題最關鍵。夢是人們白天情緒的一面“鏡子”,比如,臨近考試的學生經常會夢見交白卷。在這種情況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白天的心態調節好,減少負面刺激的產生。人人都在承受壓力,關鍵是要做好自己情緒的管理師,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儘量避免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

  養成良好睡眠習慣。清華大學玉泉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高偉表示,應養成晚上12點前定時睡覺的好習慣,建議老年人選用蠶絲等質地輕柔的被子。睡前兩小時別做劇烈運動、不看刺激性強的書籍、影視作品,多聽聽輕柔的音樂,看看輕鬆的書籍,洗個溫水澡,泡泡腳,都能緩解緊張情緒。

  睡前少吃辛辣及高脂食物。一項發表在《國際精神生理學》雜誌上的研究顯示,由於辛辣食物能提高體溫,睡前吃會擾亂睡眠,導致頻頻做噩夢。2007年一項發表在《心理學報告》上的研究也顯示,白天吃高脂肪食物越多,睡眠質量變差的概率就越大。此外,飲酒過多也有可能導致噩夢。

  記錄夢境幫助解決問題。海富特博士建議,不妨每次寫下、畫出噩夢中的場景或記錄夢境,能幫助醫生診斷病情、制訂治療方案,以消除噩夢帶來的困擾。叢中強調,記錄時一定要注意夢的情節和你夢中的情緒這兩大要點。

  “科學認識夢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噩夢。它往往是你現實生活的‘過去式’。”張天布強調,美夢不一定會成真,噩夢也是如此。只要沒有影響到你的生活質量,就可以輕鬆待之。